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产业生态初具助力金融“脱虚向实”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事实上,区块链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已经用高姿态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进入到了各行各业。它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推动“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变迁。

  企业新闻  ·  2018-06-01 10:11
区块链产业生态初具助力金融“脱虚向实” - 金评媒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互联网把人变成鬼,区块链把鬼变成人。”前几天一篇关于“区块链记者讲述链圈纸醉金迷”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先不讨论内容真实性,但区块链着实又霸占了一次舆论话题头条。有了之前无数次的热议铺垫,这一次大家已经不再为区块链为何物而纠结,反倒开始关注区块链到底有什么“魔力”,区块链能为人们带来多大的影响和改变。

事实上,区块链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已经用高姿态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进入到了各行各业。它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推动“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变迁。

但区块链又不仅仅是技术,因为它的广阔应用前景,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市都在积极布局、探索落地,它正在进行产业化的转变,这在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被重点提及。

《白皮书》作为国内第一份官方发布的区块链产业白皮书,其中明确,我国区块链技术持续创新,区块链产业初步形成,已经开始在供应链金融、征信、产品溯源、版权交易、数字身份、电子证据等领域快速应用。区块链有望推动我国经济体系实现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效率变革,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在此背景下,为了还原目前我国在区块链领域的应用探索现状,展现区块链对社会各行业带来的影响,《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对《白皮书》编委会主任于佳宁作了专访,依托《白皮书》解读关于区块链的系列焦点问题。

焦点一

据IPRdaily中文网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前100名)”显示,从名义上看,阿里巴巴集团拥有43件专利,位居世界首位。但实际上,中国三家“央行系”全球专利总数达68件,中国人民银行实属世界上最大的区块链专利拥有者。

《中国产经新闻》:区块链技术的落地是大家讨论最多的方向,目前国内区块链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国内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探索、落地方面究竟处于世界什么水平?

《白皮书》编委会主任于佳宁:从底层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水平来看,我国在区块链方面的布局属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未来区块链的技术创新是生态竞争,生态的背后是开源社区,开源生态对于未来区块链技术路线、产业标准、应用水平都会有重要影响,所以还需要持续创新,加快开源生态建设。

《白皮书》显示,我国《“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把区块链作为一项重点前沿技术,明确提出需加强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创新、试验和应用,以实现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权。截止到2018年3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达456家,从上游的硬件制造、平台服务、安全服务,到下游的产业技术应用服务,到保障产业发展的行业投融资、媒体、人才服务,各领域的公司已经基本完备。目前北上广深、雄安、天津、杭州、重庆、各地政府都从产业高度积极定位区块链技术。

焦点二

区块链具有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目前在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征信、交易清算等金融行业多有应用。

《中国产经新闻》:《白皮书》中提到区块链可以带动金融“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您能否具体讲讲实现方法?

《白皮书》编委会主任于佳宁:目前实体经济成本高、利润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现象仍然存在,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仍显不足。这个现象背后的重要原因是,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之间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实体经济能够提供的信息,不足以支撑金融的投资决策。金融机构准确获取实体企业真实经营信息的难度较大,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建立信任的过程较为曲折,对中小微企业授信管理成本和风险溢价较高。

而基于区块链系统,数据可以被有效地确权,且数据要被多方验证,同时不可篡改,基本上可以较为有效地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实现“可信数字化”,为金融机构投资、贷款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基础信息,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风险,进而促进金融加强服务实体经济。

焦点三

基于区块链特性,其应用层面已经开始呈现多元化特征,除了上述金融领域,区块链还在向实体领域延伸。

《中国产经新闻》:目前国内区块链在应用上,您觉得最成功的案例是?未来一两年哪个领域将有新突破?

