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平台规避“金交所”风险折射优质标的难求之困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本月初,监管叫停了互金平台与金交所的合作,陆金所等平台开始陆续下架与金交所的合作项目,也造成了一定的挤兑现象。显然,监管层的“打压”增加了平台获取优质标的的难度,那么下一步,平台要如何吸引投资人?

  小刀马  ·  2017-07-26 19:00
互金平台规避“金交所”风险折射优质标的难求之困 - 金评媒
作者: 小刀马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本月初,监管叫停了互金平台与金交所的合作,陆金所等平台开始陆续下架与金交所的合作项目,也造成了一定的挤兑现象。显然,监管层的“打压”增加了平台获取优质标的的难度,那么下一步,平台要如何吸引投资人?

近一段时间,市场爆出了陆金所出现了“挤兑”现象,而经过了几天时间的沉淀之后,关于“挤兑”背后的原因也基本显现出来了,那就是陆金所“下架”了一些和金交所的合作项目。据悉,不仅仅是陆金所,很多互金平台都开始陆陆续续地下架了和金交所的合作项目。尤其是监管给出了最后时限的时候,互金平台对于金交所的项目都“避之唯恐不及”。那么,为何互金平台近期频繁下线金交所的产品呢?其实说白了都是在规避监管风险。 

互金平台“扎堆”下架金交所产品意欲何为? 

之所以陆金所能够在市场上掀起了较大的“波澜”,也是因为其知名度较大,而且在互金平台中属于旗舰类企业,受到的关注也是异常庞大的,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很容易引起市场和媒体的关注,并被媒体间接地放大出来。实际上,除了陆金所,还有一些互金平台都有过“减持”或者“下架”金交所项目的行为。据悉,除了陆金所之外,京东金融、苏宁金融、腾讯理财通等互联网知名平台也已经相继都和金交所产品做了切割,紧急下架的产品也是不少。只是陆金所作为唯一的一个被放大的“出口”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互金平台都相继和金交所切割呢?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监管层明确要求:相关机构于715日前,停止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开展涉嫌突破政策红线的违法违规业务的增量。这是监管层发布的《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规定的,各平台不敢越雷池一步。之前京东金融也长期和普惠金融交易中心(大连)进行合作,合作的产品名称为易宝盈。不过近期也都已经下架了。 

这一次监管部门的管理非常严格,明确要求各地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办会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辖区互联网平台违规行为进行清理整顿,并在715日及之前,停止新增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开展涉嫌突破政策红线的违法违规业务,在716日后仍继续与其开展违法违规业务的互联网平台将受处罚。很显然,这一纸规定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就是一道红线,不能触碰,也不敢触碰,因此及时作出切割也就不可避免了。 

为什么不让与“金交所”合作?

对于一些互金平台的“违规”,监管层也给出了明确的警示和说明。其中主要有三方面的违规行为:其一是一些互联网平台明知监管层要求交易场所“不得将权益拆分发行、降低投资者门槛、变相突破200人私募上限等政策红线”,仍然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将权益拆分面向不特定对象发行,以“大拆小”“团购”“分期”等各种方式变相突破200人限制。其二是一些互联网平台和金交所合作的产品无固定期限、资金和资产无法对应,存在资金池风险问题。其三是一些互联网平台和金交所合作的产品未向投资者披露信息和提示风险,甚至将高风险资产进行包装粉饰,向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中小投资者出售。 

很显然,这也是互金平台急急忙忙地切割和金交所的项目对接的原因所在。不过需要关注的是,目前,还有一些互金平台继续推出金交所相关理财产品,暂时还没有进一步动作。监管层下一步会不会开出“罚单”,市场也在关注中。由于金交所平台的产品,存在着证券化的趋势,因此加大监管也是必然。有专家也表示,“金交所产品原本是私募性质,到互金平台上进行销售就变成了公募,这其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当前的监管背道而驰。” 

说白了还是要控制风险,尤其是对于普惠金融来说,风险防控还是关键,而对于互金平台而言,小额普惠才是根本。互金平台和金交所合作,本身就是在变相地突破了大额标的限制。据估算,目前传统网贷平台与金交所合作的累计规模约在1000亿元-2000亿元,全部互金公司与金交所合作的累计规模将在万亿元以上。监管不到位,是地方金交所和互金平台联手打“擦边球”的关键所在。一旦地方金交所的产品放到互金平台上,经过互金平台拆分份额、 隐藏投资方向、无视投资者资格等层层包装后,便可神不知鬼不觉的对外销售。而违规销售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崩盘,结果恐怕是金交所和互金平台都不能承受的。 

优质标的或将越来越难求

很明显,监管层希望互金平台还是践行小额普惠金融的发展策略,做好中间平台,减少金融风险,尤其是不能带来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由于互金平台的投资者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他们的风险防控能力不足,或者很低,也经受不起太大的金融风险冲击,一旦出现问题,受到的波及面也比较大,人员众多带来更多的群体性风险,对于普惠金融的发展显然也是不利的。 

这就要求互金平台能够吸引到更多优质的小标的的项目,但目前来看,互金平台乐于和金交所合作,一方面是因为这样可以“偷懒”获得更多的项目支持,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大标的”的化整为零的机会,可以打一些擦边球,不过容易积累风险,也不符合监管的要求。自然在受到监管层的“打压”之后,下一步吸引投资人的模式、项目、标的将变得更加关键,如果没有优质的标的资源,那么投资人又如何能够吸引到?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金评媒独家,禁止转载。

小刀马

长期专注IT发展,关注互联网金融演变,P2P网贷的积极参与者,中国资本市场的积极参与者。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