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放权清单”出炉 26项监管事项被取消
【摘要】《方案》对下一步国资监管改革提出具体要求,包括完善规划投资监管,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坚持出资人管理和监督的有机统一,取消、下放、授权工作事项43项等内容。层层建立权力和责任清单,确保企业接住管好精简的监管事项。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国资监管“放权清单”10日晚间出炉,26项监管事项被取消。
国资监管“放权清单”10日晚间出炉,26项监管事项被取消。
国务院办公厅10日转发《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下称《方案》),要求调整优化国资监管职能,改进监管方式手段,着力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方案》对下一步国资监管改革提出具体要求,包括完善规划投资监管,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坚持出资人管理和监督的有机统一,取消、下放、授权工作事项43项等内容。层层建立权力和责任清单,确保企业接住管好精简的监管事项。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国资委放权和从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变为管资本是改革的核心议题,这个文件明确了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的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
李锦认为,改革意味着经营权将更多地下放到企业,让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增强企业活力。国资委如何真正“放得下”,企业如何“接得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精简43项国资监管事项
李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份方案以放权为核心内容,是国企监管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李锦表示,过去国资监管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国资委长期把所有权、经营权、分配权一把抓,在本应属于企业的经营权领域干预太多,影响了企业发展,明确国资委的定位问题,是实现向管资本转变的前提。
关于国资监管的定位,《方案》指出,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要求,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根据授权代表国务院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专司国有资产监管,不行使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不干预企业依法行使自主经营权。
“不行使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不干预企业依法行使自主经营权。两个不,一不是政府,二不是企业,而是国有资产出资人的代表。”李锦说。
《方案》直接列出了43项精简的国资监管事项,其中取消26项,下放9项,授权8项,是个放权清单。包括减少对企业内部改制重组的直接管理,不再直接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推动中央企业严格遵守证券监管规定。减少薪酬管理事项,取消中央企业年金方案、中央企业子企业分红权激励方案审批等。
此外,国资委不再指导中央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与合作,不再指导地方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上市管理,不再指导中央企业所属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改制。
李锦分析,取消、下放的诸多事项大多涉及企业经营权,目的就是让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如取消直接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把规范的权力让渡给企业,可以让企业更加独立等。
“授权的事项中包括五年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经理层成员选聘、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表明了国资委将经营权下放的决心和信心。”李锦说。
管企业向管资本的转变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主导方面已经不是“国有企业”的自身,而是在国家层面推进国有资产实现形式的资本化。
2015年9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准确把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今年2月在“首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表示,管资本为主是指在竞争性领域国有资产应该尽数资本化、证券化,而在某些特殊领域不排除政府直接管企业,但应限定在市场失灵的较小范围,基本不对市场配置资源产生影响。
陈清泰认为,顶层国有企业整体公司制改制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期间,监管部门仍需“管企业”。但是主要精力应逐渐转向做好两件事:一件是推进顶层国有企业的整体改制,另一个是深入研究管资本的体制框架、实施方案以及政策措施。
《方案》提出,牵头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施资本运作,采取市场化方式推动设立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中央企业创新发展投资引导基金等相关投资基金。
李锦认为,实现管资本相关的职能调整,需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改组组建的投资、运营公司,可以作为平台之一,接住国资委管资本的职能要求。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胡迟研究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在2017年改组组建的步伐势必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运营模式也会在国企国资改革发展中进一步得到明确。
李锦表示,优化国资监管职能,机构改革会动作不断。国资委新设三大监督局,与监事会形成“一前一后”互相配合的关系,形成监督工作完整闭环。
(编辑:玄金玉)
来源: 第一财经

财经光年



- 光年速递 | 华为起诉联发科专利侵权;美团推出“省钱版”;问界M9上市7个月大定破11万辆...
- 情报 | 比特币集团或考虑收购德国银行;豆神教育被深交所通报批评;美团投资罗永浩AR公司 Thin Red Line
- 情报 | 开心汽车并购威马进入审计阶段;问界新M7正式发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揭晓
- 情报 | 恒大汽车达成复牌指引;苹果公司被评美国最糟糕雇主;特斯拉被曝成立秘密团队
- 情报 | 京东闪付将于12月31日暂停HCE支付功能;黄光裕本月第四次减持国美零售;腾讯手游玄中记明年2月停运
- 情报 | 中国恒大清盘呈请聆讯将延至11月7日;网易云音乐回应音街App将下线;理想工作人员回应理想ONE降价及停产
- 情报 | 360数科明日香港上市;迅雷网游加速器将于12月1日正式停运;蔚来手机或将在一年内发布
- 情报 | 恒驰5将于7月6日开启预售;腾讯掌上WeGame宣布将停止运营;母婴电商平台蜜芽app将关停
- 情报 | 腾讯混元大模型或于明日发布;新东方不执行政府定价被罚15万;一嗨租车1.1万个直营网点接入滴滴APP
- 情报 | 百度将于3月公布ChatGPT产品;恒大地产再被执行超12亿;比亚迪诉汽车大V侵权案将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