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网贷,历经三波之后终于将要进入“金字”招牌时代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在步入监管备案时期后,能够获得监管备案的平台将逐步进入稳健的“中年”阶段,业务增长、产品变更和平台重要事项变更都需要和监管保持常态的沟通。

  陈凯 原创  ·  2018-01-05 19:10
回望网贷,历经三波之后终于将要进入“金字”招牌时代 - 金评媒
作者: 陈凯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一路走过来,网贷行业从行业发展而言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的监管备案可以看成是网贷行业逐步纳入监管的规范化阶段,在此之前,还可以细分为两个大致的阶段,分别是代表行业初步发展和兴盛的冲刺阶段,以及网贷行业初步进入行业标准的摸索阶段。这三个阶段在业务模式,商业资源,用户营销以及风险管理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近期,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纷纷在发布本地网贷信息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和监管备案相关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区域的网贷平台监管备案工作。更早的时候,厦门地区的金融监管部门曾经公示了五家正在进行监管备案的平台。不过截止目前,金融监管部门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获得监管备案的平台。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联合其他部委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备案被看做是网贷平台从业的隐性牌照,也成为大多数平台必须要攻克的难题。2017年12月,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给出了备案工作的时间表:要求各地应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进入2018年,获得地方金融办颁发的监管备案将成为各个平台的头等大事,这也意味着悬而未决的网贷行业定位问题将在未来的一年逐步得到解决。目前的口径管理是:成熟一家,备案一家,没有指标和绩效考核。一定程度上而言,网贷备案也成为了一种短期内的稀缺资源。

一路走过来,网贷行业从行业发展而言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的监管备案可以看成是网贷行业逐步纳入监管的规范化阶段,在此之前,还可以细分为两个大致的阶段,分别是代表行业初步发展和兴盛的冲刺阶段,以及网贷行业初步进入行业标准的摸索阶段。这三个阶段在业务模式,商业资源,用户营销以及风险管理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复盘一下这三个阶段的关键词,笔者认为:

第一个阶段:唯快不破,做大交易量

第一个阶段是“快”,因为当时完全处在2013年开启的利率市场化发展初期,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产品开始了理财端的用户教育,而金融市场上很多非传统或者是非标的融资需求迫切需要通过更多互联网化的渠道和资金端来解决,这样的结构就是产生了很多P2B的模式,只要对接支付渠道,建立网贷平台,后台建立风险管理和审核体系,发布一个标马上就被用户抢购一空。

从2013年到2015年,行业初步创立了数千家的平台,业务模式也各不一样,快、跑量成为了当时最主要的业务取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互联网理财行业中做出知名度。当时行业排名靠前的平台大多都在走线上的资产交易,也就是红岭创投模式,快速做大平台资产规模,拉更多的用户,加上非标资产收益弹性较大,给用户理财收益和平台自身的服务费都有一定空间。

当然,这个阶段最大的风险就是对非标资产的管理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态度,因为在经济周期的循环中,以项目和资金池为代表的非标项目一旦产生问题就很容易将一个平台拖入困境,在网贷行业以轻自有资产和无杠杆限制的前提下是很难经历系统金融风险考量的。

第二个阶段:圈定小额分散,催生消费金融热局

这也就到了网贷行业的第二个阶段:初步进入行业标准模式的摸索。在这个阶段,监管经历过频繁的业务沟通和调研之后开始发布了网贷行业的指导意见,并且确立了监管备案、银行存管、信息透明等几个主要的原则,从业务模式上也圈定了小额、分散的网贷撮合模式,个人和企业融资金融不能超过20万和100万。这样一来,这个阶段的网贷行业就逐步进入了业务模式的标准化探索时期,指导意见发布后,进入一年的网贷行业整治时期。期间由于一个办法、三个指引的监管要求是在行业互动中逐步明确的,因此在这个阶段中,产生了一定的业务分化:

从一开始就做小额、分散业务的线上信用借款撮合服务的平台开始进入了增量时期,无论是市场知名度、余额、用户数以及增量都一度领先全行业,因为这种小额信用的模式是符合监管趋势的。除了信用借款以外,一些车贷和供应链金融的资产端也成为了后期发展较快的模式。这类做小额分散模式的平台,由于具备模式上的优势开始成为行业分析的重点案例。

而另一部分起初做非标项目和线上资产交易模式的平台则不得不转型,虽然前期积累了大额的成交量,但大额巨标模式并不受监管认可,因此只能逐步清退这部分业务并向小额和消费金融业务发展。最典型的还是红岭创投,不得不按照监管要求逐步清退大单模式。

这也造成了第二个阶段中大家都一窝蜂做基于个人消费的金融业务的现象,包括银行、网贷、小贷、现金贷等各种平台都开始做个人信用借款业务。加上经历前几年互金行业在大数据、风控系统和用户催收等各个环节上产业链上的成熟,现金贷行业因为具有小额和利率不敏感的特点,成为行业内网贷平台资产端布局的主要方向。

一时间行业内出现了上千家的现金贷平台,以信贷驱动,通过对用户做信用分析提供几千元为主的借款,同时收取较高的利息和手续费,由于周期款,利率高,违约率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收益空间覆盖,因此现金贷行业也出现了差异化:大平台注重大数据风控和反欺诈能核心能力建设,以控制违约率降低利息;小平台则在数据和风控能力稍有不足,利率较高,周期更短,以高收益覆盖较高风险。

最终,现金贷行业的失范也引起了监管的必然重视,关于现金贷整治规范的通知下发,严格规定利率不得超过36%,无牌放贷机构不得拆借、引入机构资金,要具备场景特征等。也意味着网贷行业第二阶段的高潮结束。 

第三阶段:步入“中年”,规范也是王道

经过第二个阶段的新发展,网贷行业逐步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做小额、分散业务并逐步按照一个办法、三个指引的要求规范业务管理,争取早日获得监管备案,成为隐性的“持牌”平台。

除了规范化以外,比如对接银行存管系统,还必须是属地化,要对接互金协会的信息披露平台,拿到ICP认证,在拿到监管备案之后,所有的程序性工作才算完成,也就是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监管机构认可的网贷信息中介机构。当然,按照监管的意愿,这不构成给平台在实际业务上的增信,因为最终还是要依靠平台自身的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在业务模式上,步入规范化阶段的网贷平台在创新空间上基本上已经走到顶端。目前只能做的是通过自有的网贷信息中介平台对接各种小额、分散的用户融资需求,资产端和资金端也必须一一对应,不能建立资金池也不能对接外部的其他非标资产。除了个人信用借款这部分资产以外,以车贷为代表的抵押类资产以及满足限额规定的供应链金融资产也将成为后期主要的网贷借款人类型。

在步入监管备案时期后,能够获得监管备案的平台将逐步进入稳健的“中年”阶段,业务增长、产品变更和平台重要事项变更都需要和监管保持常态的沟通。加上资产端在利率上的表现逐步走入常态,理财端的收益在市场化条件下也开始趋稳,平台扣除违约、运营和市场支出后,能够获得平台盈利的空间也开始逐步稳定。这也就产生了后续现象:网贷平台管理和规范越来越像简约版的小贷和银行

(编辑:郑惠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金评媒独家,禁止转载。

陈凯

专注大数据,互联网金融,P2P,信用建设,金融脱媒等。微信公众号:samchenkai。从事金融前沿研究和分析工作,主要立足于互联网和银行、电商分析,擅长财经和IT互联网综合,涉猎于互联网金融。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