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1%P2P平台盈利问题是怎么被提起的?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记者将原文“可持续盈利能力”的概念偷换成实际盈利,随着主流财经媒体的大范围转载报道,在行业整体陷入低潮的背景下P2P平台的盈利问题再次被推上舆论风口。

  Kangaroo  ·  2016-11-30 09:00
不足1%P2P平台盈利问题是怎么被提起的? - 金评媒
作者: Kangaroo   

上一篇文章笔者提到理性看待网贷意见领袖观点的问题,但时间仓促,对结尾提到的模糊语言问题也没怎么展开,总觉得意犹未尽。这里就再说说一说,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就事论事,不去针对具体某个人。

关于P2P平台盈利的问题最近一周多以来突然又被提起,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去年和今天上半年就被人论及。比如去年10月23日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全国首个《P2P平台企业收费规定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随后的一篇关于银行存管费用的报道中就指出“根据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对国内300家P2P平台盈利模式的调查分析,盈亏平衡的实现需达到约4800万元的月交易规模,而处于该盈亏平衡点之上的平台仅为42家。这意味着,网贷行业处于整体亏损状态。”,很显然这个数据是很不严谨的。

关于不足1%平台盈利的问题,我翻了翻新闻,貌似源头在11月19日早上证券日报发布了记者刘琪的一篇题为《P2P平台年度财报"羞于启齿" 2154家平台盈利不足1%》的报道。在这篇报道中,记者引述了互联网金融研究大咖——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研究员的采访回答。薛洪言研究员接受采访时表示“P2P平台普遍对盈利状况讳莫如深,根据各种公开信息估算,具有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平台不足1%。”、“薛洪言则估计,目前具有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平台不足1%。据网贷之家10月份月报显示,目前行业中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为2154家,因此按1%这一比例估算,盈利平台仅为21家左右。”。于是这句话被记者包装成“2154家平台盈利不足1%”,不得不佩服该记者深谙新闻标题选取之道。

原本薛洪言研究员使用的词汇是“目前具有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平台”,这本是对现在和未来平台潜力的估测,而不是指目前的实际经营状况。记者却将这一“可持续盈利能力”的概念偷换成实际盈利,随着主流财经媒体的大范围转载报道,在行业整体陷入低潮的背景下P2P平台的盈利问题再次被推上舆论风口。

在看过这篇报道后,笔者同行多是对于其内容自相矛盾说不出的郁闷,在网贷第三方的评论区投资人也表示了质疑和对于标题党的不满。撇开文章的矛盾之处和标题党问题外,网贷行业盈利难问题确实是业内的一大共识,而且确有大量平台处于持续亏损煎熬状态,部分盈利的平台能否可持续盈利尚不可知,但1%的平台盈利未免耸人听闻。毕竟薛研究员的估算方法并不严谨,根据其在随后发布的专栏文章《盈利平台不足1% 面临三大黑洞的网贷平台还能赚钱吗?》,薛研究员在文章中是这样解释估算方法的: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0月末,国内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为2154家。能够实现盈利的平台有多少家呢?据苏宁金融研究院基于各类公开渠道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10月末,有8家平台在官网或财务报告中披露了盈利信息,有10家平台的负责人在媒体访谈中披露了盈利信息,合计18家,不足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1%。

很显然,这样的估算是相当荒谬的。既然平台财务数据难以获得,就无法对平台盈利状况作出估算。而薛研究员竟然将公开渠道搜集的部分盈利平台数当做全行业的实际,于是就以这18家平台作为分子算出的比例估测全行业盈利比例,这样的统计预测方法实在与其自身的专业能力不相匹配。如果说薛研究员对于“具有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平台不足1%我们勉强认可的话,而在其自己的专栏文章标题和内容中犯了和证券时报记者一样将判断当事实和以偏概全的错误就不大好了,这不是一个严谨的研究人员的作风啊。权且认为这是薛研究员畅快淋漓行文中的一个小失误,毕竟其专业度是圈内高度认可的,也是笔者十分仰慕的。

关于网贷行业盈利困境的探讨,在这过去的一周里行业内媒体和勤快的专栏作者们已经剖析的足够清楚,在此就不费口舌了。最后,在证券日报那篇文章中,记者是以全球首家P2P平台Zopa经过差不多11年打拼从今年9月份才开始盈利开篇。然而Zopa的业务模式、盈利模式、平台成本以及市场环境与我国的网贷行业情况有很大不同。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Kangaroo

众易贷品牌运营,关注金融和科技互联网的那些人与事,(ID:moyuerfinance)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