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行征信与银行征信或将错位发展 信用良好或将尊享更优金融服务
【摘要】今后,百行征信的诞生几应用将推进我国征信市场的规范发展,也将进一步完善征信管理制度与机制,将对银行征信系统形成有益补充和完善,并有望与银行征信系统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格局。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今后,百行征信的诞生几应用将推进我国征信市场的规范发展,也将进一步完善征信管理制度与机制,将对银行征信系统形成有益补充和完善,并有望与银行征信系统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格局。
相较银行征信而言,专注于互联网金融的百行征信颇受关注。
据了解,百行征信其实是一个征信信息联盟,专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开展个人征信,并实行信息共享。
众所周知,网络借贷的兴起和发展有效了弥补了银行长尾服务短板,成为传统借贷模式的有效补充。 而百行征信的诞生也将有效弥补银行征信的长尾短板。
而今,我国银行征信系统可谓是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互联网金融而言,我国银行征信系统覆盖的群体并非完善。据业内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央行征信中心覆盖人群8.8亿人,其中信贷记录人群仅为3.8亿人。且曾有报道称,央行征信中心作为全球最大的征信机构,其个人征信数据覆盖面仅为35%。可见,大多数中国人的个人信用状况仍是一片空白,银行征信系统在客群的覆盖率方面并不可观。
目前,银行征信数据虽然覆盖范围较广,但并未实现全部客群的覆盖。很多客群未被纳入征信系统中,他们大都不曾申请过银行贷款、没有或者几乎不使用信用卡,从而造成在银行征信中信用缺失或无信用记录的现象。
而百行征信的诞生和应用将缓和并逐步改变这一问题。这种解决效果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变得愈加明显。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人群,往往包括无法享受银行信贷服务,甚至办不了信用卡的客群,他们的个人信用记录甚至是一片空白。在此情况下,往往出现一种现象是,一些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人却实际是个人信用较差的人,但受限于在银行查不到其信用记录而容易从互联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导致“老赖”现象的发生。
尽管当前,各家互联网金融机构对“老赖”都会记录其不良征信记录并采取一定措施做好防范,但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老赖”征信信息无法实现共享,这些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就难以全面防范“老赖”现象的发生,在此情况下,老赖多头借贷、欠了东家借西家等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缺乏有效的老赖惩罚机制,进而导致了暴力催收等现象的发生。
今后,百行征信的诞生及应用将推进我国征信市场的规范发展,也将进一步完善征信管理制度与机制,将对银行征信系统形成有益补充和完善,并有望与银行征信系统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格局。
届时,互联网金融行业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征信机构,同时为各家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有效风控数据支持,原有的“老赖”信息孤岛也将有望不复存在。百行征信的诞生和应用将有利于“倒逼”更多借款人诚实守信,促进良好社会信用建设的形成,并最终有利于网络借贷这一普惠式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多的中低收入人群征信将被覆盖,更多原有的银行征信长尾群体将享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服务。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征信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包括信用卡拖欠、贷款逾期,甚至连租房、租车、手机欠费等等这些生活行为都会被纳入到信用评级中,信用积分较高的人,将有望享受到更低的借款利率、更长的免息服务、获得更高额度等普惠金融服务,促进社会良好信用建设。
(编辑:郑惠敏)

丁丁金服
丁丁金服,风投系车贷平台,良好资金回报率帮你财富增值,快速投融资信息撮合匹配助力小微企业资金周转。真实透明,事实说话,过来唠唠嗑又何妨,丁丁金服微信jnddjf 。



- 情报 | 蔚来汽车坠楼两名试车员身亡;今日共627只港股被沽空;港交所恢复上市敲锣仪式
- 情报 | 恒大财富调整兑付方案;宝沃汽车正式宣告破产;花房集团预计12月12日上市
- 情报 | 蔚来汽车申请在新加坡交易所暂停交易;汇源果汁欲回A股上市;钉钉回应基础版超过10人将收费
- 情报 | 京东众筹宣布将于10月10日起暂停运营;蔚来申请注册咖啡商标;开课吧被诉拖欠490万合同费
- 情报 | 三家支付机构涉及反洗钱被罚;轻松到家宣布资金链断裂;抖音将关闭“圈子”功能
- 情报 | 威马汽车再次大规模降薪;特斯拉炒币亏损1.7亿美元;宝马锂供应商拟赴美借壳上市
- 情报 | 豆瓣完善实名制注册;45家银行保险机构被通报;App Store或将下架近3000款半活跃App
- 情报 | 威马汽车否认破产传闻;分析师称iPhone明年将输给华为;特斯拉Autopilot系统安全数据报告缺失近一年
- 光年速递 | 紫光集团宣布更名为“新紫光集团”;雷军将重新主持手机发布会;萝卜快跑无人车售价仅20.46万元...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承认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搜狗地图将终止运营;马斯克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