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大限将至,P2P市场现存管乱象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虽然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存管业务,针对P2P平台的注册门槛也越来越低,但是随着“824”整改大限将至,银行存管的费用也是水涨船高。

  拓天速贷  ·  2017-05-31 18:30
824大限将至,P2P市场现存管乱象 - 金评媒
作者: 拓天速贷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虽然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存管业务,针对P2P平台的注册门槛也越来越低,但是随着“824”整改大限将至,银行存管的费用也是水涨船高。

随着P2P行业内的整改逐步深入,“合规大限”也日渐逼近,银行存管成了各平台追求合规的头等大事。各路银行也看准时机,投入到存管业务争夺大战当中,而在这些银行中,以广东华兴为代表的“城商行”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成为了P2P银行存管的主力军,不过随着建设银行、北京银行等国有、地方大行的加入,能够为P2P平台提供存管业务的银行队伍逐渐壮大。但是相对于2000多家凭平台的市场需有,仍是“僧多粥少”。

虽然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存管业务,针对P2P平台的注册门槛也越来越低,但是随着“824”整改大限将至,银行存管的费用也是水涨船高。据了解,目前银行存管业务费用主要有系统接入费用、系统维护费用、存管服务费用等,其中除了系统接入费用多为一次性收取外,其他费用均按年收取,接入银行存管的P2P平台每年要交付相关费用百万甚至几百万。

紧迫的时间与高昂的费用让还没有完成银行存管的平台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可是正当人们忧虑P2P行业无法全部合规的时候,完成银行存管的平台数量却迎来了几何式增长。据统计,今年4月底,正式上线银行存管的平台数量为189家,占全国正常运营平台总数的12.3%,但是截至5月8日,这一数字猛增至389家,同期占比达到17.57%,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宣布与银行达成签约的平台数量,居然达到了200家之多,这一反常的数据也折射出了个别P2P平台存在的“伪存管”问题。

那么何谓“伪存管”呢?一些P2P平台规模较小,一时无法承受存管业务带来的运营成本增加,又急切期望完成平台合规,所以“另辟蹊径”,造成平台已接入银行存管的假象,以吸引投资人。一种是仅仅与银行电子银行部达成开户协议,就对外宣称“已获得银行存管资质”;另外一种是平台以个人名义向银行存入一笔资金,取得相应的存款凭证后,就宣称平台已完成了存管业务。

如何识别平台是否上线的是“伪存管”呢?投资人可以分三个方面,逐渐深入的去分析辨别平台有没有真的上线银行存管业务。一是弄清楚存管进度,也就是平台银行存管业务是在对接阶段还是已经正式上线,可以看平台发布的公告、询问平台客服或者直接咨询相关银行。如果仅是签约,那么代表该平台与银行虽达成了存管业务的意向协议,但是资金还没有交给银行存管,只有对接完成、存管正式上线后资金才能得到银行的真正存管。

二是在开户阶段判断是否是真存管。目前上线的银行存管中,银行为投资人开设的账户类型分为电子账户与虚拟账户两种,其中电子账户在投资人开通存管账户的时候,会提示投资人填写相关身份信息并有存管三方协议,开通成功之后该账户的开户人一定为投资人个人,而非平台运营公司,这对于投资人来说比较好分辨。但是虚拟账户由于大多采用无痕体验,虽有开户环节,但由于开通的是虚拟账户,不显示具体账户信息,并且支付通道往往为第三方支付,所以此类账户从开户体验上无法识别存管业务的真伪,只有通过最直接的方式来进行核实,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第三个方面。

由于目前很多银行采用无痕体验,投资人在开户阶段很难判断是否平台上线了真正的存管业务,这时可以直接跟银行咨询核实平台存管情况,通过银行客服或其他相关服务渠道核实P2P平台存管情况。

监管整改的到来,不但是P2P行业合规建设的开始,也是考验个P2P平台是否具有良好行业道德的关键时期,面对政策规范,做到积极合规、不投机取巧是一个平台实力的象征,只有坚守原则、端正态度才能让平台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编辑:郑惠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拓天速贷

拓天速贷,实物抵押的领跑者,真正的实物抵押,抵押原件随时查阅。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