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踩油门 11月放38家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IPO出现显著提速。11月仅过半,证监会核发批文数量及频次均创今年以来新高。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月18日,证监会已核发38家IPO批文,频次达3次;而在过去单月峰值为28家,频次2次。

  财经360  ·  2016-11-21 18:10
IPO踩油门 11月放38家 - 金评媒
来源: 财新网   

IPO出现显著提速。11月仅过半,证监会核发批文数量及频次均创今年以来新高。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月18日,证监会已核发38家IPO批文,频次达3次;而在过去单月峰值为28家,频次2次。

IPO再提速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18日,通过证监会发审委会审核的首发企业共有176家,其中主板86家,中小企业板34家,创业板56家。

今年以来IPO过会共有三轮比较明显的加速,分别为1月、3月和7月。1月发审委共通过34家企业首发,2月份因春节仅通过3家,3月份恢复至25家;4-6月份共审核通过43家,7月份再次提速单月通过26家,此后均在10-12家水平;但11月以来,过会数量再次提升,截至11月18日已有38家企业通过发审会。

更明显的趋势体现为证监会核发批文的数量及频次。从数量上看,上半年证监会核发IPO批文的家数分别为7家、9家、15家、14家、9家、16家;至7月份开始下发批文家数明显增加,7-10月份分别为27家、26家、26家及28家。而11月仅过半,核发IPO批文单月数量已创今年新高,为38家;并且下发频次本月已达3次,过去峰值为2次。

一位投行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近期IPO提速环节主要为上会及下发批文,过去过会后通常需要四至六个月才给批文,但近两个月明显加速至一到两个月。

另一方面,随着审核加速,申请终止首发企业数量也在增加。证监会网站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共有57家企业申请终止首发,前9个月数量总共为36家,而10月当月就有21家申请终止。

上述投行人士也向财新记者表示,此次加速或也是监管层希望能够促进解决国内IPO堰塞湖问题。IPO等待时间过长已成为诸多投行和急需证券化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

近期也有例外。证监会在9月出台扶贫政策,宣布为贫困地区企业IPO提供绿色通道,今年10月份已有两家西藏企业仅用九个月和十个月时间就顺利“过会”。这也促使近期已有瞄准“上市”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宣布计划或者已经完成迁址注册地到贫困县。

壳股又狂欢

但另一个趋势是,虽然短期内IPO提速,但依然难挡国内企业证券化的迫切需求,A股堰塞湖尤在,“壳股”市场已重现火热行情。广受瞩目的中国恒大(03333.HK)也已宣布将从港股退市,并通过重大资产重组重回A股。财新记者获悉,恒大正就“借壳”深深房( 000029.SZ )与深圳市政府博弈。

今年6月,为打击借壳乱象,证监会曾出台重组新规,虽然在打击“类借壳”现象上取得一些成效,壳股”市场也一度因新规而短暂遇冷,但在政策利空出尽后,又迅速回暖。并且,通过一些特殊安排,规避“借壳”监管的空间仍然存在。比如国有的“壳”装入国有资产,控制权最终都在国资委,因而不构成控制权改变;民营企业则通过“抽屉协议”,避免在“借壳”问题上撞线。

一位原资深投行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今年“壳”价值经历了几轮波折。证监会重组新政出台前壳股火热,市场价格非常高;新政出来后对市场打击很大,大家认为未来并购重组操作会很难,所以“壳”市场趋于冷静;但正式稿出来后,“壳”资源价值重新上升。

“正门”不开,“壳”的价值永远存在。一位证监会发审委原委员做了这样的比喻:“想要证券化的企业这么多,但是进去的门只有那么大,就只能高成本买一个‘壳’了。”

对于借壳企业来说,借壳新规最大的变动是不允许在借壳过程中进行配套融资,这直接加大了借壳企业的成本。“现在能借壳的,不但得有钱买壳,还得真有业绩预期,否则没有配套融资,完全通不过。”

目前,通过IPO时间约为2年,而借壳则仅需6~9个月,“很多企业是等不起。”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虽然证监会加快审核,严审核提高门槛也淘汰了一批发行申请,但目前600多家排队企业的数量依然庞大,等待IPO这个上市“正门”仍然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以近期的快递业为例,目前中通已在美国IPO,顺丰、圆通和申通的并购重组方案已过会;而韵达直到7月2日,也就是重组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才公布“借壳”新海股份(002120.SZ )的预案。此时的韵达,已经无法在重组中进行配套融资,但是面临同业纷纷登陆资本市场的竞争压力,依然选择了“借壳”这条艰险的道路。

来源: 财新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财经360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