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全球六大FinTech市场发展规律

首页 > 国际 >正文

【摘要】市场需求、政策倾向、经济金融水平、社会接纳度、技术实力、人才资源、资金渠道、信息基础设施,任一因素出状况,都会影响一国FinTech发展水平。

  金评媒  ·  2018-06-08 10:46
解密全球六大FinTech市场发展规律 - 金评媒
来源: 杨望 王菲 王虹珊 | 来源:当代金融家   

导读

目前在多重力量作用下,美国、中国、英国成为FinTech领域较为领先的市场,它们已形成各自的发展模式(美国主要靠技术驱动,中国以市场为最强作用力,英国则得益于政策之功)成为国际社会研究与效仿的对象;其他国家也纷纷开始依据国情现状、发展战略、资源禀赋制定发展方案,以抢抓这一国际竞争的新风口。本文对全球六大市场FinTech发展现状与动因进行了解析。

正文

当前金融科技(FinTech)国际格局呈现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FinTech先进市场中,美国与中国依然保持领先地位,英国超越日本和德国进入第一梯队;在FinTech后进市场中,出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存的现象,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FinTech的采用上都处于偏低水平。

从原因上分析,亚非拉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跟不上时代步伐,金融基础设施匮乏,甚至还在饱受战争和饥饿的威胁,以上都是导致这些国家成为全球FinTech最欠发达市场的显而易见的原因。

但后进市场中的发达国家多拥有与美国、中国、英国大致匹敌的综合国力,为什么它们在FinTech领域没能取得相当的成绩?对比这些市场或将解开FinTech发展动因之谜。本文拟以六大市场:北美市场上的美国与加拿大、欧洲市场上的英国与德国、亚洲市场上的中国与日本为对象,着重从历程、现状和原因等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注:2017年11月7日,KPMG发布新版全球金融科技投资报告,由于最新统计不能体现2017年全年投资金额,不利于进行年度比较,本文仅截取至2016年底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KPMG的测算方案,Fintech投资总额=VC投资额+PE投资额+M&A投资额)。

美国:FinTech领军者

美国白宫经济委员会、美国国际贸易署都曾对FinTech的诞生背景有所阐述,同时强调了信息技术对该产业的基础性作用以及金融危机后监管环境变化所提供的社会土壤。美国的FinTech产业诞生在金融危机前后,社交媒体、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助力技术企业捕捉到了银行体系无法覆盖的人群尤其是年轻群体的需求,颠覆了银行业传统的为富人服务、收入与成交量或资产管理规模挂钩的商业模式。

信息技术由互联网开启。资料显示,1992年成立的网络券商E-Trade是目前可查到的第一家引入信息技术的金融机构,1995年成立的第一安全网络银行(SecurityFirstNetworkBank,SFNB)是美国也是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而就进入全球各大排行榜、公认可纳入FinTech范畴的美国公司来说,2005年诞生的P2P借贷平台繁荣市场(ProsperMarketplaceInc,Prosper)是成立最早的公司。根据研究公司风险扫描(VentureScanner)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4月,美国FinTech公司数量约有1100家,主要分布在科技重镇硅谷附近及传统金融中心纽约曼哈顿一带;其中,有21家进入毕马威(KPMG)的Leading50榜单。

美国之所以会成为全球FinTech的领军者,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完备的基础设施。FinTech是金融与科技的结合,美国在这两方面都有深厚根基。它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结构完备;在充当FinTech底层技术的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面,美国也是全球的风向标。

第二,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美国在科技开发上投入的资源数量和资金规模常年居世界第一,它拥有一支数量庞大、能力顶尖的科学家与工程师队伍,是世界上发明专利最多的国家,如在智能机的软件标准开发、核心硬件供应上,美国始终掌握话语权。

第三,拥抱新事物的文化传统。“五月花号”不仅给北美洲带来了第一批英国移民,而且其向往自由、追求新知的渴望最终凝聚固化为美国文化的基因。美国人不满足于在金融和科技上的已有成就,一直在开拓新领域、拥抱新事物。

第四,市场自由发展为主、政府适度偏严监管的发展模式。美国对FinTech实施功能性监管,把FinTech所涉业务按其功能纳入现有金融监管体系,而对现有法律未能触及的新领域,则会适时适度调整立法,以便为创新划定活动空间。

加拿大:发展动力不足

与美国相比,加拿大是北美FinTech市场上发展较不充分的国家。这几年的FinTech投资规模却并不乐观,峰值是2016年的1.38亿美元,最低时只有1300万美元,而且增幅极不稳定,年度间呈现剧烈跳动之势。这与美国2016年度的128亿美元及最高点的270亿美元不可同日而语;即使是放在表1所示的7个先发市场中,也处在较为靠后的位置。

