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票据频遭“黑天鹅”降临 涉及二十余家银行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从年初开始,纸质票据就陆续暴露了逾百亿元风险,日前,中旅银行等银行20亿票据大案的爆发,打破了电票“零案件”的纪录。

  阳光女汉纸  ·  2016-08-29 15:01
银行票据频遭“黑天鹅”降临 涉及二十余家银行  - 金评媒
来源: 新快报   

在去年股市出现暴跌之后,风险却在今年集中暴露。从年初开始,纸质票据就陆续暴露了逾百亿元风险。日前,中旅银行等银行20亿票据大案的爆发,打破了电票“零案件”的纪录。监管层不断出台相关管理措施,以进一步严控票据风险。分析认为,近期发生的票据业务案件包括票据贸易背景不真实等三个风险因素,究其原因,与去年6月股灾前不少资金借道票据进入市场有关,在暴跌中资金链出现断裂,目前恰逢承兑汇票半年期期限到期,所以黑天鹅频出。   

风险爆发,涉及二十余家银行 

今年以来,银行票据频遭“黑天鹅”降临。今年1月22日,某国有银行北京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为39.15亿元。随后,1月28日,有股份制银行兰州分行发生票据业务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9.69亿元。4月8日,有城商行上海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7.86亿元。7月7日,某城商公告在开展票据业务检查过程中,发现深圳分行原员工违规办理票据业务,3笔业务金额合计32亿元。 

粗略统计,从2016年年初至今,银行票据大案在票据流转中牵扯到二十几家银行,其中不乏实力雄厚的国有大行,此外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等也都涉及在内。 

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主要发生在开票或贴现环节,包括虚假贸易背景开票或持假票到银行申请贴现。 

事实上,票据案之所以今年以来频频发生,很可能与去年年中的股灾有一定的关系。去年6月股灾前,票据市场生意极为火爆,不少资金借道票据进入市场。但在暴跌中,通过票据套利进行场外配资的风险非常大,资金链出现断裂。而银行承兑汇票期限多为半年,当到了兑付期还无法补上漏洞时,票据大案最终便浮出了水面。 

首现13亿元电票造假,震惊行业 

虽然今年以来银行业票据大案频发,但令市场震惊的是,此次案发的领域不是纸票,而是被普遍认为安全系数高的电票。 

8月10日,恒丰银行在内部的票据风险定期排查中发现了此笔票据业务存在疑点,一批承兑行为焦作中旅银行的电票可能存在问题,即向该银行验询。不过,中旅银行否认承兑此票据,并表示从未在任何机构开办过电票系统代理接入业务。恒丰银行随后便向警方报案,并把相关情况报送监管部门。 

短短一天时间,该批电票事件已经震惊了整个票据圈。据相关人士透露,此案是河南焦作中旅银行离职人员冒充银行人员伪造开户资料和印鉴,然后在涉案某国有银行廊坊分行开办了电票代理承兑业务,分别为多家企业开出了总额接近13亿元的电票,然后往各家银行贴现。 

有票据人士表示,这宗案件的始发就是钻了电票的空子。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能直接对接电票系统,于是就找国有大行代开户,但是开户的材料和印鉴是伪造的,结果反而害了贴现的银行。 

在今年初多家银行暴出票据大案之后,央行曾大力提倡使用电票,以最大程度降低票据风险发生,此次票据案首次波及电票造假,也是此次震惊行业的原因。 

今年以来,票据风险事件集中爆发,加上13亿元电票事件,年内已有七起票据风险事件发生,涉及风险金额超过110亿元。 

监管风暴来袭,融资规模同比少增 

银行票据风险事件也早已引起监管层的警觉。今年春节前夕,银监会下发通知强调,各金融机构不得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已办理承兑、贴现的各种凭证原件要注明银行信息等,防止虚假交易及发票重复使用。 

2016年4月,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对票据中介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并对非法票据中介活动进行治理。 

7月,银监会再次下发通知,在银行业中开展“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要求重点排查存款、信贷、票据、同业、理财和代销业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并于11月底前完成。 

央行、银监会发文加强票据市场监管,银监会和各地银监局也对票据违规进行了相应处罚。监管层重拳出击,票据业务的主要参与方各商业银行也没闲着,今年3月开始,多家商业银行加强对票据风险控制的影响,收紧了对城商行的票据业务额度,加强交易对手准入及交易限额管理,并禁止与“同业户”理票据业务。数据显示,票据业务交易量已现下滑。 

从数据上看,票据业务近期已经受到影响。根据央行数据,上半年,未贴现承兑汇票减少约1.28万亿元;截至6月末,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4.58万亿元,同比下降34.1%。7月,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继续大幅减少5122亿元,成为导致7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少增2632亿元的主要原因。央行有关负责人在就7月货币信贷数据答记者问时表示,社会融资规模的同比少增主要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较多,这与票据市场发生了一些案件、监管加强有关。 

总量大链条长,提供了犯罪空间 

近日有媒体报道,银监会办公厅日前内部通报了近期对于同业票据业务的检查结果,点名存在五大问题:违规授权分支机构开展同业业务、分支机构违规对外签署合同、违规保管实物票据、违规开立同业账户、违规进行资金划付。 

有业内人士称,票据业务存在签发、转让、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保管、承兑等诸多流通环节。由于总量巨大,加上链条较长,这也给伪造、套取、诈骗和盗窃等金融犯罪提供了巨大空间。 

浙商银行副行长徐仁艳曾对媒体表示,近期发生的票据业务案件其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三方面。首先,票据贸易背景不真实,有的中介机构甚至与一些中小银行机构合作,通过同业户“包装”洗白,进入票据市场,风险隐患巨大。其次,少数银行机构票据业务内控薄弱,过于相信交易对手,相信票据中介人员,甚至默认行业“潜规则”而被钻了空子。再者,票据中介机构铤而走险,从事非法集资、股票配资、合同诈骗等违法行为,增加票据市场风险。 

最新进展 

银行否认冻结 票据授信额度 

有银行业人士近期透露,招商银行(行情18.26 -1.56%,买入)暂时冻结了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票据授信额度,冻结期间不允许分行新增买入名单内银行承兑的票据。招行8月24日晚间澄清,做出该举措的原因实为与部分商业银行的票据交易已达交易额度上限,并不表明相关银行票据管理存在重大隐患。 

与招行同时被曝已经停止与部分银行票据业务的还有民生银行(行情9.23 -0.75%,买入)和渤海银行。不过,这两家银行也向记者否认了这一消息。民生银行新闻发言人李利明对记者表示,“没有什么所谓冻结额度,我们一直针对有授信额度的、白名单内的银行开展业务。”渤海银行也称,在票据转贴现业务当中,该行严格按照监管规定和行内管理要求开展,没有发布停止部分银行票据业务的管理要求。同时,该行近期还和交易对手开展了票据转贴现业务。 

来源: 新快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阳光女汉纸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