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智家庭教育:教育最忌讳的,是一群躺平的父母在拼命鸡娃

首页 > 企业动态 >正文

【摘要】

  企业资讯  ·  2024-01-12 10:20

电影《阳光普照》中,父亲老陈有2个儿子。

大儿子阿豪是典型“别人家的孩子”,他品学兼优,高大帅气;

就是这样一个如阳光般耀眼的少年,在某个极其普通的夜晚,整理好房间,收拾好衣物,从窗边一跃而下,自杀了。

原来,完美的阿豪看似光鲜亮丽,却背负了父母所有的期望,在外面跟人说只有一个儿子,回到家就跟阿豪说:

“弟弟不成器,只能靠你了;你是我们全家人的希望……”

父亲还把自己视为宝贝的笔记本送给他,上面赫然写着“把握时间,掌握方向”。

1705022439113406.jpg

但阿豪至死也没在笔记本上写过一个字,因为他的全部时间都贡献给了学习,根本没有空间留给自己。

自杀前,阿豪在发出的简讯中写道:

“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

我环顾四周,所有动物都可以找到阴影躲起来,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

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弟弟阿文虽然到处惹是生非,但会为了心爱的人闯祸,会发怒、悲伤,迸射出生命的活力。

而完美无瑕的阿豪,虽然像太阳一样永远灿烂,却如同行尸走肉,毫无生命力。

没人关注他的喜怒哀乐,他活着的全部意义也只是努力学习,完成父母的期望。

所以,在他考医学院失败后,他的人生一下子就崩塌了,只能用死亡把自己封印在了最好的年华。

每个人都想有自己的独立意志,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这是生命的根本动力。

如果父母无情地霸占孩子的意志,侵占孩子的独立空间,那只会剥夺孩子人生的“阴影”,损害孩子的生命力。

2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的主治医生徐海军在值班时,遇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有个患抑郁症的16岁女孩,在家里服了大量药,想自杀。

刚被送到医院洗完胃,女孩的妈妈就问:

“孩子明天能上学吗?”

而当时,已经是凌晨了。

对此,徐医生无奈地感慨道:“孩子心理有问题,大人一定也要去看精神科。”

还有一位儿科医生也在评论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有个抑郁症的孩子,正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

有一回,孩子妈妈则拦住了负责治疗的医生,询问能不能帮忙把孩子的作业送进去。

这一幕幕,不禁让我想起了心理学上的“剧场效应”:

“电影院里,大家本来都是坐着看电影。

突然有一个人站了起来,挡住了后面人的视线。后面的人没办法,只能也跟着站起来。渐渐地,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孩子生病,父母不是不知道心疼。

只是一想到其他孩子正在拼命学,这些焦虑的父母便不敢让孩子停下来。

1705022451574056.jpg

但就像儿童精神医生曹庆久说的:

“社会压力大,一层层传导下去,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这些孩子。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很小的孩子就要卷进赛道,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刚开始就给孩子太多压力,会把孩子压伤。”

作家王食欲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王食欲有个发小,发小两口子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觉得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就相当于上了一层保险,能顺利考上大学,就算把儿子培养成才了。

于是,小学时,就把孩子送进当地最好的小学;

到了中学,花重金将儿子塞到省会城市的私立寄宿学校;

中考后,又托人把儿子转入重点高中。

可儿子的成绩却始终没有起色,不仅如此,在学霸遍地走的好学校里,儿子还经常被老师和同学嫌弃。

孩子试图跟父母沟通,可换来的,只有父亲的殴打。

有一回,老师给孩子妈妈打电话告状,被孩子爸爸知道了,又是一顿拳打脚踢。

谁知第二天,刚满18岁的儿子就从教学楼10层一跃而下......

很赞成北大教授刘擎的一句话,内卷是要付出代价的。

父母过度的焦虑和对名校的执念,都转化成了孩子稚嫩肩头的压力,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让他们跌落于自伤自毁的黑洞。

3

浙江宁波有位爸爸,为了激发六年级的女儿对古文的兴趣,自己先花二十多天时间,将父女俩最爱的动画片《千与千寻》改写成了七千字的文言文。

看到爸爸写古文,女孩也跃跃欲试,自己用古文写了篇《夏》,文笔相当不错。

说起女儿的成绩,这位爸爸表示,自己教育孩子主要靠言传身教。

只要孩子在家,他就会尽量不看电视,如果看也会看一些纪录片和经典的动漫作品。

从小到大,父女俩每天晚上都会一起“学习”,孩子在书房写作业,他就会安静地坐在边上看书。

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为了监督,而是陪伴。

1705022460950639.png

不禁想起文豪托尔斯泰的一段话: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当我们自己做好了,孩子自然会在耳濡目染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影响。

三等的父母发脾气,二等的父母讲道理,而一等的父母会做好自己。

很多时候,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远比为孩子做了什么更重要。

如果想让孩子看书,我们就要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捧起书看;

如果想让孩子懂礼貌,我们得先学会不吼不叫;

如果想教给孩子一个道理,我们要自己先去实践。

托举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对自己严格要求,懂得学习和反思,做好孩子的领路人。

1705022468983164.png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资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