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刷了个假头条” 否认吞并平安大华基金
【摘要】日前,平安大华基金将并入陆金所的消息一度不胫而走。但很快,陆金所一位高管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该传闻“并不属实”。

日前,平安大华基金将并入陆金所的消息一度不胫而走。但很快,陆金所一位高管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该传闻“并不属实”。
但是,这无法平息市场对陆金所未来发展路径的猜测。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尽管平安集团目前着重强调“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的战略定位,但是作为集团重要棋子之一的陆金所,其机构业务规模的膨胀速度却远快于个人业务。
“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也即平安银行战略定位由对公转向零售的情况下,陆金所将承担起服务集团公司客户的重任。如果是往这个方向走,那么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其他可能。”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
陆金所机构业务急剧扩张
昨日,“平安大华基金将并入大陆金所(即陆金所控股)”的消息不胫而走。但很快,陆金所一位副总裁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传闻不实。
“一切以发言人信息为准”,陆金所官方发言人亦向记者否认传闻内容。
公开资料显示,陆金所已经建立了一个包含银行、信托、券商、不动产、P2P(网贷)、地方政府、保险、公募以及私募等客户在内的交易平台。
中国平安2016年年报也显示,2016年陆金所交易规模大增276%,从1.5万亿元增至5.7万亿元,其中,机构业务增量功不可没,从8788亿元增加至4.2万亿元,增幅高达378%。这4.2万亿元的机构端交易规模,包含了银行、信托、保险、券商、私募与公募之间的交易。
这一趋势,和中国平安集团加速转向个人业务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长期关注中国平安年报的投资者不难发现,中国平安最新业绩披露中出现了“个人业务”的口径。2016年,中国平安个人业务净利润占比达65.4%,而机构业务的利润贡献进一步被挤压至34.6%。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中国平安已经成为一个实打实的个人金融业务服务机构,正如平安的定位为“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
在中国平安发力个人业务的大背景下,陆金所在机构端业务的扩张,可从中国平安近期对银行板块调整中看出端倪。
平安银行收缩对公业务
在陆金所扩张机构端交易规模的同时,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却出现收缩。
去年10月,以谢永林为代表的新班子上任后,平安银行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组织架构调整,将一级部门从42个精简到30个。平安银行将其归结为大刀阔斧推进零售改革的短暂阵痛。
业务调整也随之而来。与平安银行高管多次在内部强调的“零售银行战略”相呼应,平安银行管理的个人客户资产(AUM)余额在去年末达到7976亿元,较去年初增长19.54%;零售贷款余额2913.38亿元,较年初增长42.04%;信用卡流通户数2274.18万户,较年初增长29.76%。
去年三季度末,平安银行的公司贷款余额为9484.16亿元,但这一数据到年末,变成9348.57亿,减少135.6亿元。
虽然平安银行高管数次强调零售与对公的关系不等同于“此消彼长”,但事实是,平安银行至少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大力加码零售,而对公业务则出现短暂止步。
“平安银行在向零售转型的过程中,过去沉淀下来的对公资源可以从银行流出,但是不能从中国平安集团流出。”一位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平安扶持陆金所为首的平安互联网金融平台,除了推动交叉销售、给传统金融业务蓄客引流外,更大的价值是让子业务板块之间实现功能互补,增加对抗经济周期的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陆金所从早期强调自身是开放平台,到剥离P2P业务给小陆金所,再到如今“三所一惠”格局,机构端交易规模大增,陆金所为首的“三所一惠”的崛起,在平安整体布局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 证券时报

郭晓东
金评媒责任编辑



- 情报 | 特斯拉年底前或推出新降价手段;法拉第未来称FF91今年不会交付;马斯克恐失去世界首富位置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承认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搜狗地图将终止运营;马斯克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
- 情报 | 腾讯音乐旗下TME数藏近乎停摆;重庆小米消费金融被罚50万元;美方将审计中概股
- 情报 | 摩拜可通过美团退押金;金融业出台限薪令;阿里董事会新增2名独董
- 情报 | 世纪佳缘多位“失联”高管已被拘留;字节上线“头条号外”App;TikTok收缩全球业务
- 情报 | 京喜拼拼并入零售业务;豆神教育收关注函;全球15家数字支付公司中支付宝居首位
- 情报 | 苹果AR眼镜或将推迟上市;币安将收购竞争对手FTX;美国科技公司10月裁员近万人
- 情报 | 字节跳动成中国最赚钱互联网公司;阿里所有产品都将接入“通义千问”;抖音支持查询多款加密货币行情
- 情报 | 每日优鲜被约谈;百度无人车起步价16元;映客已申请上百条映宇宙商标
- 情报 | 腾讯地图宣布PC端将停止服务;大众汽车再度出售保时捷股份;58同城所持4440万股权被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