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巨匠肯尼斯•阿罗辞世: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阿罗,这个名字对于所有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说,是神邸一般的存在。他的离世,是伟大经济时代的终结,也许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拓天速贷  ·  2017-02-28 23:00
经济学巨匠肯尼斯•阿罗辞世: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 金评媒
作者: 拓天速贷   

22日据斯坦福大学官网最新消息,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战后新古典经济学开创者之一肯尼斯·阿罗(Kenneth J. Arrow)已于美国时间2月21日去世,享年95岁。

阿罗,这个名字对于所有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说,是神邸一般的存在。他的离世,是伟大经济时代的终结,也许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1972年,51岁的阿罗凭借一般均衡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成为至今最年轻的获奖者。

100多年前,瓦尔拉斯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经济学不能仅研究一种商品、一个市场上的供求变化,必须同时研究全部商品、全部市场供求的变化。只有当一切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个别市场才能处于均衡状态。

简言之,在经济体系内,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

我们且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

20世纪末,国内互联网兴起后,网络出版成本低、价格低廉,读者在阅读消费上从纸媒体改成了网络媒体,因此减少了对印刷物的购买,连带也降低了印刷工人的就业水准,大量印刷厂关闭。

IT公司迅速夸张,雇佣了更多的劳工。同样地,由于涉及通信技术,产生了对通信设备的需求,从而导致对光纤宽带铺设人员以及对光纤的需求。互联网便利了,人们浏网购更为普遍。物流快速发展,铁路、公路、航空涌入更多的流通货物......这里每一项变动,都会引发其他的变化,而这些后续的变化又回过头来影响互联网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上面的例子有其特殊的意义,也就是任何一项产品的需求是受到所有产品价格的影响。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各种产品与劳务目前的价格水准呢?在经济学上常用的假说就是均衡的概念。Arrow曾经对这个概念做过非常精妙的解释:经济体的运行是复杂的,和人体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

金融研究指出,阿罗用数学模型证明了一般均衡理论,让经济学走向数理化、工具化的一个划时代标志,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也无远弗界,并由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机缘巧合成为经济学家

阿罗在学生时代,最喜爱数学和数理统计学,却因为经济窘迫,最终成为了一名经济学家。

在自传体文章《我的研究历程》阿罗中指出,自己是外国移民,父母在1900年左右抵达美国,他回忆父亲家境贫寒,母亲的家人则是勤奋而业绩平平的商人,“家父年轻之时,经营事业可说一帆风顺,因此我10岁之前生活非常舒适,而更重要的是,家里有许多好书。后来,经济大恐慌使家父的事业一败涂地,大概有十年的光景,我们的家境是一贫如洗。”

年幼时,阿罗天赋异禀,热爱读书。他总是渴望对所学的东西加以系统化理解、然后再形成秩序感。哪怕是生动的历史故事,他也倾向于排成一个序列,归纳出从一个事件中不断产生的下个事件。

由于家境贫寒,中学时成绩优秀的阿罗选择在不收学杂费的纽约市立学院就读大学。因为担心失业,他选修了一些较实用的课程。而他真正感兴趣的学科:数学与逻辑等较抽象的科目,对就业的助益不大,就只能辅修。没有料到,修习统计学却对他个人经济学的生涯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1940年阿罗大学毕业后,进入研究所攻读统计。阿罗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后,受业于统计学大师霍泰林(Harold Hotelling)门下。霍泰林的正式职位隶属于经济系,也写过若干在经济理论上相当有分量的报告。“我在修习他的数理统计时,了解自己已找到了专长所在”。

二战爆发前夕,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数理统计学研究生时已身无分文,是经济系为他提供了补助金。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回忆这段经历:“你们都是经济学家—为什么我不能转向出价最高者?”