关于加拿大FinTech产业的统计数据较少,目前资料中可见的最早一家是2007年在多伦多成立的消费信贷公司费南斯特(Financeit)。现有资料中也没有其公司总量的记载,只是根据德勤(Deloitte)发布的2017年全球FinTech中心报告得知,加拿大80%的FinTech企业聚集在多伦多。另据2017年全球FinTech250强中6家加拿大企业的情况可知,蒙特利尔和温哥华也是较受FinTech公司青睐的地区。

而在细分市场方面,据硅谷知名数据公司CB洞察(CBInsights)发布的2017年全球FinTech250强榜单中,加拿大共有6家企业上榜,分别涉足贷款、加密货币、智能数据处理、身份验证、财务云方案、智能投顾这些类别。

加拿大2016年实现了26笔FinTech投资交易,融资金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28亿美元,同比增幅38%,与全球多数市场相比,加拿大虽然在融资总量上不占优势,但其增速让KPMG、Deloitte等第三方咨询机构对其前景表示乐观,他们认为,完备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充足的科研和技术人员、低门槛的启动资金以及政府对FinTech实验的支持是其优势;但也另有研究者认为,加拿大传统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之间没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制约了加拿大其他竞争优势的发挥。另外,与美国文化不同,加拿大受法国和英国文化的共同影响,在世纪更迭中形成了对相对舒适、竞争不那么激烈的环境的偏好,这也使它在与美国、英国甚至其他国际市场的比拼中显得动力不足。

英国:欧洲FinTech领头羊

英国是欧洲FinTech市场的领头羊,即使放在全球范围内衡量,它也是FinTech的最早采纳者之一,并一度是仅次于美国的大市场。虽然受中国市场强势崛起及脱欧等因素的影响,其投资额持续上升的势头在2016年时突然停止,市场出现投资疲软、规模下降的情况,但依然保持了全球前三强的地位。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署对英国市场的研究,它目前的业务门类包括小微贷款、众筹、转账汇款、国际汇兑、信用卡、移动支付、监管科技及数据分析。与美国类似,作为世界上在金融、科技及教育等领域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英国发展FinTech的资金、人才及基础设施条件都非常优越;而除此之外,助力其FinTech产业壮大的最重要的特色因素是英国的监管模式。受金融危机影响,2011年6月,英国政府发布《金融监管新方法:改革蓝图》白皮书,宣布改革国内金融监管体制。2016年5月,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推出监管沙盒(RegulatorySandBox)计划,以期通过支持颠覆性创新活动来提升FinTech行业的竞争力。

监管沙盒本质上是一个安全空间,在这个范围内,监管制度相对宽松,金融创新机构可以先行测验新产品或服务、尝试新型商业模式和交付机制,而不会即刻触发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监管后果。对企业来说,监管沙盒成为接触部分消费者的窗口,借助这个平台它可以收集用户的使用反馈、降低把创新想法推向市场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使风险充分暴露并得以调控。对消费者来说,鼓励创新有助于企业针对市场需求,提供更多样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对监管机构来说,沙盒模式便于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ConductAuthority,FCA)提前制订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措施,或及时发现并调整因限制创新而有损消费者长远利益的监管规定。这是不同于美国模式的主动型监管。目前已引起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纷纷效仿。

德国:进展迟缓

2016年10月,德国财政部曾发布一份关于本国FinTech市场的报告,其调查统计显示,最早的与FinTech相关的统计数据从2007年开始出现;而截至当年4月,德国共433家FinTech公司,其中业务活跃的346家;它们主要集中在柏林、慕尼黑、法兰克福、汉堡、伯明翰等几个大城市。

该报告将德国FinTech分为融资、资产管理、支付、其他四大门类,其中,支付以94家的总量成为份额最大的细分市场。而就FinTech公司与银行的关系来说,除众筹借贷等个别市场外,两者合作多于竞争。该报告的调查对象中,有87%的德国银行正与FinTech公司合作。对比其他市场,强大的经济基础是德国发展FinTech最为有利的条件。作为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第四大国,德国经济具备增长强劲、制造能力强大、虚拟经济发展适度的特点。这无疑为FinTech的壮大提供了后盾依托和资金来源。

但是,它在市场需求和政策空间两个方面的弱势也是显而易见的。据德国联邦银行在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人平均每人的钱包里有103欧元现金,是澳洲、美国、法国及荷兰等国人民的两倍。因此,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FinTech创新业务,在德国的推广和发展不会是水到渠成的过程,德国电信在2016年年底中止手机支付应用我的钱包(My-Wallet)的服务可谓鲜明的例证。同时,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德国并没有多少针对金融创新的扶持政策,金融系统也采用比较严格的监管思路,因此,德国FinTech的发展也较为迟缓。

