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众筹不再伪装 消费者当心营销陷阱
【摘要】自2011年第一家众筹平台在我国诞生以来,中国众筹行业已经走过了五年。而产品众筹依赖电商平台,迅速占据了行业的半壁江山。

自2011年第一家众筹平台在我国诞生以来,中国众筹行业已经走过了五年。而产品众筹依赖电商平台,迅速占据了行业的半壁江山。
记者观察发现,尽管大部分的产品众筹与产品预售看上去非常相似,但以往始终保留着“众筹”的基本形式,包括设立筹资金额目标、设立不同档次的支持金额并予以差异化的回馈等。
不过,近日有自媒体撰文指出,小米众筹的项目没有目标融资总额,只有目标筹集的数量;而对应的产品金额也不再使用“支持金额”的方式表述,而是直接称为“众筹价”。产品众筹似乎已经撕去最后的伪装,彻底成为了产品营销的手段。
营销本色
事实上,使用产品众筹的方式进行推广营销,这一行为在行业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去年“双十一”当天,某品牌数据线商家在淘宝众筹上的筹款金额突破了100万元。该厂商直言不讳地表示,使用众筹方式主要是想利用平台做推广营销,而这一产品早已有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开卖,这么做只是为了让用户抱着一种新奇的心态熟悉产品和品牌。
而在奖励类众筹平台中,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的地位难以撼动。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商平台的崛起,令一些商家运用众筹的概念来推销产品,从性质上来讲,这就相当于是一种预售。
事实上,众筹约等于营销,已是不少企业选择众筹的初衷。艾瑞咨询分析师李超表示,众筹在国内变味了,成为广告投放平台。在中国,筹资成功的项目,背后的筹资人很少有缺乏资金的,众筹网站日渐成为了广告投放的平台和推广渠道。
界限模糊
尽管众筹在诞生之初就带有浓烈的营销色彩,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众筹与预售依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
盈灿咨询行业研究员陈挚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产品众筹始终是一种投资行为,消费者更准确的称呼是投资人,也就意味着需要自己承担风险。
而预售是一种购买行为,商家应该保护消费者的权利,包括提供准确的产品描述,并负责售后服务。
而一旦模糊了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有可能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此前,大可乐手机众筹风波曾引发投资人的维权行动。对此,不同的法律专家也给出了不同的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杨东认为,大可乐手机众筹,并不是产品预售,而是带有投资属性的行为。
但北京市威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互联网法律专家滕立章认为,这是一起产品的预售纠纷,而不是什么投资纠纷。众筹参与者可以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 人民网

田爽
金评媒责任编辑



- 情报 | 嘀嗒顺风车内吸烟扣除行为分6分;华为账号好友消息于6月30日起停服;美的集团裁员力度加大
- 情报 | 字节跳动已开启裁员;小米注销网络小贷牌照;富途控股推迟港交所上市
- 情报 | 京东成立互联网医院新公司;Meta被裁员工至少补偿71万元;马斯克欲在推特上线余额宝功能
- 情报 | 特斯拉年底前或推出新降价手段;法拉第未来称FF91今年不会交付;马斯克恐失去世界首富位置
- 情报 | 陆金所回应裁员传闻;有货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微软AI识图微信小程序已暂停服务
- 情报 | 叮当健康拟明日上市;小鹏飞行汽车最高可以飞1000米;恒大要求9月30日前全面复工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第三季度首次产生收入;网易公开举报雀巢;车评人爆料小米汽车信息
- 情报 | “宁德时代”理财骗局曝光;京东重试前置仓卖菜业务;法拉第未来股票增发提议获通过
- 情报 | 特斯拉已正式开始裁员;趣店创始人罗敏开卖预制菜;快狗打车香港IPO孖展暂录逾1.12亿港元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全员减薪25%;特斯拉车主降价维权还被骗;美团开始招聘香港业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