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不欢迎中概股回流 万达商业回归A股难度陡增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证监会近期一直在研究中概股回归借壳的具体方案,意图放缓中概股回归的步伐,加强对中概股回归的监管。中概股国内借壳上市溢价较高,影响股市稳定,加强监管的方向是抑制壳资源的疯狂爆炒。

  小贝  ·  2016-11-30 14:42
监管层不欢迎中概股回流 万达商业回归A股难度陡增 - 金评媒
来源: 搜狐财经   

“本质上我们是不欢迎中概股回归的,但现在也没有明确的说法。”证监会近期一直在研究中概股回归借壳的具体方案,意图放缓中概股回归的步伐,加强对中概股回归的监管。中概股国内借壳上市溢价较高,影响股市稳定,加强监管的方向是抑制壳资源的疯狂爆炒。

就在他做上述表述前,绵石投资一份“万达商业借壳中止”的公告引发了一场商业纷争。私有化已久的万达商业能否、何时重归A股备受关注,对于众多“中概股”而言,万达商业是“标杆”,预示着回归A股之路并不平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000年初,大批中国公司以“VIE架构”方式赴美上市,此后,“中国概念股”一度在海外市场风光无限,但近年来中概股从被追捧,到被看空、做空,多数中概股公司面临“估值普遍偏低、流通性偏弱、融资受阻、遭到恶意做空”等困境。

相比而言,A股市场却有着了巨大吸引力:高估值体系、充裕的流动性、知名度、品牌效应、以及再融资功能。这些使得众多中概股企业踏上私有化回归A股之路。

某资深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中国企业在美国再融资能力偏弱,明显被低估,而国内市场行业快速发展,A股市场有更大的潜力和成长空间,中概股回归看重的是两地估值差带来的套利机会。

在他看来,中概股掀起回归A股热潮重要原因在于有利可图,甚至是暴利,一旦回归就身价倍增,参与中概股私有化退市与回归A股后之间的巨大套利空间。事实上,嗅觉灵敏的企业,早就先行一步。

分众传媒曾于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后,分众传媒股价一度飙升至60美元之上,但好景不长,股价从2008年起迅速下跌,最低时不到6美元,雪上加霜的是,2011年11月22日,做空机构浑水发布了一份关于分众传媒的研究报告,认为分众传媒在收购中故意支付过高收购价,财务问题堪比奥林巴斯,更是让分众传媒股价当天一度下跌多达66%。

由此不到一年,分众传媒收到创始人江南春的私有化邀约,历经拆除VIE架构和资产注入等诸多环节后,终于在2015年通过借壳七喜控股回归A股,借壳后的分众传媒市值一度高达2000亿,较纳斯达克退市时暴涨13倍有余。

同样的案例还有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世纪游轮股价也因此连续涨停,股价从发行价的不足30元狂最高飙至230元,史玉柱身价曾浮盈达300亿元。此前,巨人网络市值不到200亿人民币,回归后,市值一度突破1400亿人民币。

就连此前一些准备赴美上市的公司,也纷纷改变了方向,其中暴风科技解除VIE登陆创业板后,连续29个涨停,创造了A股连续涨停的纪录。对于其他中概股公司而言,“榜(jin)样(qian)的力量”无疑是无穷的。

从天堂到地狱

在去年A股大波动前,市场各界对中概股回归是持欢迎的态度。

国务院会议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在顶层设计上,继“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在境内上市”后,又一明确表示要促进互联网企业在国内上市。

对于多数为科技尤其是互联网公司的中概股而言,这无疑是鼓励创造条件让中概股回归,

当时除了A股指数节节上涨,各方预期的注册制改革提速和上交所筹备的战略新兴板,都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甚至有权威证券报写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推出在即,企业上市门槛将逐渐降低,上交所战略新兴板筹备推出有望,新三板和创业板的转板制度正密集进行研究商讨,越来越多的有利政策条件吸引着中概股们回家的步伐。”

中概股回归热度不断攀升,一度有30只左右的中概股宣布回归A股,其中包括:奇虎360、陌陌、易居中国、如家、人人公司、世纪互联、博纳影业、中国手游、乐逗游戏、久邦数码等,占中概股整体数量的20%左右。

财富管理公司、券商也试图“分杯羹”,与国内外一些机构合作开发基金产品,推荐给高净值客户,京沪深等城市专场场场爆满,以至于2015年被视为“中概股回归年”。

但到今年3月,形势急转直下。3月14日人大四次会议对“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修订中,删除了“设立战略性产业新兴板”的内容,外界解读为战略新兴板事实上被搁置,注册制改革步伐也放缓。

中概股私有化后要重新登陆A股,无非是IPO和借壳上市两条路。战略新兴板和注册制改革的暂缓,无疑只有借壳上市“华山一条路”。随之而来的是,A股市场里“壳资源”价格的水涨船高,甚至高达30亿元。

