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紧急收紧 P2P输血成新三板股权质押“接盘侠”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从扩容到分层,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僵局仍然难破,投资人及机构离场也让此前定增融资遭遇冰冻效应。为解决日益庞大的资金需求,不少新三板企业逐渐将融资途径转向股权质押。

  嘿瑶瑶  ·  2016-08-09 10:25
银行紧急收紧 P2P输血成新三板股权质押“接盘侠” - 金评媒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从扩容到分层,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僵局仍然难破,投资人及机构离场也让此前定增融资遭遇冰冻效应。为解决日益庞大的资金需求,不少新三板企业逐渐将融资途径转向股权质押。

然而,随着新三板市场股权质押业务日渐火爆,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也开始集中暴露。一方面,大股东质押股权后套现跑路、企业债台高筑无法抵偿借款、挂牌公司融资后遭遇摘牌等事件频发,令质权方承担巨大的融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二级市场交易的清淡以及前期估值虚高,部分质押股股价下跌凶猛,爆仓风险加剧。

风险事件频发令此前主导新三板质押融资业务的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态度开始转向谨慎,股权质押业务出现明显收紧迹象。与此相应,寻找多元资产端资源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则取代银行等机构,成为挂牌公司股权质押新的出资方。

定增难解“资金饥渴” 质押融资业务井喷

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困局难解,令此前受到各类投资机构追捧的定增融资遭遇了持续的冰冻效应,与去年机构频发定增产品、定增融资市场火爆的场景相比,今年的融资规模开始大幅下滑,参与定增项目的投资人机构也开始转向谨慎或离场,令不少资金需求旺盛的企业备感煎熬。

一家新三板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坦言,从今年5月开始,新三板定增融资市场出现了明显降温的情况,投资者对定增项目的热情也出现明显的下降,定增产品的回报收益变得糟糕,难以吸引新的资金进场。“从近期情况来看,一些三板企业的定增方案中途流产的例子越来越多,很多公司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延期认购或者直接中止定增方案,整个定增融资的市场并不乐观。”

不过,和日渐趋冷的定增融资相比,新三板股权质押业务从今年开始出现逆市井喷迹象,越来越多挂牌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或大股东方选择通过股权质押方式获得融资。广证恒生研究统计,仅2016年1月1日至7月8日就有69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股东进行过1360次股权质押,与2015年同期的280次相比,增长达385.71%。随着挂牌数的增加,股权质押总数将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安信证券研究显示,目前有股权质押公司占总数的比例超过10%,从质押市值来看,2015年新三板股权质押出现飞跃式增长,达到412.92亿元,而在2014年其规模仅为50.79亿元,一年时间股权质押市值增长了7倍有余。“考虑到质押企业中约占三分之一比例的企业无成交记录,市场没有给出其市值,据此推测新三板实际股权质押市值或已超千亿,平均质押率约三成,股权质押实际资金规模或超400亿。”安信证券新三板分析师诸海滨表示。

“对于新三板企业而言,整体发展的速度较快、对资金的需求庞大,且部分存在现金流不足的问题,在庞大的资金压力面前,很多企业会选择股权质押的方式。对于类似银行等传统机构而言,能够接受挂牌公司的股权作为担保物,从而出让资金,因此质押融资业务也是其顺利切入新三板市场的重要通道,在这两类需求的刺激下,新三板股权质押业务一下子就变得非常火爆。”上述新三板投资机构负责人说。

另有新三板挂牌企业公司方面透露,在融资市场不乐观的情况下,很多挂牌企业无法通过定增来满足融资需求,且不少定增融资方案也面临时间消耗过长、中途夭折,无法解决公司短时期补足资金缺口的需求。相比而言,股权质押融资的时间较短、方式比较灵活,也不存在稀释股权的情况,对企业而言,只要有机构出资方参与,这种融资方式更容易操作。

有第三方机构统计,今年1月至7月29日,新三板上共有1546则质押公告,较2015年同期的347则大幅增加3.45倍,这也意味着除了挂牌公司数量快速增长之外,股权质押融资实际上也正逐渐取代定增融资,成为企业选择的融投主要通道之一。

风险频现 部分质权方“深套其中”

由于对外部融资需求的旺盛,多数新三板企业选择股权质押的方式筹资,若单次质押比例不高、融资规模不大,股东方或将选择多次解押质押的方式进行融资,部分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融资方式退出新三板市场的意愿较强。

比如,从质押的比例看,新三板股权质押率普遍集中在10%至30%左右,部分“僵尸股”企业的质押率甚至低于10%。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16年7月8日,2016年新三板发生的1360起股权质押案例,选取其中的40例股权质押案对质押率进行分析,质押折价率超过50%的有11起,占27.5%,质押率超过30%的累计19起,占47.5%。

