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管业务有多难?真相:9月北上广仅1家平台上线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P2P平台要想坚持合规之路,银行资金存管才是“隐性牌照”。

  NewUnion  ·  2016-09-30 14:35
银行存管业务有多难?真相:9月北上广仅1家平台上线 - 金评媒
作者: NewUnion   

ICP和EDI莫名其妙地成了互金圈的新晋“网红”,在此前并无过多走入投资者们的视野。

一心求合规的P2P平台,赚得满钵满盆的黄牛党中介,还有“造星”好手的媒体,联合把这两个互联网术语科普了千百遍。有一点很可笑,在没有相关政府部门出台正式文件前,讨论那么多的他们谁也不知道要办理哪个证?

因此,作为前“网红”的银行资金存管被抢了风头后,表示不服。事实上,在8月14日银监会所颁发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中指出了办理资金存管业务的前置条件——“按照通信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申请获得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换言之,ICP/EDI都只是作为存管业务的“门槛”而存在。

也就是说,P2P平台要想坚持合规之路,银行资金存管才是“隐性牌照”。“只有银行存管系统建立,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资金池,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新联在线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陈智诚表示,银行资金存管能将绝大部分鱼目混珠、实力弱小的平台筛选出去,网贷行业合规化将是大势所趋。

银行存管到底有多难,以下是你所不知道的5个真相。

真相一:数据并不美好,上线平台不足60家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8月24日银监会向银行下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之后,1个多月时间里,全国正式上线银行资金存管业务的P2P平台才3家,北上广仅新联在线1家。而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约有55家P2P平台上线了银行资金存管业务(不包括联合存管模式),占正常运营平台数量2235家的2.46%。

截至9月28日,已上线资金存管业务的P2P平台(银行直连、银行存管两种模式)

从数据上看,并不美好。“上线存管业务平台数量之少,无不折射出传统金融对互金行业‘长尾效益’的疑虑和担忧。”陈智诚坦言,所幸在政策以及官方舆论上,都一定程度地肯定和推动了资金存管的执行。

从此前宣称已签订银行资金存管系统的平台来看,存管业务主要分三种模式:银行直连、银行存管和“银行+支付公司”联合存管。根据《办法》所提出的“存管银行不应外包或由合作机构承担,不得委托网贷机构和第三方机构代开出借人和借款人交易结算资金账户”,联合存管这种模式或许已经被判“死刑”。

这进一步地缩减了P2P平台上线存管业务的数量,也让中小平台的存管之路走得更为艰难。

真相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仅7家开展存管业务

我国现有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从记者统计的数据来看,携手P2P平台合作开展存管业务的只有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恒丰银行这七家。

“事实上,在跟不同的银行谈合作前,你首先得要进了他们的‘白名单’。”华南区一家已接入银行存管的P2P平台高层人士表示,在银行方他们合作的候选P2P平台里,平台的舆论口碑、媒体曝光量、行业排名等均会列入银行的日常舆情监控。签约之前,银行还会对平台的实缴资本、股东背景、业务流程、风控水平、交易资金总量、交易流水等指标,进行一系列的严苛考察。

其实不难理解银行方,特别是大型商业股份制银行,对网贷资金存管业务所采取的谨慎观望态度。其一,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在风控流程的规范化、管理运营的法制化上,相比银行还处于落后地位。其二,金融风险所固有的传染性,让银行更为之小心翼翼。

“在双方合作中,P2P处于被选择的地位。”一位资深的P2P从业人员透露,银行没有任何指定性的义务和责任去履行或者配合存管业务的开展,这大大增加了彼此合作的难度。银行主要从自身业务的发展战略和方向出发,同时会考察当地网贷行业整体数量和质量,通过层层审核才会签订存管业务。

真相三:不同银行存管有不同的风控审核机制

银行存管是否真的如“定海神针”般保护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据媒体爆料,部分银行“只确保资金指令的真实合法,防止客户资金被平台非法挪用”,无须对“网贷平台的投资项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更不为任何平台风险担责。

但同时,也有部分银行对存管的平台对“网贷平台的投资项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新联在线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陈智诚表示,“不同的银行对存管业务有不同的风控和审核标准。新联在线上线的存管系统合作银行方,要求我们提供每个项目的借款人信息、合同等重要信息送往银行风控部门进行审核,从而控制风险的牵连。

真相四:银行合作标准——收益和风险是否匹配

银行是否愿意与P2P平台合作,除了对风险控制之外,存管收益也是衡量的标准。据知情人士表示,银行目前的收费模式主要为缴纳保证金,并且以“年费+交易笔数费率”收费。前者要求垫存数百万级资金在银行,后者根据平台交易规模以及交易活跃度来收取费用。

《指引》中规定,存管人根据存管金额、期限、服务内容等因素与委托人平等协商确定存管服务费,不得以开展存管业务为由开展捆绑销售并变相收取不合理费用。而据行内人士透露,部分银行一方面通过客户充值拉动银行存款业务,一方面通过广告的形式搭售理财产品,从而降低了存管系统的用户体验。

真相五:对P2P而言,存管业务最大成本是用户流失

银行资金存管系统难度系数高,最直接体现在人力配置的成本上。据多名P2P平台负责人表示,在启动资金存管系统到最后正式上线,公司的产品、支付、系统运维、开发工程师、测试、交互设计等相关人员全都扑到这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人力成本很高。

据媒体相关报道,一个从零开始打造的资金存管系统,双方投入的人员配置均在30-50人之间。但这不是最令人担忧的成本考量。“接入银行系统,网站无论是从投资流程到页面设计都要重新调整,因此独立开发了新的网站版本。最担心的事是,原有客户对整套系统会否产生不适而造成用户流失。”新联在线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陈智诚坦言,“因此我们推出新旧两个版本,同步推出详尽的官方操作指引,让用户去适应新版本,慢慢将用户从旧版本引流到新版本上。”

让用户去适应新的操作习惯是一个长期过程,如果用户因为不适应而产生退出心理,这是任何一家P2P平台承担不起的成本。

随着监管日趋明确,未来P2P平台与银行的合作加速升温。银行资金存管作为网贷行业“安全行驶”必然通道,对于P2P平台而言,既然选择了远方,即便再难,也只能风雨兼程。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NewUnion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