麦西美嘉机遇与挑战并行 传统医美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摘要】进入2018年,一场关于“颜值”的战争已经悄悄打响。医美产业遍地开花、整形美容概念全民化,70后在忙着为抗衰做努力,

进入2018年,一场关于“颜值”的战争已经悄悄打响。医美产业遍地开花、整形美容概念全民化,70后在忙着为抗衰做努力,80、90专注于青春灵动,而在经历成年洗礼的00后也携带者个性、自我力求在这场颜值战争中得到一席之地。《2017中国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医美行业增速超40%,总量超1000万例,增速是全球6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医美第二大国。预计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将突破万亿元。整形美容业也成为居房地产、汽车、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服务行业。与此同时,医美产业制度仍不够完善,行业乱象依然存在,消费者与医院、医生的关系也常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
“野蛮生长”仍在继续
2017年我国私立医疗美容外科收入规模累计约600亿元,其中注射医疗美容收入191亿元,整形手术医美规模超400亿元。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医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是行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医美医院遍地开花,仅是北京一地,正式注册的整形美容医院就超过1000家,产值上千亿元。注射美容由于见效快、风险小、效果可逆成了医疗美容中的主流方式。由于注射美容的便捷性,安全问题往往最容易被人们忽略,黑诊所、私人工作室无证打针,每年因微整形注射而导致毁容、伤残的就有上千例,而且这个数字仍在继续上涨。
供应与需求难对等,过度消费医生
一个成熟的整形医生培养周期大约需要十年,而面对如此快速增长的市场,难免出现投机取巧的行为。目前的整形医生结构组成中,半路出家的医生不在少数,有部分医生是从公立医院其他科室转入整形美容科,在整形美容行业中的从业经验不足,更严重者有很诊所中的医生甚至不是医学专业,没有医生从业资格证。网络日益透明给了消费者辨别虚假信息的契机,为了保证手术的合规合法性以及应付庞大的手术量,有的医院选择让主治医生每天接五台甚至更多手术。国庆假期即将来临,记者在湖南一家整形医院了解到,每年假期是最忙的时候,一天最多需要接七八台手术,其中以双眼皮和脂肪类居多,而该医院的这两类手术的主治医生各有一位。
过度宣传,品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医疗美容是医疗行业但同时也是服务行业,重技术、更重品质,它所有的动作都是在为美做努力。整形医院多,获客成本加大,很多医院开始为生存问题发愁,为此只能通过加大广告力度来解决客源问题。而广告投入的成本需要从客人身上赚回来,这就出现了过度开发、效果与理论难成正比的情况。“我的鼻子是去年做的,前后辗转了好几家医院,她们(咨询师)打电话的时候很客气,可是我去了之后就给我增加了很多项目,我说没那么多钱之后态度明显就冷漠了,最后我又面诊了七八家医院才找到一家合适的”,来自山西的王女士说道。目前市面上像王女士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行业急需转型升级
北京麦西美嘉姚乃康院长说道:过去我们医美行业总在呼吁回归“医疗本质”,归根到底,何为医疗本质?医生扮演的是治病救人的角色,而在医疗美容中对于医生的定义只是名称变了,但本质没有变。从“救人”变成“救美”,而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应围绕着这一个主题展开,合理分工,细化每一个环节。
其次,每位人员都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姚乃康院长继续说道:作为整形医生,所要了解的不能只局限于把胸做大、把屁股坐翘,而要符合当下主流审美,讲求适配性,比例的合理性。
每位人员都应该专注于自己的职责,医生负责技术,医护负责服务,营销人员负责宣传,打造营销、服务、技术一体化的医疗美容体系,才能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民营医院占市场份额主要源于服务与市场,如果能在医疗方面进行加强,可以让医院的形象进一步提升。从消费者的角度拉说,也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对民营医疗的信任感。医院也能因此树立自身品牌,减少客诉等问题...

企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