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涵薇:意修宪失败引发欧洲危机 前途一片迷茫

首页 > 国际 >正文

【摘要】

  陈涵薇  ·  2016-12-22 18:05
陈涵薇:意修宪失败引发欧洲危机 前途一片迷茫 - 金评媒
作者: 陈涵薇   

2016年,国际形势波诡云谲。经济大事何其多,今年正是多事之秋,英国脱欧公投、特朗普当选总统、意大利举行修宪公投,大事不断,意外不断,每一件事都像一把锥子,刺进心头。多事之秋最怕"黑天鹅",每扇一次翅膀,地球就颤一颤。而明年将是欧洲大选之年,德国、法国、荷兰等国主流政党都将在选举中面对来自普通国民的考验。本文以意大利公投和欧洲为主题,阐明当前遇到的困境和问题。

一、意大利公投并不是脱欧

近期意大利公投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而本次意大利公投,并不是公投退出欧盟,核心是公投修宪。很多媒体说本次意大利修宪会成为既英国脱欧、特朗普赢得大选后的第三个风险事件,是搅动市场和颠覆现有格局的政治事件。要客观的看待意大利公投修宪,才能准确判断对未来的影响。

1、意大利为什么要公投?

查阅历史资料发现,意大利政府一直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意大利特殊的宪政体制使每一届政府都很难执行有效的长期经济政策,更无法通过立法实现有效的结构性改革。

首先,意大利执行严格的参众两院制度,两院之间的权力完全对等,在通过任何的立法和政策时,议案必须在两院分别通过,单一议院通过的无效,且在审议同一议案时两轮审议的间隔不得少于三个月。此种参众两院制度,导致行政效率严重低下。

其次,因为议会可以随时通过信任投票解散政府,同时因宪法规定的选举制度问题,每届政府的政党都很难同时在议会两院中取得多数席位,导致政府经常被解散并提前举行大选。自二战结束以来,在新共和国诞生后的70年间,意大利共经历了63届政府。

2、意大利必须要公投,来改变现有的意大利宪政体制。

意大利总理伦齐,被视为欧洲最有改革头脑的领导人之一,在今年的9月份提出,将对宪法改革进行公投。此次意大利总理伦齐的改革,目的就是提高意大利立法的效率,并创建更加稳定的政府。伦齐已经立下军令状,如果修宪公投被否决,他将辞职。站在伦齐的角度去看待意大利修宪公投,伦齐的支持率在下滑;如果不修宪,则议会可随时通过信任投票解散现政府,不如来一个修宪公投,让意大利的公民决定意大利这个国家自己的未来。修宪成功则推动意大利宪政改革,创建更加稳定的政府,并且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个修宪成功的总理,载入意大利的史册;不成功,则主动离职,早晚也是被议会投信任票解散政府,最终也是下台。所以对于伦齐而言,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万一公投获得通过,则给意大利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本次意大利公投,本质上是对现任政府和能否重振意大利经济的一次信任投票。修宪不通过,则意大利会建立一个看守政府,同时2018年的议会选举会提前进行。

意大利最大的反对党五星运动的民调支持率为30%,非常有可能在2018年的意大利大选中获胜,该党派的经济主张包括重新协商意大利债务问题、呼吁就脱欧举行不具约束力的全民公投,这些主张将破坏整体欧元区的稳定。

本次的意大利公投,是对修宪的公投,并不是脱欧公投,对市场的影响有限。但是如果在2018年之前的意大利大选中,五星运动党如果最终上台,则脱欧将会是大概率事件,最终会影响欧元区的稳定,甚至欧元区进一步的分裂。

二、迷茫的欧洲走向分裂

从欧元诞生之日起,围绕着欧元能否替代美元成为世界新的储备货币,改变美元一股独大的争论就从未间断。从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克里米亚战争到纷争持续不断的叙利亚战乱,围绕着整个欧元区的战乱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欧元从诞生之日起,能走到今天,已经是巨大的历史创新,但是欧洲最终会走向解体,欧元未来的命运充满巨大的变数。

