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覆盖率 提升可得性 银行业成普惠金融中坚力量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构建适宜小微、“三农”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是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的基础。5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通过不断探索普惠金融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小微、“三农”金融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

  财经360  ·  2017-10-11 11:25
加大覆盖率 提升可得性 银行业成普惠金融中坚力量 - 金评媒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杜冰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构建适宜小微、“三农”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是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的基础。5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通过不断探索普惠金融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小微、“三农”金融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

发展普惠金融是一项关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关乎人民福祉的重大事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监管要求,深入研究和践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借助数字技术手段降低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有效提高了对小微企业、“三农”和边远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效率,促使我国普惠金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构建适宜小微、“三农”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是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的基础。5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通过不断探索普惠金融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小微、“三农”金融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特别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制改革推进卓有成效,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迈上新台阶。

作为一项组织架构、制度改革,事业部的核心在于通过构建一套专业化的体制机制,通过相对封闭的独立运行机制,保障资金、人力等资源更有效地投入普惠金融领域,为普惠金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落地和高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普惠金融领域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截至目前,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均已正式挂牌,各省市的一级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和向下延伸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今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在原有的商业模式之外,通过独立核算、独立运作,提高对 “长尾客户”的服务力度,在普惠金融业务方面有了明显的发展。

以工行为例,该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统筹推进对小微、“三农”“双创”和精准扶贫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按照“专营、放权、提效、严管”的思路,加强小微中心建设,小微企业贷款比上年同期增加1568亿元,增长8%;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075亿元,比年初增长16%。

作为第二梯队的股份制银行也在积极筹划设立事业部相关事宜。例如,兴业银行已正式发布《兴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在总行层面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中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改革蓄势待发。

以优化服务模式为引领解决小微“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发展普惠金融,重点在于解决小微、“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5年来,我国银行业顺应小微、“三农”客户需求变化,不断健全服务体系,持续改进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方式,普惠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及时性和可获得性大为提高。

一方面,商业银行尝试通过将信息数字化、规范化,缓解信息不对称,同时充分运用政府公共服务信息,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引进外部数据,深化征信信息应用, 打开了小微、“三农”融资的“玻璃门”;另一方面,针对普惠金融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 我国商业银行持续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为小微企业、“三农”量身定制信贷产品,创新贷款还款方式,形成了囊括“强抵押”“弱担保”“纯信用”各种担保方式的全产品序列,充分满足分布于不同行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小微、“三农”融资需求。

除此之外,银行业还积极通过多方合力增加信用,创造企业可贷条件。如与地方政府合作,以政府风险补偿资金为主要增信方式,为符合转型发展方向的客户群体提供批量化融资;与供应链核心企业、核心平台合作,依托采购中标通知、政府公告、采购合同、履约凭证等信息,为采购中标的小微企业客户群提供融资服务。以建行为例,截至目前,建行已累计为1400多个合作平台、2.4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132亿元;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合作,运用平台数据资源,累计完成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1000多亿元。

在不断优化的服务模式带动下,5年来,银行业对普惠金融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国银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0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5.2%,同比增长9.9%。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贷款户数达1417.2万户;申贷获得率达94.7%。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038.4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486.1万户,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54.4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7.3%,银行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6%,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的目标。

以数字技术为依托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广度与深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共享、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门槛,普惠金融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中流砥柱,银行业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充分借助数字化手段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进行了大量实践,进一步拓展了普惠金融广度与深度。

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浪潮中,工行为了适应小微企业由单体经营向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经营模式转型升级的趋势,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有力地提升了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工行已累计发展供应链3200余条,为1.1万余户小微企业发放融资8000多亿元。

农行着力推进互联网金融提升服务“三农”效率和水平,截至今年6月末,“农银e管家”电商平台总商户达到103.67万户,较年初增加63.08万户,交易金额达931亿元,同比增长305%。

更为重要的是,科技创新也使风险控制精确量化成为可能。银行业通过围绕客户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有效识别目标客户,控制业务风险,提高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例如,建行通过加强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在精准客户服务和精细风险管控中的应用,着力打造“小微快贷”“裕农通”等重点产品,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90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82亿元;贷款客户39.7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8.85万户;申贷获得率92.86%,较上年末提高1.95个百分点。

另外,从邮储银行的实践探索来看,在前端,该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移动展业,致力于对包括农户、商户和中小企业在内的广大客户实行专业化、标准化、流水线式的金融服务;在中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积极探索信贷工厂模式,建立信息更全面、更完整的信用风险模型,有效甄别不良客户,降低信用风险产生的损失;在后端,基于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应用,实现行内外各类信息的集中整合和共享,做到了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数据显示,5年来,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近4万亿元,帮助大量小微企业解决了资金短缺困难。

(编辑:杨少康)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杜冰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财经360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