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加速嫁接传统金融 监管警惕风险外溢
【摘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应用,数据的集中存储和云端管理越来越普遍,一些非持牌机构出于牟利动机,利用技术漏洞非法获取投资数据,侵犯投资者隐私。区块链数据共享也可能引发敏感数据泄露,甚至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应用,数据的集中存储和云端管理越来越普遍,一些非持牌机构出于牟利动机,利用技术漏洞非法获取投资数据,侵犯投资者隐私。区块链数据共享也可能引发敏感数据泄露,甚至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巨头纷纷开始向轻资产转型,输出金融科技,与传统持牌机构的合作渐入蜜月期,而其中的风险也引起监管关注。
在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热潮下,近期,多位监管层人士提示相关风险。保监会副主席梁涛12月3日在2017凤凰财经峰会上指出,大型互联网平台通过不断产业整合和用户积累,在部分重要领域逐步具备了类似中央交易对手方的地位和功能,成为准金融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这类平台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灾难性影响。 从产业链来看,部分平台依托用户、流量优势形成的市场地位,在与金融机构合作中处于强势,抢占了金融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的话语权,金融机构沦为牌照提供方,极易造成金融风险脱离监管视野,形成外溢效应。
12月4日,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深交所技术大会上致辞时指出,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打着金融科技的名义,以技术创新之名行市场操纵、金融欺诈、非法集资之实。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应用,数据的集中存储和云端管理越来越普遍,一些非持牌机构出于牟利动机,利用技术漏洞非法获取投资数据,侵犯投资者隐私。区块链数据共享也可能引发敏感数据泄露,甚至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事实上,在12月1日下发的现金贷监管新规中也提到,要谨慎用大数据风控模型。一位银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监管对于行业内风控模型同质化现状表述担忧,并且大数据风控等金融科技手段还没有经过完整的周期验证,应警惕风险传导。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看来,科技开始从之前的辅助、保障等从属性地位,向优化、重塑等驱动性地位转变,在特定业务领域,甚至已经变成了核心竞争力。
(编辑:杨少康)
来源: 北京商报 刘双霞

爱财经



- 情报 | 搜狗科学百科11月11日正式停运;特斯拉中国宣布降价;飞利浦宣布裁员4000人;无忧筹回应加收3元打赏费
- 情报 | B站将转为双重主要上市;Tims中国将于今日登陆纳斯达克;每日优鲜浙江公司注销
- 情报 | 腾讯市值重回世界前十;小米汽车实车曝光;天府可乐因破产传闻销量暴增
- 情报 | 华为Mate50系列或将再成为理财产品;快狗打车上市3个月股价跌超70%;小音咖被强制执行1.9万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承认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搜狗地图将终止运营;马斯克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
- 情报 | 魅族确认吉利收购股权;罗永浩宣布今起退出社交平台;美股或迎15年最大改革
- 情报 | 京东七鲜长沙大悦城店宣布闭店;台积电或成全球最大半导体销售公司;乐视908件商标流拍
- 情报 | 快手辟谣拟收购小贷牌照;奇瑞汽车涉多起劳动纠纷案件;美团网约车放弃自营打车业务
- 情报 | 中公教育及高管受罚一千万;马斯克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荣耀回应“2022年上市并筹资450亿美元”传闻
- 情报 | 「敦煌币」将于8月25日起正式停用下线;奇点汽车启动破产清算;威马旗下星晖新能源被申请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