“质押率跟质押企业的企业资质和所属行业有关。通常情况下净资产多和流动性强的企业质押率更高。质押率的高低也因质押权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质押标的物的流通性而异。”广证恒生首席分析师袁季表示,新三板挂牌企业属于成长型创新企业,未来发展相对主板企业不确定性更大,加上新三板企业流动性整体不高,估值难度相对主板较大,故质押率较低。

不过,随着企业股权质押业务的增长,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也开始逐渐暴露,一方面挂牌企业公司本身道德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出现,令一些机构出资方面临难收回款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由于估值虚高和股价下挫,质押股开始出现爆仓,质押权方难免“深套其中”。

“从很多挂牌企业看,业务运营和资产情况实际比较糟糕,但由于质押融资给企业提供了一种资金获取的渠道,这也让很多有资金需求的企业为了质押而去新三板挂牌,股权质押的比例也会比较高,套现走人的意图比较明显。”深圳一位熟悉新三板业务的资深律师分析,目前质押业务的火爆,从某种角度鼓励了部分企业在挂牌之前虚增收入或挂牌做市后抬升估值,即便机构给出的质押率较低,但仍然可以套取高额现金。有些企业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甚至采取质押全部股权的方式来获得现金,却并未将所获融资投向公司运营,最终令企业沦为“僵尸”或者空壳。

实际上,近日来新三板市场爆出的风险案例,越来越多集中在股权质押业务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响了股权质押业务的警报。比如新三板企业ST哥仑步原董事长兼实际控制人将其持有的42%以上股权质押给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后套现跑路,导致质押权人无法追回借款;枫盛阳实际控制人刘金玲的股权质押在股价下跌后补仓仍然难逃爆仓风险,随后因个人财务纠纷其所持股份被司法冻结,公司市值也出现大幅缩水;东田药业股东方质押公司100%股权后选择终止挂牌,令出资方意外踩雷。

袁季认为,新三板股权质押对质押权人的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因过高估计质押股权价值,股权质押期间股价下跌,质押股权折价收回款不足以清偿债务;质押股东信用缺失,有道德风险,质押权人无法追回借款;质押企业出现流动性困境无法按时偿还借款等。作为质押权人,建议需要客观评价企业经营现状和财务状况、考察质押股东的资金用途,对挂牌企业做好尽职调查,选择对质押股权合适的评估方法,从而降低出资的风险。

大机构收紧 互联网金融平台“补位”

由于股权质押“黑天鹅”频出,作为出资方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态度转向谨慎,不少机构开始重新审查新三板企业的资质、抬高质押标准和门槛、收紧相关质押业务,以确保回避新三板市场股权质押集中暴露的风险。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券商对融资业务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即便是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业务都会采取相对比较严格的风控标准。而对流动性不佳、营业状况不确定的新三板企业,其质押比例和年化收益会要求更严,总体而言,股权质押业务的参与度并没有很高,业务量也不大。”某券商相关负责人表示。

部分深度参与股权质押业务的商业银行反映,受新三板个别企业风险事件的影响,其已经开始逐步收紧或暂停针对新三板的股权融资业务,并对新三板股权质押业务提出了更高的门槛要求。据悉,有银行对新三板股权质押要求明确为,公司上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以上,过去三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授信额度按上年销售收入最高20%确定;另有地方银行明确,对新三板客户股权质押的质押比例进行控制,已挂牌企业质押率最高50%,拟挂牌质押率最高30%。

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券商收缩股权质押业务的同时,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替代传统金融机构,成为新三板企业新的股权质押业务的出资方。网贷之家数据显示,目前对接新三板股权质押资产端的P2P网贷平台近10家,不同平台的新三板股权质押产品收益率差异较大,相关产品收益率一般仅在6%-8.2%,而个别P2P平台产品收益率最高可达15.9%。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对资产端资源开拓的需求旺盛,不少P2P平台会将新三板股权质押业务作为新业务拓展的方向之一。相比银行等传统机构,P2P公司作为质押权人,在质押借款审核流程方面消耗时间更少、门槛更低、借款期限也更为灵活,对于很多急需融资的公司来说,不失一个更好的选择。不过,由于部分P2P公司的风控体系不如传统机构严格,对于新三板股权质押暴露的风险,平台是否有能力承担,也值得重视。

网贷之家研究员马骏表示,新三板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首先面临的是来自市场的风险,其次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不足一直以来是新三板被外界所诟病的原因之一,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受制于新三板流动性问题,质权方平仓操作困难。业内人士建议,互联网金融平台参与新三板股权质押业务时,应强化风险防控,设置相对安全的质押率以及合理的补仓线和平仓线,降低爆仓风险,确保平台不会因盲目扩大新业务而踩上“地雷”。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嘿瑶瑶

金评媒责任编辑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