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外“包养”公募基金停滞 专户业绩基准降至4%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多家基金人士表示,以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委外定制公募基金有明显的收紧迹象,但是委外业务仍以基金专户为主,这一变化的影响有限。

  财经360  ·  2016-11-24 11:37
委外“包养”公募基金停滞 专户业绩基准降至4% - 金评媒
来源: 财新网   

多家基金人士表示,以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委外定制公募基金有明显的收紧迹象,但是委外业务仍以基金专户为主,这一变化的影响有限。

多位银行资管人士也反映,近期并没有收到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和明确的文件,要求其收紧银行委外业务。

据财新记者了解,由于这类定制公募基金的估值方法存在风险,证监会已经关闭了审批窗口,近期发行募集的该类基金多属于早前审批的产品。

同时,委外业务的业绩基准逐渐下降至4%-4.5%,很多高成本的委外大机构,已经不再新接此类业务。

稀缺的委外公募基金

银行将自营和理财资金委托给基金公司投资时,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公募基金和基金专户。

多位业内人士向财新记者反映,基金专户的模式有诸多“便利”,因此占比较大。首先,银行与基金公司可以洽谈业绩基准、投资范围以及投资标的久期等设置。其次,这些基金可以托管在自己行内,其他的管理费等费率也能“讨价还价”。

不过,也有小部分基金公司专门为银行的委外资金成立公募基金。这类基金产品多是定制的,其特点是规模较大、单只基金可达几百亿,募集期非常短,银行以外的投资者通常由基金公司定好,所以业内戏称“包养”。

财新记者了解到,银行采用这类模式在于看中其“避税”的功能,而且多针对自有资金。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公募基金可以免去25%企业所得税和6%增值税。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在这类公募基金产品下,银行的自营资金可以通过委外操作来扩大可投资范围,还能突破自身买债的杠杆限制。

另一位基金投资经理也谈到,多数银行是为了把表内的所持债券转化为表外资产,以此减少风险资本的占用成本。前述基金经理解释道,银行表内和公募基金都是买债券,只不过多了公募基金管理费这层成本,但是减少了税收和风险资产占用成本之后,依然是划算的。

此外,这类基金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而绝大多数公募基金应该采用市值法估值。一位资管人士表示,在债券到期之前,基金公司有可能卖出债券,造成基金的估值波动较大,所以采用摊余成本估值法不能及时反映估值的变化,因而不够公允。知情人士透露,这也是后来证监会不再审批的重要原因。

然而,这类因委外定制的公募基金属于稀缺产品。前述基金经理透露,此前有一个时间窗口,证监会出于创新目的批复了一批摊余成本法的公募基金,后来再没批过。

多位业内人士强调,监管早就不再审批此类以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基金产品,所以市场呈现出放缓的情形。其实近期发行募集的产品是之前批过的“老条子”,只不过各家基金公司的产品策略不同。

中金公司研报表示,公募基金定制化相关监管从三季度已收紧。“如果新基金审批从严/放缓旨在减缓委外的基金产品,而非叫停委外。从监管的角度,或主要考虑到公募基金定位应该是公募而非定制,因为定制情况下该公募基金容易沦为类似通道的产品。”

业绩基准再降

银行与委外机构之间会谈好业绩基准,即委外机构帮银行实现的最低目标收益,在此之上委托人和机构会进行超额收益分成。

从今年4月债市动荡以来,行业平均的业绩基准一路下滑,从最早的年化收益率5%左右降至现在的4%-4.5%。

而理财资金的收益率正在逐渐上调。一位大行资管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其所在行根据新增理财计划进行静态测算,截至2017年1月,该行个人全部产品的资金加权成本将提升0.07个百分点,同时还需要大幅新增投资规模,投资压力加大。他指出,银行内部的理财资金可能已经加杠杆,通过委外投到债市,多数也要通过加杠杆操作来保证收益率。所以穿透来看,很难测算整个链条的杠杆率到底有多高。

几位业内人士表示,单一投资者赎回或者卖债不会有太大影响,最怕的就是遭到集中抛售。对于基金产品,只要合同中没有约束不卖出债券,不是封闭型基金,一旦发生流动性紧张,基金公司也难以阻止银行等客户要求大规模赎回。

与此同时,券商和基金公司人士反映,大部分机构在控制接收委外的规模,高成本的委外大机构已经不再接收新增委外。

今年以来,也有少数银行并没有开展任何委外操作。一位股份制银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由于今年债市动荡,他认为不适宜进行委外操作。另外一家股份制银行分行的资管人士表示,其所在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不看好委外的风控模式,因此没有布局委外。

来源: 财新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财经360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