不过,上述财政部报告在展望未来发展时已指出,未来政府会密切注意FinTech的发展,相关部门已对英国的监管沙盒政策展开研究,未来可能借鉴经验引入必要的监管干预,以便在防范金融创新风险的同时推动产业加速成长。

日本:FinTech水平与经济地位难匹配

日本曾拥有世界上最大、最早参与比特币交易的平台——MT.Gox,但由于遭黑客攻击致744000个比特币失窃,这一交易量占全球4/5强的交易所于2014年2月破产关闭。也正是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日本社会对FinTech日益冷淡。

目前可以查到的资料显示,日本最早的FinTech公司是2007年成立的移动广告公司曼太普斯(Metaps),但2015年之前,日本投资界几乎没有涉足FinTech领域。在2015年前三个季度,日本FinTech企业所筹集资金仅为4400万美元;2014年日本的120亿美元投资中,FinTech领域的投资额仅占0.4%。而《安永2017年FinTech采纳率指数》则显示,日本的采纳率只有14%,在20个被调查市场中排名第十五位。

这样的发展水平,显然与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很难匹配。本文认为可以从日本严格的监管政策、传统金融体系对小微企业的大力支持以及较为保守的传统文化等方面寻找原因。在监管方面,日本政府一直极为注重金融风险,对金融领域实施严格监管,普通公民之间相互借贷必须注册登记且要遵守相关的放贷业务法案。在文化层面,日本人的风险规避意识很强,对金融投资、金融创新产品或服务非常谨慎。这些因素阻碍了日本FinTech的发展,使其需求一直处于疲软状态。

不过,2015年日本政府开始公开鼓励银行进行FinTech变革,在监管层面主动为FinTech的发展创造条件,将允许银行收购非金融企业全部的股权,让三大超级银行与FinTech初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开发包括智能投顾和区块链在内的服务和技术。

中国:稳占全球FinTech市场半壁江山

FinTech一词在2015年和2016年之交传入中国,此后迅速被市场接受并逐步替代本土概念“互联网金融”。作为世界第二大FinTech市场,中国FinTech公司规模庞大,数以千记,它们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香港等城市。其中,9家公司进入2017全球FinTech100榜单,5家跻身前十强,蚂蚁金服更位列榜首。谈及中国FinTech细分市场,官方大致界定出数字货币、网络借贷、移动支付、互联网保险、股权众筹、智能投顾六个门类,其中,网络借贷占比最大,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正常运营的平台达1931家。

中国FinTech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与其广阔的市场需求有强相关性,市场驱动是其一大特色。同时,政策鼓励、社会接受、金融基础良好也是重要因素。中国市场尚有庞大的金融空白有待填补。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只覆盖了9.2亿人,其中有贷款记录的仅4.4亿。换句话说,至少有9.35亿人没使用过传统金融体系的贷款融资服务,其中4.55亿人会因为没有信用记录很难甚至不可能申请到贷款。这是FinTech的机会,也是网贷行业高速扩容的原动力。

中国政府积极营造健康的政策环境,为FinTech的快速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按照现行政策框架,中国政府一方面积极支持FinTech底层技术的研发创新,如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文件,打造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人工智能示范基地、区块链产业园区等;另一方面严厉监控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部门明确出台了一系列监管制度,如《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等规章,为相关FinTech业务划定规矩和红线。

结语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出,美国之所以会成为全球FinTech的领军者,得益于它强大的技术驱动力、强烈的探究创新精神、拥抱新事物的文化传统、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监管部门的政策扶持,其中技术创新是最重要的动因;中国能跃升为FinTech第二大市场,与其原有金融体系覆盖面不足、信息技术基础良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政府部门持开放与鼓励态度密不可分,其中市场需求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英国与美国有较多类似之处,它在资金、人才、信息基础设施、金融体系、经济实力、政府积极作为等方面的优势为FinTech产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其中政策扶持是其最显著的特色。

而反观以加拿大、德国、日本为代表国家,虽然经济金融基础、技术实力、资金渠道、人才队伍都处于全球前列,但基本完善的金融服务、相对严谨的监管体系、较为保守的文化传统使其FinTech发展动力不足。市场需求、政策空间、社会文化成为导致其FinTech产业未能达到匹配水平的三大因素。

综上所述,市场需求、政策倾向、经济金融水平、社会接纳度、技术实力、人才资源、资金渠道、信息基础设施都是制约FinTech产业状况的因子集群。任一因素出状况,都会影响一国FinTech发展水平。

来源: 杨望 王菲 王虹珊 | 来源:当代金融家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金评媒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