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重大战略转型:重心将由支付及消费金融转向技术服务
【摘要】蚂蚁金服未来重心将由支付及消费金融转向技术服务,目标是技术服务占收入比重由去年的34%升至65%。

路透社6月5日报道称,蚂蚁金服未来重心将由支付及消费金融转向技术服务,目标是技术服务占收入比重由去年的34%升至65%。
此次转型,蚂蚁金服的营收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据路透获得的一份公司文件显示:
在五年内,技术服务将占蚂蚁金融收入的65%,而2017年估计为34%。技术服务将涉及帮助银行和其他机构提供在线风险管理和欺诈预防等服务;
同时,蚂蚁金服的金融服务收入预计将从预计的11%下降至6%,而支付的收入将从2017年的约54%降至28%;
蚂蚁金服整体收入预计从2017年到2021年每年增长40%。
从金融业转型的不止蚂蚁金服一家,据不完全统计,乐信、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等等都曾有“不做金融”的类似提法:
乐信说:我们不做金融,不参与金融业务竞争,永远做大家最好的合作伙伴。
京东金融说:我们的全部金融资产会转让给金融机构,从自营金融转为服务B端金融机构。
蚂蚁金服说:我们是TechFin,以后只做技术(Tech),帮助机构做好金融(Fin)。
百度金融说:我们不会谋求全金融牌照和控股权,只会获得必要的未来“试验田”以验证金融科技能力。
而腾讯一直没有将金融业务拆分出来,相关营收在财报中仍然被纳入“其他业务”。
乐信、京东、蚂蚁金服等互联网巨头们,为什么都“不做金融了”?
“金融强监管”是绕不过去的一大因素,《国际金融报》援引一位金融科技公司高管的话称:
没有一家公司会承认在定位上强化‘科技’、弱化‘金融’的战略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金融监管变化的影响所致,但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
在细分业务上,近一两年,无论是在支付业务、基金销售业务,还是小额贷款、消费金融等领域,互联网金融巨头们受到的限制越来越紧,如现金贷持续收紧,第三方支付“断直连”。
在宏观层面上,也将针对非传统金融机构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如《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
牌照获取方面,监管层的审批存续标准也愈发严格,像滴滴、美团这样的企业同样要斥巨资“曲线”拿牌。
来源: 华尔街见闻网

金评媒



- 情报 | 微信小号功能仍在测试中;京东转让骏迪物流股权;蔚来发布2月限时优惠购车方案
- 情报 | 阿里巴巴月底推出跨境出海平台Miravia;陆正耀库迪咖啡3亿成立供应链公司;亚马逊公司证实已开始裁员
- 情报 | 腾讯大股东否认中信收购腾讯股份;Meta已退出全球20大公司行列;台积电被曝大砍供应链订单
- 情报 | ofo公司500万股权被解冻;豆瓣上线防水军控评功能;长安深蓝回应抄袭小鹏用户隐私协议
- 情报 | 恒大财富调整兑付方案;宝沃汽车正式宣告破产;花房集团预计12月12日上市
- 情报 | 蔚来汽车坠楼两名试车员身亡;今日共627只港股被沽空;港交所恢复上市敲锣仪式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承认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搜狗地图将终止运营;马斯克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
- 情报 | 叮当健康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恒大回应恒驰汽车被并购传闻;北京多家银行可做接力贷
- 情报 | 苹果今明两年有望取代三星;OpenAI宣布推出企业版ChatGPT;林肯汽车2025年推出首款电动跨界车
- 滴滴财报:二季度GTV达963亿元 经调整EBITA盈利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