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保本产品均收益3.67% 17家仅4家能达预期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近期不少市民发现,自己买的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不错,普益标准监测数据也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持续上涨,上周升至4.20%。《投资快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理财产品收益上涨和当前市场资金面趋紧有关。

  阳光女汉纸  ·  2017-03-08 17:50
银行理财保本产品均收益3.67% 17家仅4家能达预期 - 金评媒
来源: 投资快报   

近期不少市民发现,自己买的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不错,普益标准监测数据也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持续上涨,上周升至4.20%。《投资快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理财产品收益上涨和当前市场资金面趋紧有关。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投资者必须理性看待银行推出的“预期收益率”看起来还不错的各种理财产品,因为这里面猫腻不少,夸大“最高收益率”已成为银行吸引消费者的普遍手段。

银行理财收益上涨

保本产品平均3.67%

最近不少市民发现,自己买的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不错,以余额宝为例,从2月22日开始到3月4日,其七日年化收益率始终维持在3.643%以上,最高一度达到3.652%;普益标准监测数据也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持续上涨,上周升至4.20%。采访中了解到,理财产品收益上涨和当前市场资金面趋紧有关。有业内人士指出,“央行对于货币政策有收紧的信号,市场资金面逐渐趋紧,而主要投资于存款、回购、同业存单等标的的货币基金收益率也随着借款利率的提高而水涨船高。”

“从之前一周开始,央行已连续多个工作日在公开市场进行了资金净回笼的操作,在近期流动性不算充裕,央行仍旧实施净回笼,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流动性及预期的紧张。”普益标准研究员陈丽君表示。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上周253家银行共发行了1553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减少18家,产品发行量增加36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2%,较上期上升0.05个百分点。

预期收益率仅仅是“预期”

17家仅4家能说到做到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联合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公布的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评价结果,样本囊括了17家银行2016年上半年到期的627只产品。从调研结果来看,在预期收益率区间大于6%的8款产品中,6款实际收益率都倾向于最低收益率,17家银行中,仅有南洋商业银行、民生、兴业、渤海四家银行百分百达到了预期最高收益率。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在发布结果之际称夸大“最高收益率”成为银行吸引消费者的普遍手段,他表示,银行在设计产品时也应少玩点技术,多讲点良心,消保委将定期公布此类榜单,督促相关企业诚信经营,对消费者负责。

有关专家指出,消费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与其仅仅关注预期收益率的高低,不如也花时间好好关注一下理财产品的真正投资属性。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银行理财,要知道收益永远与风险成正比,尊重一下市场规则,十分有必要。

理性判断最重要

2015年下半年以来,因股市的不确定性、房价的高企以及一线城市房产政策的调整,银行理财产品因银行信用背书而产生的稳定可信赖感重新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但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往往疏于厘清后端投资标的,仅凭“预期收益率”作为挑选产品的核心指标。但事实上,所谓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指的是在这款产品的投资团队操作最好、对赌市场走向最成功、最走运的时候所收获的年化收益率,换言之,是一种极为小概率的收益可能。而在这种可能之外,自然就是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的正常收益水平。

因此,许多理财产品被推出时宣称的“高收益”,实际上可以视作为一种“画饼”。是否真正能够实现所承诺的“高收益”,不但取决于产品性质、背后挂钩的资产,也取决于市场时机。对投资者而言,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再作出选择,把“被动”理财变为“主动”理财,才能避免“被忽悠”的风险。

来源: 投资快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阳光女汉纸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