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涉嫌炒作遭监管叫停,P2P盈利模式清晰可行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代币融资被叫停,毕竟代币融资只剩下投机和泡沫,P2P有其现实需求为支撑,随着监管落地,后续无被取缔的可能性,反而会有巨大前景。

  罗浩杰  ·  2017-09-17 10:00
ICO涉嫌炒作遭监管叫停,P2P盈利模式清晰可行 - 金评媒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代币融资被叫停,毕竟代币融资只剩下投机和泡沫,P2P有其现实需求为支撑,随着监管落地,后续无被取缔的可能性,反而会有巨大前景。

94日下午,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定性ICO本质是一种非法融资行为,对各个ICO融资平台进行清查,要求清退已融项目。在公告公布后,各大代币全线下跌。

ICO是企业或非企业组织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首次发售代币,向投资人募集虚拟货币(一般为比特币、以太坊)的融资活动。ICO始于2013年,大名鼎鼎的以太币也是以ICO的形式产生的。

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在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ICO融资规模达26.16亿元人民币,累计参加人次达10.5万。而国际相关报告则认为,中国可能有超过两百万人参与过ICOCoindesk统计的全球ICO融资额约为98.8亿人民币(如果按照每个项目融资结束时价格计算,总融资额为91.8亿人民币)。国内的ICO项目大约占全球ICO融资额的1/5

代币的泡沫性高

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监管下重手取缔ICO,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代币的双重属性的顾虑。它既具有应用的属性,又具备投资的属性。作为应用币的代币,它的应用属性是换取公司的商品及服务。不过,目前市场上ICO投资人的主要赢利模式,以及购买代币的目的,不是用来使用这些代币,而是通过代币价格上涨,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获利。这就是代币的投资的属性,而这一属性变成目前代币发行的主要卖点。

因此,ICO项目的盈利模式,可简单浓缩为四个字:代币涨价。也就是说,投资者只看重代币在二级市场上的炒作升值。这样的所谓项目融资,必然会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当一种商品的投资属性超过其商品属性的时候,就极有可能形成泡沫,带来巨大的风险。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事件即是很好的例子。

在目前情况下,监管部门观察到泡沫形成的可能,快速出手,用严厉的手段抑制可能出现的糟糕情况,避免更大的风险发生,是非常及时和有效的。应该为这次监管部门的早发现早出手点赞。

网贷不会被取缔

目前网贷行业在回归理性,行骗成本也在上升。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骗子们正在离场,央行此时叫停各类ICO活动,互金行业的政策风险又要开始刺激投资者脆弱的神经了……

对于大众投资者来说,ICO一词似乎有些陌生,但在一部分人看来,ICO原本是寄托着他们“发财梦”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但这个美梦还是不太有实现的可能。同打“互联网金融”概念,有人担心P2P网贷是否也会有相同的命运?

笔者可以肯定地讲,P2P不会有这个政策风险。理由是:代币融资被叫停,毕竟代币融资只剩下投机和泡沫,P2P有其现实需求为支撑,随着监管落地,后续无被取缔的可能性,反而会有巨大前景。

前几年,网贷行业确实存在过这种风险。当时,爆出众多行业丑闻,平台跑路消息接连不断。那时候,我们行业从业者背负了很多的有苦难言的苦楚——行业在野蛮生长,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上有着太多的“伪”P2P……像是201512月初,爆发的举国震惊的e租宝事件等等,给互金行业抹黑。

老实说,那时我们从业者很多人也不太有底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前路未明。可如今,监管层早已把网贷行业纳入监管,各项政策陆续出台,加快行业规范发展,如是要取缔的话,何必这么麻烦?

事实上,尽管ICOP2P网贷都属于互联网金融概念,但二者与实体经济的紧密度、风险程度、对投资者的透明度(信息披露)方面均有巨大差别,甚至在很大程度上,ICO根本就不具备基本的金融属性。

P2P之所以能够在国内拥有合法地位,是因为其通过网络建立的个体间借贷关系符合金融属性,与实体经济有较强的关联性;而ICO基本完全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涨跌不受任何实体资产的控制,几乎不符合虚拟经济或传统金融的所有特征。

互联网金融已经在我国遍地开花,P2P迎来最好的发展环境。P2P解决了传统金融中难以解决的核心痛点:巨大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P2P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银行借款门槛高、审核程序复杂、放款慢等各种难题,弥补小贷公司高利息的缺点,可以快速为实体经济注入活水,也促进了就业和社会稳定。伴随着P2P为个人和企业融资服务不断升级,P2P不断接地气创新让投资者喜闻乐见。

“小而分散”的P2P定位注定了它“小而美”的专注:垂直细分,P2P网贷机构结合场景,

和线上线下的机构去合作,帮助有资金需求的客户,在足不出户的场景下,安全及时地获取资金,这样的需求是一直都客观存在的。互联网金融的逻辑已经很清晰了:金融结合技术创新手段,深度挖掘资产端客户需求,多维度进行渠道合作,最大限度帮助资金端获得优质资产资源,从而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

(编辑:田跃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罗浩杰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 新浪财经智库专家 广东电子商务商会副会长 广东金融创新研究会理事、执行秘书长 广东壹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联合创始人、党支部书记 广东金融创新研究会互联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副会长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