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首次点名“现金贷”风险,波及多家上市公司
【摘要】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险,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再次重申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要求持续推进网络借贷平台风险专项整治,并首次提出做好“现金贷”业务的清理整顿工作。

继上周五在发布会上将今年定为“强监管年”之后,4月1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房地产领域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十大银行业风险防控重点领域。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在重申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时,首次提出要做好“现金贷”业务的清理整顿工作。
重点布控十大风险
《指导意见》明确,银行业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既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房地产领域风险、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等传统领域风险,又包括债券波动风险、交叉金融产品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外部冲击风险等非传统领域风险,基本涵盖了银行业风险的主要类别。
针对这十大风险领域,银监会也提出了具体的防控要求。例如对于信用风险,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摸清风险底数,落实信贷及类信贷资产的分类标准和操作流程,真实、准确和动态地反映资产风险状况;加强统一授信、统一管理,加强新增授信客户风险评估,严格不同层级的审批权限。
此外,针对此前“飞单”不断的银行理财和代销业务,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管控,规范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审慎开展代销业务。
在为楼市降杠杆工作方面,此前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曾强调,银行业要紧紧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分类实施房地产金融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推进去库存。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4月10日再次重申,银行要防范房地产领域风险,要求分类实施房地产信贷调控,强化房地产风险管控,加强房地产押品管理。
首提“现金贷”清理整顿
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险,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再次重申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要求持续推进网络借贷平台风险专项整治,并首次提出做好“现金贷”业务的清理整顿工作。该负责人表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银监会的表态是否意味着对现金贷业务的监管将全面收紧?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现金贷的高息模式及由此引发的暴力催收等问题曾多次引发社会舆论热议,去年的裸条和前几日的于欢案都是如此。监管层此次表态应该类似一种窗口指导,提示从业者注意规范发展,考虑到目前国内消费金融渗透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消费升级也才刚刚开始,对现金贷全面收紧的可能性不大。
现金贷是对应分期贷款而言的,分期贷款是消费者在购买具体产品时产生的需求,资金直接打给商家,不经过消费者;而现金贷无明确用途,资金打给消费者。
在客群方面,现金贷主要面向工薪族、高校学生等人群。在牌照管理方面,监管政策并不明确。目前,持有消费金融牌照、小贷牌照的公司以及一些P2P公司都在从事此类业务。
但由于缺乏监管,现金贷行业利率过高、野蛮催收、滥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层出不穷。薛洪言介绍,现金贷业务主要有两种展业思路,一种是巨头的低息模式,一种是创业型企业的高息模式,问题主要出在后者。高息一方面会加重借款人负担,容易诱发借款人以债还债行为,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另一方面,高息与非法催收互为促进,高息为非法催收提供了土壤,非法催收为高息提供了保障,加剧了催收乱象。
在薛洪言看来,高息及非法催收行为还算不上行业内的普遍现象,监管的关切甚至进一步出手整顿,也只是对市场的局部规范,不会对整个行业的高速发展态势带来大的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对于现金贷的监管,一方面,不要“一棒子打死”,应允许“现金贷”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监管政策应不断完善,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准入门槛、业务红线等,将行业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防控风险力度持续加码
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印发《指导意见》的目的,是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处置一批重点风险点,消除一批风险隐患,在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防控金融风险”已是今年的一个热词。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郭树清也将“坚决治理各种金融乱象”列为银监会今年的工作之一,他表示,银监会将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要根据银行业务和风险的新变化、新现象和新特征,尽快填补法规空白,及时更新已经滞后于业务和风险发展的监管规制。
彰显监管层决心的,还有对银行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据银监会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银监会系统做出行政处罚485件,罚没金额合计1.9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职资格,禁止11人从事银行业工作。其中,罚没的总金额达到去年全年的七成,去年全年的罚没金额为2.7亿元。
来源: 鸣金网

财经光年



- 光年速递 | 华为起诉联发科专利侵权;美团推出“省钱版”;问界M9上市7个月大定破11万辆...
- 情报 | 中国互联网大厂订购50亿美元英伟达芯片;吉利与百度合资成立汽车科技公司;极氪百万超跑 ZEEKR 001 FR 官宣
- 情报 | 广汽菲克将申请正式破产;福特电马紧随特斯拉降价;极氪汽车回应将被分拆并独立上市
- 情报 | 阿里迎来史上最大调整;货拉拉于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特斯拉新款Model S/X开启中国市场交付
- 情报 | YY学车疑因资金链断裂跑路;小米应用商店宣布停止清理类应用收录;字节正式推出社交App派对岛
- 情报 | 特斯拉年底前或推出新降价手段;法拉第未来称FF91今年不会交付;马斯克恐失去世界首富位置
- 情报 | B站被爆年底裁员;中公教育现2.92亿元折价大宗交易;中国银行元宇宙支付专利公布
- 情报 | 百度文心一言今日正式开放测试预约;宁德时代赴瑞士上市或被推迟;美团买菜重启扩张计划
- 情报 | 苹果正削减iPhone 14 Plus产量;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在非洲上线;蔚来只租不卖欧洲订阅模式或有变动
- 情报 | 阿里版GPT“通义千问”官宣邀测;刘强东小幅减持0.28%京东健康股份;轻盐App发布关停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