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成福:设计从简单粗暴到审美骄傲,最终都是要到文化塑造

首页 > 企业新闻 >正文

【摘要】

  企业信息  ·  2022-12-12 14:50

国内从业界到普通人似乎都有一种印象,那就是国内缺少顶级的设计师,似乎最先锋、高水准的设计师和作品都在国外。

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似乎感受到了一种趋势与力量,在茫茫的国内设计师队伍中,出现了觉醒者,他们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为底蕴,并在不断探索中,将勇气与智慧凝结于设计作品之中。

2022年初秋,我们邂逅了一位这样的觉醒者,他就是王成福。他被业界称为“文化设计师”,尽管他多年活跃在商业设计一线,却在商业与文化之间寻得一处缝隙,注入了东方美学的精髓,并由之蔓延到各个角落。

在此过程中,是王成福不为人知的心智转变。

image.png

商业设计,不能背离文化

最近,国内一场层级和规模都相当高的设计展作品集邮寄到了王成福手中,但王成福看过作品之后却深感隐忧。

在这次设计展中,大量作品的确吸引眼球,不少设计作品也充满巧思,但在王成福看来总是少了些什么。“这些作品的生命周期,恐怕很难超过12个月。”王成福明白,很多作品生命周期短是商业设计的一种宿命,因为包括快消在内的大多数商业设计,大多简单粗暴,重型而却意,缺少文化元素支撑,从而缺乏内在生命力。

相比之下,王成福希望看到更多有底蕴和沉淀的作品,并且通过更具文化符号、岁月洗练和品牌影响力的的对象呈现,例如故宫、长城、天坛这些具备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和中国特色的元素,亦或是华为、小米等深入人心和民族品牌等。有着近三十年从业经历的王成福愈发认为,即便是商业设计也要注重其背后的文化,好的设计师,要让品牌的思想看得⻅,应该感官扎眼,⻛格⼊脑,⽂化⾛⼼。

image.png

王成福有资格给出这样的论述,不仅是因为近三十年的设计经验。他既为戴尔、惠普等跨国企业策划过商业设计,也为故宫、天坛、大明宫等文旅项目策划过文化形象,说他的作品横跨中西、贯穿古今并不为过。而当他有了事业选择权后,更倾向于主导文化色彩更浓郁的设计项目。

“相比商业设计,文化设计的生命力更持久。” 王成福经常这样说。

在大明宫形象设计中,王成福运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钩织出唐代宫殿群的恢弘形象,堪称唐建筑剪影在当代的复兴。在王成福的设计过程中,整个文化设计不断向东方文化泥土扎根,始终在扣响国人的精神家园之门。

王成福经常对青年设计师说,如果只是为了博人眼球,博得甲方满意,而不加思想修养、艺术修养的话,那么你只能成为商业设计师。反之,持续不断研究文化精髓,逐渐由量变触发质变,就能为设计注入文化的力量,让作品更具生命力、感染力和传播力。

审美骄傲,源自设计之道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一心专注于文化设计的王成福,有着长达十余年的纯粹商业设计经历。

出生于东北小兴安岭的王成福,深受家庭影响,自幼喜爱绘画艺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专业机构学习,而后成为整个地区首位考上艺术院校的少年。

或许是上天眷顾,王成福在绘画艺术方面展现出过人天赋,并于大学时期获得了第一份相关工作,从事墨图设计,即为作品画墨稿。据他回忆,自己应该是业内最后一批画墨图的设计师,而这之后就进入了电脑软件设计时代。但是,恰是这最后一班墨图设计历练,为他巩固了坚实的笔法基础。

在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商业设计工作后,王成福在业界小有名气,各种商业合作纷至沓来,凭借在设计领域的商业成就,他开始在高校任教并成为了自己母校的客座教授。当时的他,如果继续沉浸在利润丰厚的商业设计中,日子也很舒服。但是在任教过程中,有一件事,打开了他的结界,让他的设计事业发生了重大改变。

2013年某天,王成福在天津美院的一次授课后感到隐隐不安。“我一直是一个喜欢自我复盘的人,包括设计作品或者是授课,我会回顾其中的细节,找出问题,不断完善。”那次授课之后的复盘,王成福发现自己讲课的全部案例都是的商业设计作品,文化元素和文化灵感无迹可寻。

“照这条路走下去,我们的本土原创设计就不会有未来。”在王成福看来,真正历久弥新的设计作品,往往源自对于文化之道的透彻参悟。然而,当设计师长期用乙方思维对待作品时,势必以最快收款、控制成本和提高利润为重要目标。这是一种短视主义,会引导双方进入自己设定的市场怪圈,只求快速推进项目,难有存世作品诞生。

长期参与艺术教育工作,让王成福养成了理论研究的习惯。他认为,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学术研究,尤其是对道的理解。在王成福看来,真正的设计有70%关乎道,只有30%关乎术。

现如今,只要遇到答疑解惑的机会,王成福都尽可能传递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不沉迷于外物,花费更多的时间冷静思考道,让自己的内心宁静不变。足够的资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度思考,让王成福拥有内心的审美骄傲,无论面对什么项目,他都可以准确找到文化与商业的交汇点,将创造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完美结合在一起,为商业创造价值的同时,还把握住了东方文脉。

谈及最近正在进行的国内某汽车设计提案,王成福总会强调其中的道,例如由施华洛世奇追溯而来的工业设计原理。他相信,源于道的理念会呈现高级之美,终究会反哺商业。

文化塑造,就在你我身边

天赋加持,让王成福的设计事业没有遇到过什么难题,若一定要找出某项挑战,恐怕就是2008年奥运会天津赛区场馆导识系统设计了。

2008奥运会是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好机会,包括王成福在内的文化界精英无不用心参与。作为文化设计师,王成福对东方文化有着由衷的热爱。在他的道世界中,东方文化的思想深厚,体现在绘画层面,则用流畅灵动的线条勾勒出世间万物,这与西方绘画中点线面的形式截然不同。

image.png

正所谓艺术无国界,其实在西方绘画中,在梵高、达芬奇等名家的后期作品也出现了大面积的线条元素。在王成福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一体,绘画只是表现出的“元素符号”,更多的哲学思想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

凭借对东方文化之道的参透,加之过硬的设计功底,王成福携团队设计的2008奥运会天津赛区场馆导识系统,最终实现“零差评”的好成绩。

当然,“文化出海”并非通过一次奥运会就能完成,后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有关部门、机构和人才都在积极布局“文化出海”,但不是每一次行动都能得到良好反响。反思原因,王成福认为能够成功出海的文化,必然要以活跃在人们生活中的元素为载体,否则难见成效。且看已经出海成功的文化,如功夫、武侠等,均已经在东方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文化出海”,其实是文化的一次塑造过程,如果我们抱着过于纯粹的企图,使用一些脱离人们生活的符号,则难以获得共鸣。

最近,王成福主导的一次关公文化设计项目,又一次唤起了他向世界推广东方文化的冲动。用他的话来说,渗透到中国人骨子的文化精髓,亟需用东方审美镀一层“金”,并用专业的文化设计手段,来直抵人类最深处的认知。

这是一种挑战,亦是一种享受。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信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