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平台退出腾出发展空间 P2P加速回归本位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5年贷款余额增加200多倍后,野蛮生长的网贷行业正在经历一个不太愉快的“瘦身”过程。

  财经互金新媒体  ·  2018-07-30 09:17
问题平台退出腾出发展空间 P2P加速回归本位 - 金评媒
来源: 中国经营报   

5年贷款余额增加200多倍后,野蛮生长的网贷行业正在经历一个不太愉快的“瘦身”过程。

6月以来,全国各地发生了区域性、集中性的平台爆雷,引发一些投资人的情绪恐慌,甚至出现非理性的资金出逃,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风险传导甚至波及一些正常运营平台的流动性。

在此背景下,监管、行业均在积极寻找稳定市场之策。继7月16日银保监会召开专题座谈会,要求稳妥有序推进网贷专项整治工作后,北上深三地互金整治办相继宣布将开启网贷现场检查工作,强化监管联动。与此同时,一些头部机构也在积极通过线上线下的投资人见面会、引入更多保障机制等方式来减轻震荡。

而据多方消息显示,187条网贷备案验收细则已经下发到省一级,预计将在近期颁布。网贷平台也将被分为合规、整改、兼并、清退四大类后进行分类分级的有序验收管理。

事实上,目前监管、行业和学界的普遍共识在于:此轮震荡是多重叠加因素下,一批网贷问题平台的集中暴露,也是网贷行业走向有序合规的必然阵痛。因此,要以分级分类的角度看待当下金融风险,在问题平台加速退出的同时,也为合规平台腾挪出了更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网贷行业也正在逐渐回归到信息中介的本位上。

震荡根源:问题平台模式不可持续

投资者信心的丧失是此轮震荡产生的最恶劣影响。

北京大学金融科技情绪指数在2018年7月15日一周已经跌到了历史最低位。2013年1月到2016年底,该指数的平均值为-5。2017年至今,该情绪的均值为-157,而最近几周已经下降到了-600以下。这种负面情绪的严重程度前所未有。

而据融360数据显示,2018年6月,当期出借人、借款人数量分别为470.41万人、779.65万人,环比分别下降6.61%、9.26%。尤其是6月出借人数量创近11月新低,较网贷行业最高值已经下降了13.87%。

重建信心的根源首先需要明确是什么造成了这种集中性的震荡。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一个显而易见的外部因素是,在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降杠杆、破刚兑等趋势对每个领域都会产生渗透,坏账升高、资金吃紧是全局性的。而一个特殊因素在于,网贷备案验收的延期让一些经营吃力的平台无以为继,问题开始集中出现。

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DF)副主任沈艳看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大部分平台本身的经营模式存在硬伤,不具有可持续性和抗风险性。

沈艳告诉记者,在多年野蛮生长过程中,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收益,也为了解决分散不同标的给投资人风险差异大的问题,拆标打包模式也被广泛使用;为了方便对投资人的回款管理,大部分平台采用了自动投标和债权转让的方式。这就涉及了较多的期限错配。“这个模式在市场繁荣的时候可以运行,而当特殊时期资金端和资产端都出现萎缩时,平台就难以为继。”

根据网贷之家2017年的调查数据,超过85%的投资人都偏向12个月以下的投资期限。这也让上述拆标、错配等模式成为普遍现象。

沈艳认为,在信息中介定位下,平台可以采用拆标打包、自动投标和债权转让等方式帮助借贷双方实现撮合交易,而这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小额、海量支付的成本不高;平台上有足够多的需求各异的贷款人;平台风控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足够强大。但调研显示,满足上述要求的平台为数不多。

长期研究小额贷款领域的资深业内人士嵇少峰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这轮震荡本质不是行业危机,只是问题平台的集中暴露。

“本轮危机暴露的是绝大部分P2P机构不具备高息下组织安全资产的能力问题,多数平台本身对金融的严肃性与专业性缺乏足够的认知,理财类本身就是期限与金额错配的手段,是不合规的。”他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如果没有资金池、没有错配、不良可控,老标到期收回后退款给投资人即可,不会出现要求清盘的问题。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没按照监管思路运营的模式长到了很大后的必然结果。目前看来,对于“回归信息中介”定位这件事,监管部门没打算让步。 这就意味着,大部分不能做到真正信息中介的平台,必须要退出市场。

