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收益比恢复 债市作别艰难时刻
【摘要】市场人士指出,资金面呈现边际改善,短期不确定性下降,且长假在即,机构持券意愿料上升,支撑债券市场情绪,当前债市风险收益比修复,短期或维持偏强格局。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市场人士指出,资金面呈现边际改善,短期不确定性下降,且长假在即,机构持券意愿料上升,支撑债券市场情绪,当前债市风险收益比修复,短期或维持偏强格局。
9月25日,债券市场维持涨势,国债期货全线收红,现券收益率下行较明显。市场人士指出,资金面呈现边际改善,短期不确定性下降,且长假在即,机构持券意愿料上升,支撑债券市场情绪,当前债市风险收益比修复,短期或维持偏强格局。
期现货联袂上涨
继上一日反弹后,25日,债券市场维持涨势,国债期货全线收红,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12收报95.230元,上涨0.13%,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712收报97.640元,涨0.09%,成交量均温和放大。盘面显示,昨日T1712合约一度上涨0.24%,最高至95.335元,临近尾盘期价小幅回落,涨幅收窄。
25日,现券市场收益率整体走低,尾盘略微反弹。10年期国开活跃券170210早盘从4.305%下行至4.295%,午后进一步下探4.29%,尾盘反弹至4.30%一线,较前收盘价下行约2BP;170215早盘最低成交到4.185%,尾盘成交在4.19%一线,尾盘反弹至4.20%,较前收盘下行约1BP。国债方面,10年期活跃券170010尾盘成交在3.62%,下行2BP.
值得一提的是,30年超长期限国债受到众多资金关注,昨日早盘170015从4.23%一路成交到4.21%,尾盘成交在4.22%,全天下行3BP;过去两日,170015收益率快速下行了5BP.
昨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再度转向净回笼,银行间市场中短期限资金利率在季末因素影响下多数上涨,但考虑到季末财政支出力度较大,市场机构普遍预计资金面平稳跨季是大概率事件。
逐渐对多头有利
市场人士指出,自9月22日开始,债市收益率重启下行,关键仍在于短期资金面不确定性下降。结合财政收支节奏及3月、6月末情况看,本周资金面有望逐步恢复均衡,跨季后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机构有意博弈交易性机会。另外,长假在即,考虑到近期海内外不利因素并不多,机构持券过节意愿料上升,也对市场情绪构成支撑。
但目前资金价格水平并不低,如果央行加大对冲力度,使得全周资金面呈现紧平衡,也不利于收益率进一步走低。市场人士称,25日尾盘期、现货走势均出现一定回调,表明当前债券市场仍存谨慎心态,机构并不敢放手大幅做多。
展望四季度,中金公司等机构认为,债市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刻。首先,名义GDP、PPI高点均已过去;其次,资金面最紧张阶段已过去;再者,监管政策叠加和委外赎回最大的时点也已在4-5月份出现;此外,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大的阶段已过去;最后,市场对环保限产理解发生变化,工业品涨价最猛的阶段也已过去。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当前债券收益率上行边界逐渐清晰,前期3.7%的高点已经成为10年期国债的重要“支撑位”,但收益率下行空间难测,要突破6月低点(4.5%)也并不容易,总的来看,债券风险收益率恢复,震荡慢牛可期,逐渐对多头一方有利。
申万宏源最新周报亦重申看好四季度债市的观点,该机构认为,基本面边际变化利好债市,而监管的冲击正在逐渐弱化。
对于30年国债,中金公司研报指出,目前30-10年利差较大,加上能够最快速拉长久期,或是近期30年国债受到投资者关注的原因所在。中金公司分析师认为,30年国债是典型的牛市品种,牛市到来后会受益于长久期和流动性折价降低,但其软肋也非常明显——投资者群体狭窄,以保险公司配置盘为主;当前可尝试介入30年国债,但不建议过于激进,负债端不稳定的投资者更须慎重。
(编辑:郑惠敏)
来源: 中国证券报

苏言
金评媒责任编辑



- 光年速递 | Nature新发现:AI投喂AI就像近亲繁殖;OpenAI测试新AI搜索功能SearchGPT...
- 情报 | 字节跳动与摩根大通合作将进军支付领域;粉笔港股上市发售价每股9.9港元;恒驰5将推送首次OTA更新
- 光年速递 | 小米SU7 Pro版交付周期再缩短;特斯拉首次进入政府采购;阿里健康大药房海外店被曝售假...
- 情报 | ofo被恢复执行2276万;青年汽车资产被拍卖;特斯拉中国降价3天获3万订单
- 情报 | 360数科预计11月29日挂牌港交所;咪咕抖音或砸超10亿买世界杯转播权;QQ邮箱群邮件功能将终止服务
- 情报 | 小红书福利社店铺宣布将停售;启明创投回应“信息套取”;2024款小鹏G9定档9月19日上市
- 光年速递:Meta为AI花数百万美元购买明星声音授权;Character.AI核心团队并入谷歌;英伟达回应新款AI芯片推迟发布
- 情报 | 摩拜可通过美团退押金;金融业出台限薪令;阿里董事会新增2名独董
- 情报 | 蔚来手机NIO Phone正式亮相;巨人集团回应史玉柱新增股权冻结;爱驰被曝已人去楼空
- 情报 | 港交所考虑降低大型科技公司上市门槛;雷军卸任小米电子软件董事长;今年有3400多家芯片公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