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票据大案频发 近十年涉案总额达227亿
【摘要】今年我国银行业票据市场极不平静。1月22日,农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涉案金额高达39亿元。1月28日,中信银行又曝出9.69亿元票据诈骗案。4月8日,天津银行披露7.86亿元票据案。7月7日,宁波银行公告原员工违规办理票据业务32亿元。

今年我国银行业票据市场极不平静。1月22日,农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涉案金额高达39亿元。1月28日,中信银行又曝出9.69亿元票据诈骗案。4月8日,天津银行披露7.86亿元票据案。7月7日,宁波银行公告原员工违规办理票据业务32亿元。8月7日,广发银行发现9.3亿元票据资金被中介挪用流入股市。8月12日,银行业“首发”13亿元电票大案,涉及工行、恒丰银行和中旅银行。银行密集爆发票据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业频发票据问题并非仅仅限于今年上半年,而是由来已久。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国内银行业共发生亿元以上票据大案42起,涉案总额227亿元,平均涉案金额5.4亿元,最大的农行票据案件,涉案金额高达39亿元。
当银行曝出票据案件后,很多人都会把它归结于内控、无真实贸易背景等原因,监管部门也会开展一轮排查和整治,但收效甚微,完全没能遏止票据大案频发的势头,究其原因,在于病根诊断和药方不对。笔者认为,密集爆发票据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银行通过票据增加业绩——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制造虚假保证金存款。
票据问题绝大多数出自银行承兑汇票领域。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支付和融资工具。打个比方,如果企业向银行融资1000万元,银行既可以发放1000万元贷款,也可以给企业签发一张面额1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拿到银行承兑汇票之后,可以用票据支付货款,需要现金时也可以向银行换取现金(即贴现)。票据到期之后,如果企业不能兑付票款,银行就要无条件替企业垫付资金。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要向企业收取万分之五的手续费和少量保证金。上世纪90年代,国有商业银行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一般不超过5%。
银行如何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虚增存款呢?仍用上面的例子加以说明:假定企业需要1000万元资金,本来银行可以直接对企业发放1000万元贷款;但是银行改为给企业签发2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时让企业缴纳50%的“保证金”。这样做法的结果是,银行给企业的净融资额仍然是1000万元(2000万元票据-1000万元保证金),但银行却增加了1000万元保证金存款。显然,银行是通过提高“保证金”比例来快速增加存款业绩。这种做法不仅是弄虚作假,也是违规行为。监管部门早在1997年就明文规定,严禁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向企业收取高额保证金。
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虚增存款,开始限于少数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但后来蔓延到大多数商业银行。2015年末全国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已近10万亿元,有的商业银行存款相当部分来自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据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典型调查,2014年这4家银行各项存款增长8234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增长约1235亿元,占15%。某股份制商业银行2014年保证金存款增长竟占到30%以上,个别银行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虚增存款的手法已经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企业贷款之后,贷款资金不让企业用,全部让企业交纳保证金,然后签发所谓“全额”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最后再将汇票在本行贴现。使一笔贷款人为地变成三笔业务(短期贷款、票据和票据贴现),而银行却增加了两笔“存款”(保证金存款和贴现派生存款)。
银行业频频曝出票据问题,根源就在通过大量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虚增保证金存款。因为银行承兑汇票可以流通,存在签发、转让、贴现、转贴现、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保管、承兑等几十个环节。总量巨大,加之链条漫长,给不法分子进行伪造、套取、诈骗和盗窃等金融犯罪提供巨大空间,成为金融违法犯罪的温床。
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虚增保证金存款不仅造成大案频发,还严重增加了企业负担。目前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实质是把一笔贷款业务拆分成两笔甚至多笔票据业务,给企业增加成倍的工作量和环节。尤其强迫企业缴纳高额保证金,更是加重了企业财务负担。企业本来就是因为缺资金才向银行融资的,但为了凑足高额“保证金”,很多企业不得不高息拆借过桥资金。而过桥资金利率低则30%,高则60%甚至100%,大大增加了企业负担,企业不堪负重。尤其是在“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模式下,企业既要支付贷款利息,还要支付贴现利息,融资成本大大提高。此外,银行承兑汇票期限最长半年,短于多数企业的资金周转期限,造成企业不得不频繁地还贷续贷,加大了企业还贷压力,甚至导致资金链断裂。
遏止银行票据案件发生刻不容缓。笔者认为,遏止票据案件频发必须抓住七寸,建议严禁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收取高额保证金,从源头上根除利用票据虚增存款和票据案件问题。
首先,新增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一律不得超过5%。没有高额保证金,银行就失去了滥签银行承兑汇票的内在动力。降低保证金比例对银行风险没有任何影响,因为银行风险敞口数量不变。
其次,对现有存量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比例,制定压缩计划,在若干年内逐步压缩到5%以内。
第三,鉴于目前银行承兑汇票实质是贷款票据化,建议央行增加专项贷款规模,将现有银行承兑汇票存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回归表内,逐步还原为表内正常贷款。表外大量存在银行承兑汇票完全违反金融法规,国外和港澳银行几乎不做银行承兑汇票业务。
总之,只要纠正违规收取高额保证金问题,降低保证金比例,票据大案频发及其派生的各种严重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生如夏花



- 情报 | 腾讯回应出售美团股权传闻;南京银行收购苏宁消金控股权获监管批复;恒大物业和中国恒大遭香港财汇局调查
- 情报 | B站被爆年底裁员;中公教育现2.92亿元折价大宗交易;中国银行元宇宙支付专利公布
- 情报 | 欧盟2035年起禁止生产燃油车;推特管理层大洗牌;广汽埃安拟于明年二季度申请IPO
- 情报 | 蔚来汽车申请在新加坡交易所暂停交易;汇源果汁欲回A股上市;钉钉回应基础版超过10人将收费
- ESG每周资讯 | 碳市场行业纳入优先序:水泥、电解铝和钢铁行业因成熟度高被列为优先纳入碳市场
- 情报 | 腾讯大股东否认中信收购腾讯股份;Meta已退出全球20大公司行列;台积电被曝大砍供应链订单
- 情报 | 涂鸦智能预计7月5日在港交所上市;阿里女员工被侵害”案一审宣判;Netflix本周将进行新一轮裁员
- 情报 | 字节跳动旗下时光相册今日停止运营;QQ宣布将停止运营群签到功能;通用自动驾驶汽车Cruise全面停驶
- 情报 | YY学车疑因资金链断裂跑路;小米应用商店宣布停止清理类应用收录;字节正式推出社交App派对岛
- 情报 | 寺库公司被立案调查;钟睒睒再度成中国首富;吉利拟与雷诺成立合营企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