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黑天鹅”频飞 17只债券违约搅动市场
【摘要】2018年信用债到期量规模增大、企业盈利边际变差、再融资压力加大,今年信用风险事件可能会进一步增多。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2018年信用债到期量规模增大、企业盈利边际变差、再融资压力加大,今年信用风险事件可能会进一步增多。
今年以来,债市再次被一波密集的债券违约搅动,目前违约债券数已达17只,其中既有四川煤炭、大连机床、丹东港等老面孔,也不乏凯迪生态、*ST中安这样的新面孔。5月10日,北京证监局发布的公告中也提醒,2018-2021年公司债券市场将逐渐迎来偿债和回售高峰,更要扎扎实实地布局好信用风险防控的防线。
丹东港、大连机床、中城建、亿阳集团、春和集团等在今年前4个月先后有债券踩雷,但因这些公司此前已有违约在身,市场有所预期,因此“杀伤力”相对不大。而5月以来,违约主体名单中开始有“新面孔”出现,*ST中安的“15中安消”和凯迪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11凯迪MTN1”同日被宣布违约,作为浙江民营企业巨头的盾安控股也在月初突爆百亿债务危机。
违约潮引来市场关注。业内人士表示,2018年信用债到期量规模增大、企业盈利边际变差、再融资压力加大,今年信用风险事件可能会进一步增多。
监管也对此做出提醒。北京证监局5月10日在官网发布公告透露,日前北京证监局集中组织了以“公司债券监管与风险监测、处置”为主题的内部培训,培训会指出,虽然当前资本市场运行总体比较稳健,但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期,经济下行压力短时间难以有效缓解,债券违约事件逐渐增多,特别是2018-2021年公司债券市场将逐渐迎来偿债和回售高峰,更要扎扎实实地布局好信用风险防控的防线。
此外,4月底正式出台的资管新规,其中对非标融资的限制也可能是部分企业流动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按照规定,凡是开放式或使用公允价值法进行计量的资管产品,均难以采购非标资产。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认为,尽管一些债券违约不是资管新规引起,但一些高度依赖非标融资的企业,违约事件可能正是因为非标等融资渠道受阻,导致流动性受到影响,最终引发债券等标准化产品违约风险。
(编辑:杨少康)
来源: 北京商报 程维妙

财经360



- 情报 | 港交所考虑降低大型科技公司上市门槛;雷军卸任小米电子软件董事长;今年有3400多家芯片公司消失
- 光年速递 | X数据被用于训练Grok模型;SearchGPT官方演示闹出乌龙;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给电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 情报 | “宁德时代”理财骗局曝光;京东重试前置仓卖菜业务;法拉第未来股票增发提议获通过
- 红岭创投周世平等18人被立案移送深圳中院
- 情报 | 阿里巴巴2022年全年裁员1.9万人;2022年腾讯投资次数下跌近八成;近250家企业已用ChatGPT代替员工
- 情报 | YY学车疑因资金链断裂跑路;小米应用商店宣布停止清理类应用收录;字节正式推出社交App派对岛
- 光年速递 | 谷歌DeepMind推出2B参数Gemma 2模型;Neura展示人形机器人4NE-1...
- 情报 | 小红书福利社店铺宣布将停售;启明创投回应“信息套取”;2024款小鹏G9定档9月19日上市
- 情报 | 恒大挂牌转让原深圳总部地块;马斯克称推特可能破产;QQ内测微信登录
- 情报 | 诺基亚在多市场起诉OPPO侵权;Apple Music将登陆Windows;特斯拉移除U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