欧洲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具体分析如下:

1、欧元统一货币,比较优势导致经济周期分化

欧元诞生是分阶段进行的:

1999年1月1月:欧洲货币联盟进入第三阶段,欧元正式诞生。欧洲中央银行确定统一的货币政策,银行间大额结算开始使用欧元,各金融市场也均以欧元进行结算;

1999年1月1日~2002年1月1日:各国货币与欧元共存的过渡阶段,企业与个人可同时使用两种货币;

2002年1月1日:开始全面使用欧元,各国货币开始退出市场;

2002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而成为欧洲统一货币;

欧元区虽然用统一的货币欧元来进行欧元区的贸易结算,节省货币兑换的成本,增加欧元区贸易的便捷性,但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统一的货币会导致欧元区内部各国经济周期的分化。用比较优势理论去分析欧元区各国的经济,以德国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货币统一会增加欧元区贸易额,德国是欧元区统一货币的最大受益者;而对于希腊为代表的"欧猪五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干不过德国,制造业没有竞争优势,只能被动的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和金融业。

任何一个国家想在国际舞台上获得长久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必须有其核心的国家竞争力——统一的货币。虽然表面上看欧元区获得长久的发展,是因为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世界经济增长进入上升周期。2001年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世界经济处于增长周期,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为世界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与广阔的市场。为应对互联网泡沫,美联储维持低利率环境长达3年之久,全球流动性充裕导致世界经济增长进入上升周期,欧元区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依然是经济向上的,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元全球流动性告急,欧元区表面上的繁荣受美国次贷危机传导影响,欧元区经济和欧元都面临大考。

2、财政不统一无法实现互助

欧元区虽然实现货币统一,在世界经济处于上升周期过程中表现相对优势,但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由于欧元区内部相关国家面临经济周期和财政分化,内部结构性矛盾暴漏,特别是2010年以希腊为代表,欧债危机爆发后更加使欧元面临大考。如果定义次贷危机为导火索,欧债危机则是欧元分化的真正序幕。从图一中,我们可看到欧元的走势的分化节点。

联邦制国家的优势是统一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货币和财政是硬币的两个方面,在调控经济和应对危机过程中,缺一不可,只不过有时是货币政策为主,有时是财政政策为主。当经济体系系统性危机出现的时候,降低利率对冲系统性危机导致的流动性枯竭是最常用的办法,配合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为应对危机,赢得时间。而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虽然欧元贬值,但是对欧元区各个国家的影响是分化的,贬值可以促进德国的出口,同时也增加欧元区边缘国家的进口成本。欧元区各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不同,比较优势不同,统一的货币贬值来应对危机导致欧元区内部国家经济分化更加严重,必须要实现财政互助;而欧元区财政不统一,并且从文化、语言等方面造成国与国之间的隔阂、误解,欧洲的未来分崩离析是大概率。

英国脱欧,意大利公投修宪,法国极右翼政党在大选中获得高的支持率,按照现在的发展,欧元未来一定会分崩离析,走向解体。虽然德国一直想统一欧元区,实现统一的货币与财政政策,面临的道路很艰难,德国总理默克尔一直想借助危机,实现欧元区内部国家让渡一部分财政主权,但是支持者甚微。欧元未来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分裂或者是实现统一的"邦联制"体制,但是现在看,分裂的概率要大。所以欧元区注定要继续迷茫下去。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陈涵薇

黄金分析师,财经撰稿人,科班出身,对于金融市场有职业敏锐度,有自己的交易系统,基本形成波段配合短线交易的手法,坚信中线把握命脉,短线获取利润,能够实现稳健盈利。2014-2015年荣获中金财经博客100强,贵金属博客10强证书、金融界实战喊单王等证书。 QQ:1009930633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