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藏身菏泽高校 部分不良网贷“套牢”大学生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近日,记者走访菏泽多所高校,发现曾经在宣传栏常见的信贷小广告已经没了踪迹,多数学生现通过网络平台贷款。

  白着呢  ·  2016-09-27 09:50
校园贷藏身菏泽高校 部分不良网贷“套牢”大学生 - 金评媒
来源: 大众网   

近年来,随着分期消费观念的盛行,校园贷款行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大学生裸条借贷、过度贷款导致自杀等负面新闻不断曝光,一时将校园贷款行业推上风口浪尖。近日,大众网记者走访菏泽多所高校,发现曾经在宣传栏常见的信贷小广告已经没了踪迹,多数学生现通过网络平台贷款。在蚂蚁花呗、京东校园白条等平台上贷款人数居多,也有部分学生通过不良网络平台贷款,此类平台轻审查、高费用,容易滋生系列问题。

大型校园网贷平台火爆

随着线上购物的盛行,大学生已然成为网购主力军,消费群体、消费额度都呈大幅提高之势。蚂蚁花呗、京东校园白条等平台推出的“本月消费下月还、短期之内无利息”的消费模式,一经推出,就受到学生群体的大力欢迎。

徐红玉(化名)是菏泽学院文学与传播系大三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500元左右。徐红玉告诉记者,她是从去年“双十一”开始使用蚂蚁花呗,在近一的时间里消费已有近万元。 徐红玉说,在学生阶段,线上分期付款确实便捷,不过偶尔会出现超额消费的情况。

网络贷款是便利器,还是无底洞,因人而异。记者采访时,大四学生王卢新(化名)身上已背负5000多元的债务。年初学驾照、后期买手机,两项消费加起来近万元,这笔费用对每月固定生活费只有1000元的王卢新来说,确实是“剁手都还不清” 。

近一周时间,大众网记者在菏泽各高校随机采访近百位学生。经采访记者发现,目前了解蚂蚁花呗、京东校园白条等校园贷款平台的学生约占一半以上,有此类平台消费经历的学生约占三分之一。其中,百分之七十左右为女生,主要用来购买服装化妆品类,而男生主要花费在学驾照、购买电子产品等方面。

不良信贷平台仍存在,“套牢”部分大学生

大众网记者见到孙良斌(化名)的时候,他已经拿着刚申请的3000元贷款购买了新手机。“其实不是3000元,孙良斌真正拿到手的,只有2700元。”孙良斌告诉记者,他使用身份证、学生证,在网上某平台申请了3000元贷款,“贷的时候说的利息3厘,但其中有300元的手续费,办卡的时候直接就扣了。”

孙良斌告诉记者:“网络信贷平台给他一种感觉,贷款购买东西是虚拟消费,因为不掏钱,根本感觉不到心疼。”大众网记者采访发现,多数通过网络平台贷款的学生,都有同样的感觉。 正是这种 “不花费真金白银”的虚假感觉,让他们在贷款时放松警惕,贷款次数也会随之增加。

贷款渠道众多,平台良莠不齐

记者按照孙良斌提供的网站,在线进行贷款咨询。客服问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学历”,记者填上“大三本科”之后,该客服称“可以贷款3000元”。记者问需要提供什么证件,客服回复“提供本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银行卡号、家长姓名和电话、辅导员姓名及电话”,并向记者表示“此类信息为商业机密,绝不外泄。”

大众网记者随后对两大聊天软件QQ、微信进行调查。在QQ输入“大学生贷款”,出现近百个贷款群,随意点开几个,“一手放款,绝无前期”、“学历越高,额度越高”的消息随处可见,有的群成员甚至高达几千人。在微信上,同样有大学生贷款公众号数个。

大学生大多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网贷平台为什么愿意向其发放贷款?贷款平台如何规避风险,又有何内幕?大众网记者采访了中国工商银行菏泽市分行的相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校园贷”平台申请手续各不相同,但不管程序如何简化,学校、父母、朋友等重要信息却是必填之项。一旦学生贷款还不上,部分网贷平台会通过给学生父母、亲友、老师打电话、发短信的方式催债,极端情况下甚至会上门堵截。

此外,该负责人称,部分网贷平台打出的“低利息”噱头同样需要警惕。因为在低利息背后,往往是高额的服务费、违约金、咨询费等。有的网贷平台会通过设置繁琐的提前还款条件、逾期时故意不提醒等方式,让学生支付额外费用。孙良斌贷款案例就属此类。

学生需保护个人信息规避风险,培养契约精神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之前,商业银行信用卡就率先进入了校园市场,但因为大学生经济来源有限,出现了大量非理性透支和逾期等问题。2009年,银监会发文叫停校园信用卡。信用卡叫停之后,催生了“校园贷”这样的学生互联网金融平台,因利率不等、风控不严、门槛过低等因素,目前校园贷款市场鱼龙混杂。

针对校园贷款存在的乱象,中国工商银行菏泽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建议大学生,首先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和其他个人信息,不要将证件借给他人使用。要充分认识“校园贷”的风险,对门槛低、收益高等虚假宣传保持高度警惕,切莫因通过不良网贷平台办理“校园贷”,使自己陷入“高利贷”“连环贷”的陷阱之中。

如果已经申请贷款,一定要按时还款,树立信用意识,培养契约精神。对于如王卢新一样已经贷款、却无还款能力的学生,该负责人建议,如果遇到还款困难,应及时向父母或老师求助,切忌同时在多家平台间互贷互还。

来源: 大众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白着呢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