随后转入经济系后,由此开始了他辉煌的经济学研究生涯。

一代宗师:教出4位诺贝尔奖得主学生

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期间,阿罗还教导出了四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生。,分别是:约翰 ·海萨尼(JohnHarsanyi,1994 年)、迈克尔· 斯宾塞(Michael Spence ,2001年)、埃里克· 马斯金(EricMaskin)和罗格·梅尔森(Roger Myerson,2007年)。

斯宾塞在他的诺贝尔获奖自传中回忆道,阿罗的学生们都对他心存敬畏。“描述肯阿罗对20 世纪下叶经济学的贡献,几乎相当于描述这一时期经济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2月22日,斯坦福大学官网发布了阿罗辞世的讣闻,并致以哀悼,“我们这样铭记他,不仅作为一位传奇的学者,也作为一位谦逊而光辉的人物,令人倍感亲切,而又满怀敬意。”

几乎任何一个领域都进行了根本的改变

阿罗从不喜欢枯燥无味的说教,尤其重视用经济理论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乃至各种社会和政治问题。

已故经济理论学家弗兰克• 哈恩(FrankHahn)曾援引莎士比亚对凯撒大帝的描述,称他的同事阿罗“‘如同一位巨人雄踞世界之巅’,几乎任何领域他都曾研究过并进行了根本上的改变。”以其名字命名的各种完全不同的经济理论,如阿罗—德布鲁模型、阿罗不可能性定理、阿罗证券等证实了哈恩的这一说法。

学习微观经济的人,一定会学到一般均衡理论,这是现代经济学的一块基石。

学习公共选择理论的人,一定难以忘记阿罗不可能定理。究竟“程序民主”能否保证“实质民主”?阿罗给出的回答是,在一些条件下并不能!这一看似离经叛道的见解,在学界激起了无数的涟漪。

学习增长理论的人,定然对罗默的“技术外溢”模型和卢卡斯的“干中学”模型记忆犹新。毫不夸张地讲,如果没有阿罗的奠基,那么几十年后的内生增长理论就难以发展。

学习金融学的人,必须学资产定价理论。而这一理论的根基,就是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框架。如果没有这一框架,那么现代金融学很难成其为一门科学。

学习组织理论的人,很难绕过阿罗的那本《组织的极限》。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却讲透了人们为什么要通过组织进行资源分配、怎样进行资源分配的道理。

学习卫生经济学的人,一定对《不确定性和医疗保健的福利经济学》记忆犹新。这篇论文是医疗福利领域的开山之作,其让卫生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确立了根据。

阿罗对近代世界的贡献,还有很多很多。以上所有的文字,仍然不能保证这能完全刻画阿罗的贡献。在经济学中,阿罗无处不在!他就像基石,如果没有了他,现代经济学的大厦就难以矗立。

指出:民主并不一定能反映“公共意志”

凭借一般均衡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在阿罗的眼中,社会选择理论才是自己最重要的贡献。

民主好还是专制好?恐怕国人都会投向民主,但身处民主国家美帝的阿罗认为,民主并不一定能反应着公共一致,而且不同的制度设计,会直接影响民主的结果。

最初在经济学研究中,阿罗观察到,尽管利润最大化是股东的共同目标,但企业并不能反映出众多股东的意志。假如公司必须从三种投资方案中做选择,每一位股东都会根据利润预期而排列投资方案的有限顺序。

他们投票时,三种投资方案的排序是这样的:

方案1>方案2>方案3

方案2>方案3>方案1

方案3>方案1>方案2

蒙圈了。

多数人认为方案1优于方案2,多数人认为方案2优于方案3,多数人认为方案3优于方案1。

换句话说,多数决投票(majorityvoting),并不一定会具备递移性。

大道至简,社会选择理论最简单的论证:中午去哪里吃饭,众说纷纭,大家说来说去,选出来的未必是大部分人都想吃的东西

当然,这种无法递移的特性不必然会产生,而要看投票人的偏好而定。重点是,两两相比的多数决投票制度,并不能保证整个社会能产生出一个排列顺序。

后来,阿罗发现,在选举中,选民为选择理想的候选人,可能故意把最有利的竞争者排在最后,以增加自己理想候选人的当选机会。此外,选民在投票中还会受到独裁领导者偏好暗示、能否自由表态、随大流等的影响。

1951年,肯尼斯·阿罗基于种种坑爹的投票案例,通过数理化的方法证明出了一般性的结论——阿罗不可能性定理。他揭示出众多个体的偏好没那么容易汇聚成某种共识。

这也折射出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民主选票当选执政,并非是真正的选民意愿。民主的最大危险是,当一群乌合之众拥有了选举权之后,这群乌合之众因为数量优势,就可以通过选举推举出一个疯子来,并且这种推举就会成为人民的选择,而这种人民的选择最后,将会给人民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拓天速贷

拓天速贷,实物抵押的领跑者,真正的实物抵押,抵押原件随时查阅。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