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动机不纯高送转 监管部门严把信披审核关
【摘要】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进一步加强监管,市场炒作情绪有所降温。然而,随着半年报披露高峰期将至,炒作高送转惯性思维也在暗流涌动。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进一步加强监管,市场炒作情绪有所降温。然而,随着半年报披露高峰期将至,炒作高送转惯性思维也在暗流涌动。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提醒,“高送转”实质上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不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有任何实质性的提升,投资者的股东权益也不会因此而增加,不要被这种“数字游戏”迷惑。作为中小投资者,为避免落入“高送转”的陷阱,要对“高送转”的本质有更加清醒和深刻的认识。
过去几年,“高送转”一直是备受市场关注的热点题材之一,经常受到中小投资者的追捧。
在A股市场上,有的上市公司借此大幅拉升股价,撩拨投资者的神经,把“高送转”异化成配合大股东或内部人士减持的“灵药”。作为“高送转”误导投资者并造成损失的典型案例,某上市公司就曾打出一套“高送转+减持套现+大额预亏”的组合拳,引诱不知情的投资者为公司股价炒作和不当的“市值管理”买单。
2015年初,该公司发布“高送转”预案,拟进行 “10转20”的利润分配。同日,公司股东又共同披露了减持计划,套现逾20亿元。然而,仅几日后,公司发布了8亿元预亏公告并同时预警。该上市公司对业绩预判的前后矛盾及毫无征兆的巨亏震惊了市场上的投资者,公司股价出现大幅波动。此后,证监会对相关负责人予以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的措施。根据律师粗略统计,截至目前,针对公司虚假陈述索赔的诉讼已涉及400名左右的投资者,索赔标的在8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
证监会表示,市场上的确存在上市公司“动机不纯”,利用“高送转”配合股东减持、限售股解禁,也有少数公司在由盈转亏甚至业绩恶化的情况下强推“高送转”方案。对此,为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监管部门全面强化高送转一线监管,对于披露“高送转”预案的公司,按照分类监管、事中监管、刨根问底“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严把信息披露审核第一关。
(编辑:郑惠敏)
来源: 证券时报网

炫烨
金评媒责任编辑



- 情报 | POS机套现百万将被立案;微软IE浏览器6月16日正式退役;恒大地产再被强制执行16.9亿
- 情报 | 恒大清盘呈请聆讯延期至7月31日;文心一言云服务3月27日上线;硅谷银行或将被拆分出售
- 情报 | 极氪将择机完成上市;圆通拟收购网络小贷牌照;美团严抓考勤
- 情报 | 富途控股预计于12月30日在香港上市交易;蔚来将在 NIO Day 2022 推出全新车型;睿蓝汽车宣布将进行价格调整
- 情报 | 搜狗科学百科11月11日正式停运;特斯拉中国宣布降价;飞利浦宣布裁员4000人;无忧筹回应加收3元打赏费
- 情报 | “宁德时代”理财骗局曝光;京东重试前置仓卖菜业务;法拉第未来股票增发提议获通过
- 光年速递 | 软件制造商Covariant收到亚马逊收购意向;英特尔财报“爆雷”,将裁员1.5万人...
- 情报 | 国产特斯拉已开始在泰国交付;蔚来手机预计很快上市;小米距离拿到造车资质还差很远
- 情报 | 世纪佳缘多位“失联”高管已被拘留;字节上线“头条号外”App;TikTok收缩全球业务
- 情报 | 京东成立互联网医院新公司;Meta被裁员工至少补偿71万元;马斯克欲在推特上线余额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