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新型金融案件不断增多 呈现五大发案特点
【摘要】非法集资类案件,多假借投资理财名义,利用互联网集资,集资模式、犯罪手段不断翻新。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记者陈菲)记者12日从最高检获悉,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就金融犯罪案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30570件49553人。
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万春12日在最高检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新型金融案件不断增多,疑难复杂程度明显加大,呈现出五大发案特点。
——犯罪手法不断翻新,隐蔽性和迷惑性增强。证券类犯罪发展为综合运用资金、持股、持仓、信息、价格、速度等各种交易优势,破坏市场公平秩序,隐蔽性不断增强。非法集资类案件,多假借投资理财名义,利用互联网集资,集资模式、犯罪手段不断翻新。涉案公司从层级简单的“作坊式”组织向现代化企业模式转变,具有金融专业背景的涉案人员明显增多。
——金融犯罪影响面广、处置难度大。例如,证券类犯罪以小散投资者亏损为基础,非法获利数额巨大,严重破坏证券市场“三公”秩序。非法集资类犯罪大肆开展“无风险性、高回报率”的虚假宣传,易导致集资参与人损失惨重,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金融安全。
——犯罪手段呈现网络化、专业化发展趋势。例如非法集资类犯罪,往往借助互联网开展宣传,其所谓“理财产品”的销售、资金支付和归集都借助互联网完成,网上资金互助平台与线下代理中心、服务中心相结合,辐射全国,资金归集流转迅速,导致集资参与人数、犯罪金额迅速扩张。
——犯罪多层级集团化作案,欺骗性较强。金融类犯罪集团层级分明、分工明确,常有具体的经营场所、完备的组织架构、固定的工作人员,在全国各地设有分公司或营业部,对社会公众的欺骗性很大。
——内外勾连作案,追赃难度大,被害人往往损失惨重。从查办的案件看,出现了金融机构内部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相互勾结,金融机构、金融从业人员利用社会公众的信任销售虚假理财产品,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的重大案件频发的特征,直接造成金融犯罪案件追赃难,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财产权。
(编辑:杨少康)
来源: 新华网

爱财经



- 情报 | 银保监会约谈前海人寿实控人姚振华;跨境电商Shein最快2024年在美IPO;女子称买9本书全盗版起诉当当网
- 情报 | 新东方在线回应东方甄选APP投入使用;慧聪网已有员工陆续离职;证监会强制执行乐视网2.4亿罚款
- 情报 | 江淮拟转让蔚来工厂资产;钟薛高回应欠薪风波;谷歌旗下多公司裁员
- 情报 | 恒驰5将于7月6日开启预售;腾讯掌上WeGame宣布将停止运营;母婴电商平台蜜芽app将关停
- 情报 | 京东金融转账功能将停止服务;蔚来、小鹏已多次跌出销量前三;凌雄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
- 情报 | 叮当健康拟明日上市;小鹏飞行汽车最高可以飞1000米;恒大要求9月30日前全面复工
- 情报 | 腾讯大股东否认中信收购腾讯股份;Meta已退出全球20大公司行列;台积电被曝大砍供应链订单
- 情报 | “第二梯队”反超“蔚小理”;小马智行将接入曹操出行;茅台市值接近腾讯
- 情报 | ofo及戴威被追讨5亿欠款;腾讯WiFi管家今日正式停服;国美电器被申请破产清算
- 情报 | 寺库再被申请破产审查;网易云旗下社交App被指涉黄;多家共享单车被曝优惠价杀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