监管组合拳:白名单、风险缓释、退出机制协同

不过小平台暴露后,加重了恐慌情绪弥漫,间接导致大平台也开始出现资金端的萎缩、借款人还款意愿下降等问题,这也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行业的流动性紧缩。融360监测数据显示,7月第二周网贷行业的总成交量为405.17亿元,较前周环比下降5.90%,当周资金净流出额高达40.47亿元,其中14家平台资金净流出额均超过亿元。

在此背景下,监管已经开始加速释放维稳积极信号。据此前媒体报道,监管方或将于7~8月间落实187条的网贷备案验收细则,按照合规、整改、兼并、清退四类进行管理,并强调多地监管联动。

以北京为例,近期北京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办公室在相关座谈会上透露,北京将加快推进“数据管理机制”“良性退出机制”“白名单机制”“风险缓释机制”“媒体沟通和监督机制”以及“金融消费者教育机制”六大机制的建设。

而其中,对减少社会风险的良性退出机制规则已经出台。7月23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向辖区内网贷平台各成员单位下发规程,涉及业务退出的程序、退出备案与资料报送、消费者保护、业务处置、机构注销等方面内容。

但如何执行上述退出机制,仍对相关平台提出巨大考验。北京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郭大刚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的平台没有什么实质问题,但是运营稍微困难了也发个“良性”清盘公告,具体的追偿情况、资产回收计划、还款资金来源如果没有更好的监督机制,就会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事实上,在近年来的网贷行业发展中,良性清盘的案例确实并不多见。一个成功的例子是2016年7月20日,美利金融宣布主动清盘,并在三天内完成所有投资人的本息返还。美利金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天完成清盘,建立在三个多月筹备的基础上。

而目前仍未曝光的白名单机制,郭大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与分级分类监管是一个逻辑,便于根据不同的机构所处合规性的状态,进行相应的管理。同时,白名单的建立是个动态过程而不是静态结果,不合规还要整改。

P2P模式价值应获认可

事实上,在等待监管释放利好信号的同时,机构自身也在积极寻找自救之策。部分平台或通过新一轮融资,或提高注册资本金来提振投资人和行业信心;更多平台开始频频召开线上线下的投资人见面会,高管直播答疑。

此外,在寻在解决流动性危机上,有平台已经开始尝试引入更多机构投资人资金,或引入各种保险、保障机制强化对个人投资者吸引力。

“熬着,挺过去这波就是胜利。”一位网贷平台负责人直言。

事实上,监管与行业发展不匹配导致网络借贷平台重流量、轻风控。在近五年时间的“蒙眼狂奔”中,网贷成交量与贷款余额大幅攀升。

网贷行业在国内的发展虽然高速,但伴随着基础设施严重不完善的现状。上述网贷平台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并没有一套公开透明、功能完善、全覆盖的信用评分体系来筛选优质借款人,为整个P2P行业托底。此前各家征信系统虽然运营多年,但实现各平台数据共享、做到全面覆盖的系统有待建设。

此外,她也直言,监管系统滞后于行业发展,是国内P2P行业的现状。在这些因素的叠加下,长成“巨兽”的行业确实需要一个风险逐步出清的瘦身过程。

但业界共识在于,不能因为个别案例,就否定网贷行业在普惠金融服务中的重要价值。郭大刚在近期受访时表示:这次中小型企业破产潮会影响到网贷行业,正是因为网贷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群体,真正做到了普惠金融。有些机构在这样的震荡中依然能稳定发展,最后市场该出清的出清,能力不足的最终淘汰。

嵇少峰认为:合规的自然会存活下来,不合规的让其受压暴露,并不是什么坏事,如果让不合规的甚至骗子苟延残喘,反而对行业、对社会造成损害。监管应该考虑更深层次、更彻底地解决行业发展的基本法的问题。

而沈艳则建议:除了尽快加快征信体系的建设外,也要让规模较大、风控技术良好、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的金融科技尝试的平台,有机会获得备案,加速良币驱逐劣币。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财经互金新媒体

财经互金新媒体 专注网贷、区块链、第三方支付报道的互金系媒体。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