《白皮书》编委会主任于佳宁:区块链对实体经济的效果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优化协同环境和引导资金脱虚入实几个方面。目前收录在白皮书中的案例,都是我们认为比较好的案例,目前区块链在对账、供应链金融、商品溯源、版权保护与交易、大数据等领域已经开始广泛落地,未来一两年内,这些领域的区块链应用会遍地开花。

例如: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原产地、检验检疫、通关等系列证明文件,各国标准不一,有关部门和外贸企业核验这些证书证明真实性、准确性的成本和难度都比较高,直接导致国际贸易商品流通速度慢,跨国协同难度高。在国际上难以通过设立统一的认证机构解决这些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通各国商品流通信息,可以实现对国际贸易商品流通全过程的溯源,甚至互信实现快速通关,进而大大简化相关手续,提升效率。

焦点四

区块链虽然已经初具产业生态,但仍要面临两类风险:其一是合规性风险,在区块链发展的早期阶段,出现一批通过ICO(首次代币发行)进行非法集资、传销甚至是欺诈的项目。还有一些项目,从本质上并没有真正利用区块链技术,只是打着区块链的旗号,获得了与实际价值完全不相符的估值。

《中国产经新闻》:区块链应用场景很多,但此前很多人都习惯性地将区块链和“虚拟币、加密货币”联系在一起。您如何评价这种现象,区块链怎么摆脱虚拟货币对它的定义?

《白皮书》编委会主任于佳宁:Token(代币)是区块链的一个技术要素,P2P系统中一般都有这种技术要素,但它本身不能代表区块链技术,也不能和区块链技术画等号。不同应用场景对Token需求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场景中,无币区块链也是成立的,比如:机构用户之间对账业务、电子信息存证业务、数据资源共享业务等,可以不使用Token。

以电子证据存证业务为例,现在有些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存证服务,把区块链节点放到法院,人们签完合同后直接就能同步存储到法院。如果发生纠纷,直接调出电子合同并与法院存储的版本比对即可,这个流程不需要使用Token也是可以运转的。

焦点五

5月29日,360公司Vulcan(伏尔甘)团队发现了著名区块链平台EOS的一系列高危安全漏洞。经验证,其中部分漏洞可以在EOS节点上远程执行任意代码,即可以通过远程攻击,直接控制和接管EOS上运行的所有节点。技术层面的安全问题,正是区块链目前面临的第二大风险。

《中国产经新闻》:区块链是新技术,其安全监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国内有专门针对区块链的监管体系吗?

《白皮书》编委会主任于佳宁:区块链技术层面的风险,诸如攻击、私钥和终端安全、共识机制安全,以及传统的网络攻击造成网络堵塞、分叉等,可能会导致整个区块链系统的可信性受到质疑,给网络参与者造成严重损失。

目前国内已经有了一些区块链安全社区,也有一些安全漏洞扫描和代码审计的公司开始运营,可以使用形式化验证等技术保护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安全。关于区块链的网络安全体系和相关标准,目前还在研究阶段。

焦点六

融资轮次分布状况来看,区块链产业目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目前有接近90%的投资事件集中在早期阶段(A轮及以前),另外有9%的投资事件属于战略投资,B轮及以后的投资事件占比仅为2%。区块链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中国产经新闻》: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1.0主要针对数字货币;区块链2.0针对智能合约,可以应用在金融市场;区块链3.0适用的场景将会更多,甚至会开创一个“区块链时代”。“区块链时代”是怎么样的?

《白皮书》编委会主任于佳宁:区块链3.0将是“产业区块链”时代,区块链技术将大规模在实体产业场景中得到应用,很多产业协作的系统将部署在区块链上,公链基础设施逐步建成,社群逐步成为重要的经济组织形态。

焦点七

据悉,下一阶段我国将继续加快公链等价值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块链产业生态,区块链领域随之将成为创新创业的聚集地,一批独角兽可能会诞生其中。

《中国产经新闻》:您在中表示,区块链创业领域未来会出现社群形态的独角兽,并且将对现有的互联网巨头产生“威胁”。这个“威胁”怎么理解?

《白皮书》编委会主任于佳宁:目前的互联网巨头,重要的资产是品牌以及公众对这些巨头品牌的信任,而区块链的广泛应用,将使得公众对品牌的信任逐步转向对技术的信任。

因此,区块链技术实际有效地降低了创新创业的门槛,对一些创新创业企业来说,它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对于互联网巨头而言,它们其实也可以搭上区块链的快车,基于BaaS服务,加速推进业务模式的上链和转型,这甚至会强化其原有业务的公信力,进而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新闻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