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动力促险资投资港股 每年或提供400亿元增量资金
【摘要】近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标志着保险资金可参与沪港通试点业务。对此,华融证券分析师赵莎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险资海外配置股票多以投资港股为主,此次政策的发布有助于增加险资对外投资的金额。

近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标志着保险资金可参与沪港通试点业务。对此,华融证券分析师赵莎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险资海外配置股票多以投资港股为主,此次政策的发布有助于增加险资对外投资的金额。同时,港股市场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多以长期价值投资为目标,投资比较稳定,这也满足了险资对资金属性的要求,此次投资渠道的放宽,有助于险资投资收益的稳定。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过去主要通过QDII渠道来投资港股,因此,暂时还没有加大头寸,鉴于短期港股尤其是大盘股的股价偏高,因此,未来会找合适的时机继续跟进,但实际上港股的中小市值股相对内地有估值优势,因此,也不乏有其它保险公司从国内抽离部分资金转而投向港股ETF。
此次文件明确了险资参与沪港通的投资方式,这意味着通过沪港通,保险资金可以基于自身的投资能力,发起设立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直接投资于沪港通标的。
对此,赵莎莎表示,由于险资要投资沪港通需要募集资金,并且设立想要的产品,需要一个启动期,因此,在政策出台以来的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无法断定险资已经有具体的行动,但可以肯定的是,近日港股的表现也用事实证明因此而得到提振。
广发证券(16.180, -0.01, -0.06%)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此次新规明确保险资金可通过沪港通试点业务,直接参与港股投资。代表着险资投资港股的通道真正打开。险资有投资港股的动力。一方面,内地市场资金充裕,市场持续资产荒,另一方面,万能险导致险资负债成本提高,二者结合倒逼险资寻找高收益类资产,而港股恰恰为险资提供了机会。初步测算,险资能为港股每年提供近400亿元的资金增量。
来源: 证券日报

生如夏花



- 情报 | B站被爆年底裁员;中公教育现2.92亿元折价大宗交易;中国银行元宇宙支付专利公布
- 情报 | 卫龙香港IPO定价10.56港元;美国大型床垫制造商席梦思申请破产;法拉第未来将于明日公布FF 91车辆交付计划
- 情报 | 特斯拉已正式开始裁员;趣店创始人罗敏开卖预制菜;快狗打车香港IPO孖展暂录逾1.12亿港元
- 情报 | 申通回应抖音收购传闻;亚马逊在生鲜电商部门裁员数百人;OpenAI创始人启动“世界币”项目
- 情报 | 小米开启年底裁员;图森未来拟裁员至少一半;微软将于明年2月14日永久禁用IE
- 情报 | 腾讯回应出售美团股权传闻;南京银行收购苏宁消金控股权获监管批复;恒大物业和中国恒大遭香港财汇局调查
- 情报 | “宁德时代”理财骗局曝光;京东重试前置仓卖菜业务;法拉第未来股票增发提议获通过
- 情报 | 造车新势力10月份销售平淡;联通与腾讯设立混改新公司;蔚来整车工厂生产暂停
- 情报 | 新东方在线回应东方甄选APP投入使用;慧聪网已有员工陆续离职;证监会强制执行乐视网2.4亿罚款
- 情报 | 中国恒大香港清盘聆讯再延期;蔚来正式获得独立造车资质;广汽本田回应「裁员9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