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加速嫁接传统金融 监管警惕风险外溢
【摘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应用,数据的集中存储和云端管理越来越普遍,一些非持牌机构出于牟利动机,利用技术漏洞非法获取投资数据,侵犯投资者隐私。区块链数据共享也可能引发敏感数据泄露,甚至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应用,数据的集中存储和云端管理越来越普遍,一些非持牌机构出于牟利动机,利用技术漏洞非法获取投资数据,侵犯投资者隐私。区块链数据共享也可能引发敏感数据泄露,甚至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巨头纷纷开始向轻资产转型,输出金融科技,与传统持牌机构的合作渐入蜜月期,而其中的风险也引起监管关注。
在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热潮下,近期,多位监管层人士提示相关风险。保监会副主席梁涛12月3日在2017凤凰财经峰会上指出,大型互联网平台通过不断产业整合和用户积累,在部分重要领域逐步具备了类似中央交易对手方的地位和功能,成为准金融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这类平台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灾难性影响。 从产业链来看,部分平台依托用户、流量优势形成的市场地位,在与金融机构合作中处于强势,抢占了金融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的话语权,金融机构沦为牌照提供方,极易造成金融风险脱离监管视野,形成外溢效应。
12月4日,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深交所技术大会上致辞时指出,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打着金融科技的名义,以技术创新之名行市场操纵、金融欺诈、非法集资之实。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应用,数据的集中存储和云端管理越来越普遍,一些非持牌机构出于牟利动机,利用技术漏洞非法获取投资数据,侵犯投资者隐私。区块链数据共享也可能引发敏感数据泄露,甚至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事实上,在12月1日下发的现金贷监管新规中也提到,要谨慎用大数据风控模型。一位银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监管对于行业内风控模型同质化现状表述担忧,并且大数据风控等金融科技手段还没有经过完整的周期验证,应警惕风险传导。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看来,科技开始从之前的辅助、保障等从属性地位,向优化、重塑等驱动性地位转变,在特定业务领域,甚至已经变成了核心竞争力。
(编辑:杨少康)
来源: 北京商报 刘双霞

爱财经



- 情报 | 恒驰5将于7月开启预售;商汤科技暴跌超40%;B站小视频App“轻视频”今日正式停运
- ESG每周资讯 | 碳市场行业纳入优先序:水泥、电解铝和钢铁行业因成熟度高被列为优先纳入碳市场
- 情报 | 知情人士称马斯克最快本周买下推特;快狗打车二次递表港交所;券商回应App违法违规被通报
- 情报 | 红岭创投周世平等18人被立案移送深圳中院;商汤收缩智慧城市事业群;腾讯音乐将以介绍方式于港交所上市
- 情报 | 陆金所回应裁员传闻;有货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微软AI识图微信小程序已暂停服务
- 情报 | 违规运营“团贷网”非法集资案一审宣判;腾讯一年关闭超40个项目;威马联合创始人杜立刚被爆离职
- 滴滴财报:二季度GTV达963亿元 经调整EBITA盈利13亿元
- 情报 | 积木盒子董事长董骏被警方带走;猪八戒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特斯拉发布新家用壁挂式充电桩
- 情报 | 字节跳动成中国最赚钱互联网公司;阿里所有产品都将接入“通义千问”;抖音支持查询多款加密货币行情
- 情报 | 每日优鲜被约谈;百度无人车起步价16元;映客已申请上百条映宇宙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