“炒壳”热潮再次让监管层警惕。今年5月初,市场首度传出证监会拟暂缓中概股企业国内上市的消息,随后,证监会对外表示,对于市场关心的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应当予以高度关注,并正对中国企业海外退市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监管层对外表态称,有关中概股回归的工作正在继续推进,且在相关政策明确之前,证监会对于该类企业回归A股市场的相关规定及政策没有任何变化。

“从此前的案例来看,中概股的回归遭到资本爆炒,监管层也在研究政策试图降温。”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直言,证监会的态度就是不欢迎中概股企业回归,中概股回归国内借壳上市、IPO都会受到严格的限制。

他指出,证监会官方虽未证实会严格限制,但基本也是默认,相当于在中概股的归途中踩一个刹车,只是没有明确的说法。

监管层前后一年里的“变脸”,不但让众多中概股公司进退两难,不少准备投资中概股回归相关产品的投资者,也开始犹豫,曾有媒体报道“有客户原本已经准备好打款,但上周出了这些事之后,开始犹豫,延缓了打款时间,有可能最终不参与。”

万达商业生不逢时回归路

“上周万达商业和绵石投资之间的口水战就是例子。”该在接近监管层人士看来,目前之所以不欢迎中概股回归A股,最重要的是要抑制壳资源的疯狂爆炒。

本月,绵石投资曾发布公告,称与万达集团的重组搁浅。随后万达发表声明,从未与绵石投资商讨过重组事项,并驳斥这是绵石投资的炒作行为。而绵石投资则回应称,与万达集团曾多次直接谈判并形成文件草案。绵石投资亮明壳资源身份,即使与万达商业“失之交臂”,但收获多个涨停。

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直言,终止重组利空被当成利好拉成涨停,造成股价不合理波动,这其中有游资炒作的嫌疑。但无论是绵石投资“有意碰瓷”还是双方“分手属实”,万达商业需要上A股却是世人皆知的。

2014年12月,万达商业地产(Hk3699)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高达288亿港元,创下港股市场规模最大IPO。但随后不到一年半,今年5月30日午间,万达商业地产发布公告称,万达将与联合要约人有条件全面收购已发行H股,回购价52.8港元,较IPO定价48港元上浮10%,总代价约344.55亿港元。对于私有化的原因,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直言,万达商业的私有化是因其价值被严重低估。当时王健林表示,“万达商业不同于一般的房地产公司,去年净利润构成当中35%来自于固定租金业务。前年是30%,意味着每年增长5.2%,2016年至少超过四成净利超过租金行业,不能用简单房地产公司估值,香港股指只有不到5倍,市值还低于净资产。这种低估值让万达无法忍受。”和所有中概股公司一样,“股价被低估”是最主要的原因,甚至是唯一原因。

为了“合理的估值”,万达商业从H股退市后便踏上了回归A股之路,不巧的是,赶上了监管层对中概股回归态度生变,万达商业重回A股之路显然并不平坦。

但显然,万达回归A股相当迫切,原因之一就是万达与投资人有对赌协议。有业内人士透露,在港股退市时,万达与潜在投资方签订了协议,两年内,A股不成功的话,万达集团将会回购所有股份,回购价格将保证为国内投资者提供12%的年回报率,海外投资者则是10%。也就是说,如果万达返A不成功的话,王健林将面临巨大的损失,支付的利息达到投资者投入资金的20%以上,代价可能超过60亿人民币。

据此前万达私有化项目书也显示,万达商业计划在2018年8月31日前完成上市。同时,如果公司在退市满两年或2018年8月31日之前未能在内地主板市场上市,大连万达集团将回购全部股份,并向海外及境内投资者分别支付12%和10%的利息。

截止至今年10月,一共有838家企业在IPO排队,对于万达商业来说,时间无疑并不多,所以,万达集团对万达商业上市一事颇为敏感,曾多次公开表态,将稳妥推进后续退市工作,同时继续推动国内A股上市,在保证股东利益前提下,不排除采用各种可能的上市途径。

1月29日,有媒体报道“万达商业地产排队IPO审核,放弃借壳拟登陆上交所”的报道,万达商业高管迅速对此回应称此消息纯属误读,公司早于2015年已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始终选择对股东最有利的方式。“左手寻找壳资源,右手IPO排队,万达商业回A路径一直坚持两手抓方针。”上述券商投行人士向搜狐财经《潜望》表示。所谓“对股东最有利的方式”不过是以“最合适的价格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在A股上市的目标。

在该券商投行人士看来,IPO虽已提速,但仍需在在IPO排队大军中继续等待,若采取IPO方式,需要2至3年时间,对于计划在2018年8月31日前完成上市的万达商业来说,时间并不充裕。而寻找适合的壳并非易事,也会费时费力。

“(绵石投资)借壳这事儿黄了,股价却连续封涨停,虽后有回落,但也说明了壳资源依然稀缺,港股买壳回归A股的难度越来越大,更何况监管层的风向变了。”他分析称。

来源: 搜狐财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小贝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