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坐标:互金业务或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意见》强调,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属于特许经营行业,必须纳入金融监管。

  苏言  ·  2017-11-22 13:30
金融新坐标:互金业务或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 金评媒
来源: 互金咖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意见》强调,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属于特许经营行业,必须纳入金融监管。

11 月 17 日,一行三会及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后在监管协同框架下发布的首份文件,对未来细分资管行业的监管落地具有定立主基调的重要意义。 

“在监管分工方面,提出由央行负责宏观审慎管理,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标准规制,央行宏观审慎管理角色强化。”华泰证券研究员沈娟认为。 

作者注意到,《意见》对非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给予了更细致明确的要求,严查管控,不留漏洞。 

《意见》强调,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属于特许经营行业,必须纳入金融监管。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非金融机构依照国家规定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及本意见关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要求。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范若滢称,在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非银金融机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量资金通过非银通道从表内转向表外增大了金融风险隐患,可考虑将规模较大的非银金融机构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探索将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应当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范若滢预计。 

定位:中国金融新坐标 

此前,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而《意见》实质上就是央行宏观审慎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将重点关注四方面问题: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此次《意见》的出台正是针对资产管理行业。业内料其他三方面的制度建设应该会较快进入监管日程。 

在监管分工方面,《意见》提出由央行负责宏观审慎管理,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标准规制。其中,“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的说法是首次提出,体现了一行三会之间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角色定位。 

沈娟认为,此次《意见》的出台仅为其中一方面内容,其他三方面的制度建设应该会较快进入监管日程。“宏观审慎框架的搭建只是刚刚起步,我们预计央行在监管统筹中的角色会进一步得到强化。”沈娟预计。 

11 月 8 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明确了其统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包括协调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及相关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统筹协调金融监管的重大事项,并对地方政府和地方金融管理部门进行业务监督和对其的履职问责。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考虑到此前地方金融办已陆续升格为地方金融监管局,我国金融监管架构实际上已由原来的“一行三会”演变为“一委一行三会一局”下的中国金融新坐标。 

“这一全新的金融监管体系有利于解决跨部门监管协调困难以及监管盲区并存等问题,有利于规范金融创新活动,有利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温彬认为。 

互金咖注意到,央行在11月17日晚间发布的二○一七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下一阶段,央行将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加强预调微调,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疏通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推进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履行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创新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另据互金咖了解,此前,“双支柱”调控框架这一概念是人民银行《2016 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次提出,指明“MPA 已成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金融调控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后,在《2017 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双支柱”调控框架又进行了重申。今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了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进一步完善了“双支柱”调控框架。十九大报告是中央层面的报告文件首次提及“双支柱”调控框架,表明当前我国“双支柱”调控框架已逐渐清晰。 

不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广,金融创新步伐加快,互联网金融等领域风险不断累积,新业态引起的风险事件频发。资金跨境流动更为频繁、规模增加、渠道复杂,增加了金融风险在不同国别间传染的可能性。 

因此,在新的金融环境下,仅关注单个金融机构或单个行业的风险防范是不够的,还需要从系统性角度防范金融风险,考虑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市场影响力,有必要适当提高对这些机构的监管标准。   

“宏观审慎管理正是加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种有益尝试。”范若滢认为。“从时间维度看,通过对资本和杠杆情况等指标进行逆周期调节,降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从空间维度看,通过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规范与约束,防范风险的跨部门传播。” 

对此,范若滢表示,“双支柱”调控框架包括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两方面,未来很重要的内容便是在这两方面进行政策工具上的创新与优化。 

范若滢强调,因此,需要进一步丰富“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内涵,将更广泛的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纳入 MPA,更全面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不过,由于各国所处发展阶段、面临的风险来源、对风险的监测能力、对监管成本的容忍度等方面的不同,所使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及其适用规则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我国应当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创新使用能有效防范我国金融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编辑:郑惠敏)

来源: 互金咖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苏言

金评媒责任编辑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