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监局:消费者应警惕“保险投资”类企业 防范非法集资
【摘要】今日,北京保监局发文提醒消费者,对“保险投资”类企业相关风险保持警惕。

今日,北京保监局发文提醒消费者,对“保险投资”类企业相关风险保持警惕。据蓝鲸保险了解,北京保监局发文是因,近期,在外省市出现了一些名称中含有“保险投资”字样的企业,此类企业往往存在以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诱导消费者进行其他金融投资甚至非法集资的风险。
根据北京保监局发布的公告显示,目前北京地区无名称含有“保险投资”的企业,北京保监局从未批准许可任何名称含有“保险投资”的保险公司或保险专业中介公司。在此前提下,北京保监局提醒称,消费者如需购买保险产品,应当到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进行购买,识别方法可登陆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及“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http://iir.circ.gov.cn)查询企业是否具有保险业务经营资质。
与此同时,消费者需要明确,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相关业务均由保险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保险公司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保险监管部门并未批准许可任何名称含有“保险投资”的企业开展上述业务。
基于此,北京保监局在文件中表示,广大消费者应擦亮眼睛,正确认识保险投资相关概念,提高警惕意识,谨防欺诈风险。
除在投资前期提高警惕外,北京保监局强调道,在消费者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应注意理性为上,注意辨别市场上各类投资、理财企业所销售的理财产品是否真实合法,并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勿受“高额回报”诱惑,以免受到欺诈或误入非法集资陷阱,造成个人财产损失。
事实上,非法集资活动“染指”保险并非个例,贵州监管局也曾在9月份进行了相关风险提示,公告表示目前非法集资形式严峻,案件高发,不法分子作案手段繁多,如以“分红补偿”“保单升级”“高额回报”等手段诱骗消费者退保购买“理财产品”等行为。违法主体及形式包括不法机构假借保险公司信用进行非法集资;保险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或公司管理漏洞,假借保险产品、保险合同或以保险公司名义实施集资诈骗等。
整体来看,不法分子违法作案的方式“花样”百出,屡有消费者上当受骗,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对于理财投资、保险产品的性质认识不足,未来仍需各方共同努力,防范相关风险。
来源: 蓝鲸财经 熊一穗

企业新闻



- 情报 | 恒大汽车被限制消费;币安美国子公司急寻银行接盘;B站UWP版本停止维护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全员减薪25%;特斯拉车主降价维权还被骗;美团开始招聘香港业务人员
- 情报 | 魅族确认吉利收购股权;罗永浩宣布今起退出社交平台;美股或迎15年最大改革
- 情报 | 茅台市值超过腾讯位列第一;支付宝已支持给微信QQ好友转账;字节跳动裁撤派对岛项目团队
- 情报 | 蔚来手机NIO Phone正式亮相;巨人集团回应史玉柱新增股权冻结;爱驰被曝已人去楼空
- 情报 | 阿里迎来史上最大调整;货拉拉于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特斯拉新款Model S/X开启中国市场交付
- 情报 | 蔚来拟在新交所二次上市;王思聪香蕉计划公司已注销;印度法院解除对小米7.25亿美元资产的冻结
- 情报 | 「敦煌币」将于8月25日起正式停用下线;奇点汽车启动破产清算;威马旗下星晖新能源被申请破产
- 情报 | 每日优鲜签署两份融资协议;爱奇艺旗下VR公司业务陷入停滞;蔚来手机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发布并交付
- 情报 | 百度将于3月公布ChatGPT产品;恒大地产再被执行超12亿;比亚迪诉汽车大V侵权案将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