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银行存管作为P2P的安全保障?你还是太天真
【摘要】最近比较忙,小钱终于抽出了假期的时间整理了这段时间大家咨询的问题,因为时间关系不能一一解答,今天我们挑大家最关心的两点来说吧。1、现在P2P这么乱,还值不值得投资?2、有了银行存管的平台是不是就可以放心投资了?

最近比较忙,小钱终于抽出了假期的时间整理了这段时间大家咨询的问题,因为时间关系不能一一解答,今天我们挑大家最关心的两点来说吧。
1、现在P2P这么乱,还值不值得投资?2、有了银行存管的平台是不是就可以放心投资了?
第一个问题呢,小钱实在是不想赘述了,因为投资本身就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投资有风险这句话更是铺天盖地。但是还是有那么多人选择投资理财,不能说对错,只能说这是每个人的选择,至于靠不靠谱,可以说这需要丰富的经验来辨别。对于投资者而言,只有相对安全,没有绝对的安全。因为你永远不可能百分百的掌握住这个项目。
说道相对安全,就自然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也就是现在炒的最火的问题:”国家政策出台,将众筹平台实现银行存管最为了硬性规定,但是,将三方支付变为了银行存管就真的安全了吗?”其实不用问也该猜到,当然不是。漏洞依然存在。
其实,银行存管跟三方支付相比,只是多了一个步骤。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三方支付和银行存管就像是一个透明的通道,投资人把钱转入通道里,到达平台账户,这时,通过三方支付准入平台账户的钱便可以由平台调动,三方支付里不在有记录,而查账只能去公司账面上查了。而银行存管的钱则是在等待公司的一个指令,这个指令就是发送给某个“借款人”。也就是说钱的去向也是有银行记录在案的。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银行存管很是靠谱呢,那我们在继续往后看。
在银行存管的钱发送给某个“借款人”,这个人到底是谁有没有规定呢,这个人是由平台指定的,也就是说,最终钱款的去向还是由公司决定的。换句话说,现在造假个实名信息这么容易,你懂得。
最可怕的事,现在已经有银行方面表示,P2P平台资金放在银行账户上,银行只负责保管,不负责最解资金流向,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这也就是说,P2P平台可以随时提取,很多银行打着存管的话题来吸引投资者,但是,银行存管对项目安全和收益不做保障!
所以说,银行存管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呀,只是挖坑成本高了些。
有的朋友又说了,成本高了就降低了被坑的风险,这话我认同。那是不是连带着让你当个冤大头也没问题呢。
冤大头从何说起呀?请看下图。
这是P2P平台交由银行存管所需要的费用,包括接入费用、存管服务费用、每笔交易的费用、以及提现费用等。平均来看,一个正常运作中的平台,每年需要交纳一百万到三百万的费用,可以说是一个巨大支出了。
有朋友会说了,这跟我们投资人有什么关系,这是平台的交纳的。那我只想说社会险恶,你太天真了孩子。平台都是为了挣钱的,哪可能拖着这么大个坑来为人民服务呢。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放心,这每一分钱都会在投资人身上找回来的。而合规和创新是对矛盾体,银行存管在合规的同时也降低了用户体验。
据小钱亲身体验,银行从基础设施、IT设施都不是为高频交易、小额交易设置的,它的交易是为了安全性、复杂性。对于小额、高频次基于互联网的交易、充值,银行的服务器设置,包括它在云端的迁移过程做得并不好。所以从客户体验来说,P2P平台也会比较犹豫。
有P2P平台负责人表示,如果不能保证平台标的的真假,那银行存管只是一个安全“幻影”。银行无法识别平台标的真伪,平台照样可以通过假标来自融和非法集资,平台的逾期率也不会因为银行存管而降低。
所以说,银行存管也只是一个安全的泡影罢了。
在说回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本质上是一种资金的托管代付,它解决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支付信任难题。在成功解决了资金的安全流转之后,使得交易双方能够安全放心的进行网上交易。第三方支付产业弥补了以银行为主体的传统支付结算服务的不足,其作为流通领域的重要营销工具,日益得到市场的认可和需求。
2010年以来,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式被纳入监管,要求获取牌照经营。截至2013年7月,全国共有250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支付牌照,这些支付公司获允提供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包括互联网支付。
现在小钱来回答第二个问题:银行存管不是对P2P平台的绝对安全保障,并且有可能还会减少了投资人的利润回报。最终,三方支付还是银行存管并不能左右什么结果。想投资的人还是会投,观望的人依然观望。就看你怎么权衡了。

QianCar
活泼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