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转型消费金融公司不易 行业将掀“并购潮”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银监会等四部委近期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后,P2P宣告进入监管时代,业内同时出现“P2P已死”的论调。上述论调的主要依据在于《办法》对网贷提出了限制借款要求。

  艾迪  ·  2016-08-31 09:52
P2P转型消费金融公司不易 行业将掀“并购潮” - 金评媒
来源: 光明网   

银监会等四部委近期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后,P2P宣告进入监管时代,业内同时出现“P2P已死”的论调。上述论调的主要依据在于《办法》对网贷提出了限制借款要求。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盈灿咨询测算,若按20万元借款限额规定,超过95%平台不符合规定。若按100万元借款限额规定,近四成平台不符合规定。《办法》给平台留了一年的整顿期,对于大多数平台而言,寻找出路成为当务之急。记者发现,不少平台将业务调整至消费金融。

分析:房地产抵押类平台影响最大

“我们公司已经不叫P2P了,现在主要定位科技金融公司”,29日上午,一家此前P2P公司进行对外宣传的北京平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网贷业务此后在公司的占比越来越小。

而与上述北京平台负责人做法类似的并非一家公司,从主动贴上P2P的标签到开始做切割,其背后是监管文件的落地。对于大多数平台而言,最具杀伤力的条款来自于限制借款。

按照上述规定,现有平台中超96%存在业务不合规。据盈灿咨询的压力测试报告显示,以限额20万元为例,在选取的851家样本中超标的平台数量占比达96.83%,涉及待还占比达到73.07%,涉及借款人数占比为2.99%;而限额若为100万元,则超标平台占比为38.54%。“大多数平台小部分借款人的借款金额占平台借款金额的大部分比例”,盈灿咨询研究员陈晓俊表示,上述测试还不包括跨平台对借款人限额。

从报告看,即便放松条件至人均借款20万元,仍有超过七成平台不符合条件。据测算,平台借款人人均待还金额20万元以上的平台数量占比达到72.74%;人均待还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为46.06%。

从平台类型看,房贷业务为主的成为不符合新规的重灾区。“房地产抵押的个人借款金额却远超监管细则的规定”,陈晓俊表示,以专做房地产业务的链家理财为分析对象,发现7月底链家理财的人均待还金额为69.22万元,远超个人20万元的标准。通过统计发现,链家理财借款人待还金额超过20万元的借款人数占比达到了65.05%,涉及待还金额占比为67.94%。可以看出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活跃发展的今天,个人借款金额小于20万元的规定对于房地产抵押借款影响相对较大。

观点:转型消费金融公司不易

记者发现,新规落地,不少平台忙着转型,部分平台甚至已提前开始转型。在业内以大单模式为特色的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型调整比较迫切,但具体如何转型,公司内部仍在进行研究。

投之家ceo黄诗樵表示,转型做消费金融(小额信贷)业务是目前平台的首选。不过黄诗樵同时指出,转型并不容易。

由于《办法》规定平台整改期为一年,对不少平台而言,转型的时间并不长。

“按照整个行业目前的平均借款期限在7个月左右,不算续贷和逾期的情况,平台平均最少需要7个月以上收回贷款”。黄诗樵认为,转型时间取决于业务拓展的速度,原本做车贷业务的平台会比较快,只是调整风控额度,但如果全新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则需要较长的拓展时间,并且需要一定时间的摸索,最少需要一年以上才能验证风控模型的有效性,才能最终确定业务模式可行性。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相对较大额的贷款转向20万元以下的个人、100万元以下法人借款,模式完全不同。“消费金融贷款基本为人海战术”。方颂认为,消费金融对于团队、it系统、内控的要求完全不同,平台需要在产品开发以及风控模型等各个方面从零开始。

来源: 光明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艾迪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