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道书院——刘邦遗言选人之道对企业领袖的启迪

首页 > 企业动态 >正文

【摘要】

  企业资讯  ·  2023-07-26 17:08

十年可见春去秋来,百年可证生老病死,千年可叹王朝更替,万年可见斗转星移。当今,无论在政界、军界还是商界,《资治通鉴》已经成为领导者不可不读的“教科书”。

读史使人明智,读《资治通鉴》,就像看高人下棋,历史人物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棋谱,看多了,自然也就会下棋了。《资治通鉴》正是一盘智慧的棋局,打开你的历史视野,开悟你的思维。

企业领袖学习《资治通鉴》绝不仅仅是简单地重温历史,而是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得失,以史为鉴,探索符合自身企业良性发展的经营管理之道。

202307261700071168693702.jpg

《资质通鉴》案例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了汉高祖刘邦驾崩前,与皇后吕雉的一段对话:

吕后:“相国萧何死后,谁能接替位置?”

刘邦:“曹参。”

吕后:“曹参死后呢?”

刘邦:“王陵,陈平可以协助他,陈平的智谋很厉害,但一个人无法承担重任。周勃厚道踏实,将来安定刘家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做太尉(国防部长)。”

刘邦对跟随他的王陵、陈平、周勃等人都了如指掌,也深知皇后的心性。自己驾崩后,皇后吕雉想干什么,他的心里是最清楚的。

至于刘邦死后,吕后违背刘邦“非刘氏,不得封王”的遗言,给吕氏兄弟封王,以至于吕氏差点谋权篡位,但最终还是在吕后殡天之时,被周勃和陈平拨乱反正、还政于刘氏。

20230726170008947275800.jpg

案例启示

这只是一段简短的人事安排,却是开西汉文景之治,武帝盛世的基础。汉高祖刘邦只关注人的优劣和人心,把人研究透彻,那一切便可顺水推舟。

刘邦虽出身于草莽,没有多少文化,但仅凭识人心、通人性,聚天下贤才于麾下,便可战胜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

试问在当代企业家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个程度?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之一。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风云中,纵观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屹立不倒的重要因素,除了良好的经营运转外,就要归功于其庞大的人才队伍。而如今优秀的企业家,基本具备刘邦这种识人妙法,他们敢于用人,用人不疑,疑人照用,尺度把握得完美无缺。

历代帝王大多嫉妒才能胜过自己的贤人,明杀暗害正直的大臣,但圣明的君主,却不会有这些阴暗之心。《资治通鉴·唐纪十四》中记载:唐太宗48岁,驾崩前2年,曾自述一生能安邦治国的五个原因:

1.看见他人的长处,如同自己拥有一样加以珍惜;

2.对人才弃其所短,去其所长;

3.见到贤才则敬重,见到庸才则怜悯;

4.对于正直的官员,未曾罢免一人;

5.天下一家,一碗水端平,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唐太宗麾下的贤才数不胜数,成为他荡平天下,开创“贞观之治”的重要基石!这5点是唐太宗的一生丰功伟绩的总结,也是对后代的警示,更是对中国当今企业家的重要借鉴。

在这5点中,涵盖了为人主需要有的包容贤才之心、科学用人之法和处理内外部关系的平衡之道。企业领袖首先要打造自身的宽广胸怀和领袖气质,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前来投奔,这也是吸引力法则的重要体现。

无论是家业传承、组织设计、资源调度、变革管理,还是授权、选拔、考核人才,企业经营都和治国有许多相通之处。

曾国藩说:“修身不外读经,经济不外读史,窃以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资治通鉴》。”而曾国藩从《资治通鉴》中提取的谋略经过内化后,为他治国平天下提供了巨大的助益!

202307261700091507410756.jpg

品道书院集结国学大师,开发极具创新的课程体系,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欢迎更多企业家加入我们的课堂,一同感知国学的魅力。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资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