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倍健三季度净利润增长48.64%,硬科技实力为业绩护航
【摘要】
10月25日,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领导品牌汤臣倍健(300146)正式发布公司2022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汤臣倍健实现营收61.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2亿元。其中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39亿元,同比增长5.92%;净利润4.34亿元,同比增长48.64%。
报告期内,公司此前收购的澳洲益生菌品牌“Life-Space”国内产品实现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53.33%;境外业务LSG营业收入1.24亿澳元,同比增长21.71%。
汤臣倍健科研产出成为业绩持续向好的底气
2022年初,汤臣倍健提出要聚焦打造“硬科技”产品力和科技竞争力优势,在新原料、新技术、新功能等领域上持续展开研究。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约为6529万元,同比增长了29.98%。随之,近年汤臣倍健科研成果屡有产出,包括抗衰老、本土菌株应用发布及轻络素最新研究成果等。
汤臣倍健自主研发本土菌株获双项国家发明专利
今年8月,在第十七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期间,汤臣倍健召开益生菌产业研发生态圈——创新合作模式与新菌株开发技术研讨会,首次发布自主菌株技术成果——副干酪乳杆菌LPB27。该菌株研究成果在《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等多家知名期刊杂志刊登,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实现应用落地。经过多项体内外功能测评结果显示,LPB27具备耐胃酸、耐胆盐等优良性能,容易定植于肠道,具有改善炎症、缓解IgE介导的过敏症状以及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等多种健康促进功能,在免疫调节等方面可以媲美国际知名菌株。
汤臣倍健发现突破性“抗衰老”物质PCC1
去年,汤臣倍健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巴克衰老研究所、梅奥诊所等,在试验中科研人员发现,某种特定葡萄籽提取物“PCC1”能够显著改善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并且有着高效清除衰老细胞的作用。研究人员通过生物体试验发现,PCC1延长了模型小鼠64.2%的中位寿命。这一机制能否应用于人体,是汤臣倍健接下来抗衰老的研究重点。该研究为天然来源的抗衰老药物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缓解机体衰老、延长健康寿命等生物医学领域开辟了新的方向。
汤臣倍健在抗衰老领域的研究已有多年布局。在公布“PCC1”之前,公司已开展20多个研发合作项目,投入经费数千万元。在衰老相关的细胞、动物模型和人群研究中,汤臣倍健已经开展了10个与“抗衰老”有关的研究机制。目前与汤臣倍健合作的科研院校有: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江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
有“硬科技”才有竞争力,有竞争力才能在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保持持续领先。后疫情时代,汤臣倍健营收连续三个季度录得正增长,业绩的持续突破与公司持续科研成果产出,与其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息息相关。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VDS行业,汤臣倍健将在“高精尖”上集中和竞争,拼的是企业的科技和研发硬实力,产品的科学研发及技术投入将对企业发展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企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