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轩豪:难忘的第一次

首页 > 企业新闻 >正文

【摘要】

  企业信息  ·  2022-10-31 10:30

人物档案:

李轩豪,男,汉族,2001年8月出生,河北省秦皇岛人,中共预备党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19级1班学生。曾获校院两级“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标兵”“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优秀学生奖学金三等奖”、网易青媒计划“优秀学员”、“优秀学生记者”、2021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连续两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03.jpg

第一次写新闻稿,我有种老虎吃天的感觉

我在大学的宣传工作,开始于一次篮球赛。

院学生会成员第一次见面会,老师问:“有一个篮球赛的活动需要报道,写新闻稿和拍照,谁想去?”

以前,只要是老师让大家自己举手的场合,我基本都是向后缩的。但现在,我参加学生会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改变自己么?所以,短暂地犹豫了一下,我果断地举起了手。

怀揣大学的第一个任务,我早早来到篮球场。从来没有写过稿,也没有拍过新闻照,我心里很紧张,拿着相机嘁里喀嚓,一口气拍了100多张照片,不知道照片拍得怎么样,当时只有一个感觉:挺累。幸好,竟然抓拍到了运动员跳起的瞬间,挨了老师一顿狠夸,心里得意,洋洋间,不知天高地厚地认为,宣传工作也挺简单的嘛!不就是拍照片,挺简单的。

104.jpg

人生的悲剧,就是与抓狂相比,得意的时间总是很短。写新闻稿,我立即有了老虎吃天的感觉,要写什么啊?不敢去问老师,自己拿着手机在教室里发呆,回忆着整个活动,从头到尾把每一个活动步骤都写了出来。写完自己咋看咋满意,又膨胀得有点自豪:我咋这么能?什么都能干!

指导老师收到稿子,给了充分的“肯定”:“你这流水账记得挺全的!”听着指导老师一步一步地分析,再看自己的稿子——与新闻完全不搭边啊!

老师看到了我自责的表情,安慰了一句:第一次不会很正常,可以学嘛,只要每一次都进步一点,就可以了。这一句话是指导老师对我的鼓励,也成为了我在成为部长和主席时对干事说的最多的一句。

后来,又陆陆续续写了几篇稿子,水平在缓慢提升,但不明显。一度,我都产生了怀疑:我是不是不适合干这个?

直到疫情期间,我在家,被分配了一篇新闻稿任务。我一遍又一遍的去想:怎么写呢?边回想着以前指导老师的指点,边看学校发的新闻,翻了近10页的官网,突然心里一亮,原来是这样啊!之前一直不明白的,忽地通透了。手起指落,一篇稿子不到一个小时,完美!发出后破天荒没有收到修改指令——后来,在部门例会上,这篇稿子获得了老师的表扬。

第一次做公众号,改了二三十次

去年疫情最厉害的时候,大家都没有返校。有一天,指导老师联系我,希望我来做一个学院介绍的公众号推文。我觉得这是一个尝试寻求自我突破的机会。

初生牛犊不怕虎,尽管我对微信公众号一无所知,但还是很果断地应下了差事。

微信公众号是什么?微信公众号要如何制作?需要准备什么内容?这一切,我都不知道。我先在网上搜索有关公众号的知识,看了很多制作微信公众号的视频,下载了几个相关软件,一步一步地对照着试做。

105.jpg

稍后,我又翻了很多大学的微信公众号,尤其是移通学院,和我们的理念差不多,就重点关注学习。开始根据他们的样式模仿——看着哪个元素好,就加进来。结果出来的第一版基本是张三的胡子李四的眉,拼凑一起,似驴像马,每个元素单看很好,组合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缺少衔接,没有逻辑关系。

发现问题就改,就这样一版一版地发给老师审阅。最多的一天,我几乎每10分钟给指导老师发一个版本,被“虐”后再改,改后再被“虐”。那一天,改了差不多有二、三十次,连中午饭都没有按时吃。当时心里洋溢着满满的责任感,唯一的想法就是:这是我第一次做新东西,一定要努力做得最好。

106.jpg

后来,指导老师在聊天时给大家说,假期里,是你们在推着我工作——李轩豪每10分钟就给我发一条消息,我一遍遍地看他的内容。虽然是聊天时的一句话,但听到老师的这个评价,我心里还有点激动,感觉所有的努力都值了。

第一次挨批,确实是对工作不上心

作为新校区的第一届学生,我们没有师哥师姐的带领,自己成为部长以后,也是在不断反思中进步。工作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现象,出问题就要挨批。其中最厉害的一次,是在大二。事后想想,这次确实是自找的。

107.jpg

当时,指导老师安排我进行一个宣传展板的制作,我把图片整理的任务交给了干事。和往常一样,老师惯例会提醒一下:一定要注意照片的质量、照片的像素、照片是否能表达出活动的场景……

很快干事把照片汇集起来,我也没有细看,直接就交上去了。结果有部分照片的像素和大小不够,一放大就虚了。老师这次是真炸毛了,把我逮过去好一顿批:你没有听我说的话啊? 以前就说过你,反复说怎么就是没有记性?你最近是什么工作态度啊?

说实在的,那段时间我确实有点不在状态,觉得大二了,活儿应该是大一的干事做,自己做好分工就可以了。以前也经常到辅导员办公室沟通信息,汇报工作,那段时间一门心思地想多学习一些新东西,办公室去得也少了。

挨了批,我低着头一声不吭。事儿反正已经发生了,说啥?想想以前干了那么多工作,当时我心里还有点不服气、不舒服。但后来自己也反思了一下自己当时的工作状态,确实这一段时间对工作不是很上心,工作上存在着一些失误与问题。

第一次培养,感觉很失败

大二学生会换届,我不再担任宣传部部长,就根据日常的工作推选了几个人选,其中有一位同学,大家都觉得他最适合。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竞聘时,他自己竟然没有报名!理由更扯淡,他说感觉已经在宣传这边干了很长时间,该学的东西已经差不多了,想去试试其他岗位。

108.jpg

我很疑惑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通过私下交流和指导老师的反馈,还有我的反思,我感觉可能是我让他觉得宣传工作太累了、工作内容太多了。基于甩手掌柜的思路,我那一段时间内分配任务时,没有做好平衡,觉得他能干,也想让他多了解宣传部的工作,就把所有的任务都安排给他一个人,没有对他进行进一步的工作指导,他感觉压力太大了。

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意识到带团队不仅要手把手地教,还要进行工作平衡。

在不断的失误反思中,我也在不断成长。一步步走过,我开始强化自己的责任心,努力关注工作的每个细节。在领导团队时,特别注意对成员的指导和公平的任务分配。这样一来,大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和谐,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少。

109.jpg

经过了两年多的锻炼,我从一个宣传小白,一步一步的在反思中进步,不仅提高了宣传工作水平,还从一名宣传干事走向了宣传部部长、学生会执行主席,细想变化还是挺大的——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我已经有了底,对未来很有信心!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信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