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是什么病?腹部摸到肿块不容忽视

首页 > 企业动态 >正文

【摘要】

  企业资讯  ·  2022-10-13 11:07

提起胃癌、肠癌,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连在一起“胃肠间质瘤”可能就感到陌生了。“胃肠道间质肿瘤”这个概念是1983 年首次提出的,研究发现该病的大多数肿瘤跟平滑肌细胞或者神经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有较大的区别,故提出了“间质瘤”的概念以示区分。1998年,研究学者又发现KIT基因突变是导致这类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突飞猛进,特别是分子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使患者获得了正确的治疗,生命得以延长。

胃肠间质瘤是什么病?都有哪些症状?

那么胃肠间质瘤是什么病呢?胃肠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在消化道中最常见的间叶来源的肿瘤,占全部胃肠道肿瘤的1%~3%。临床上胃肠间质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胃(占60~70%),即胃胃肠间质瘤,其次是小肠(占20~30%), 结肠和直肠仅占5%,食管相对少见。此外,胃肠间质瘤还可以发生在消化道之外的部位,比如腹部的网膜、肠系膜、男性前列腺、女性阴道等,可谓是“神出鬼没”。

胃肠间质瘤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易被察觉,它的狡猾在其临床症状表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隐藏自己的行踪,在初期时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常见的消化道出血症状也有20%的病人没有出现过。当可以触摸到腹部肿胀时通常已为晚期,所以患者腹部摸到肿胀时千万不能忽视,要及时进行检查,排除胃肠间质瘤作祟的可能。

221013094811913358005.jpg

胃肠间质瘤要怎么治疗

早期胃肠间质瘤的治疗首选是手术切除,但约50%的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会出现复发或转移。而由于其对化疗不敏感,晚期主要以靶向治疗为主。目前胃肠间质瘤靶向治疗的主要药物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包括伊马替尼等传统TKI和新型TKI瑞派替尼。

在临床实践中,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尤其是接受TKI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常伴随多种继发突变,反复出现耐药。随着一线、二线、三线治疗方案耐药,更换新的治疗方案时,患者的身体上遭受的痛苦越来越大。瑞派替尼填补了胃肠间质瘤四线治疗的空白,帮助患者在三线治疗耐药后依然能够得到长期且规范的治疗,目前已成为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四线治疗的唯一1级推荐。

2022年8月13日,CSCO更新了《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瑞派替尼的二线治疗推荐等级提升至II级(1A类证据),给患者尽早使用瑞派替尼又增加了信心。

2210130948111841674756.jpg

瑞派替尼医保进行时,努力为患者继续减轻负担

在临床实践中,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容易受困于经济因素,很多患者会选择放弃治疗。为了减轻患者负担,多地已经将瑞派替尼纳入了商业保险“惠民保”。截至2022年8月31日,瑞派替尼已经被纳入了全国88个惠民保项目,覆盖26个省179个地级市,且还在持续增长中。如现在正在投保阶段的湖南“爱民保”,瑞派替尼也被纳入,健康体赔付比例60%,既往症赔付比例24%。投保截止到11月底,需要投保的朋友一定要抓住时机!

而在多方的接力中,医保无疑是最强有力的一只手。目前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也已启动。据悉,再鼎医药将积极配合政府,参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申报工作,在进一步降低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治疗负担的同时,助力规范化治疗。

每年的7月13日是全球胃肠间质瘤关爱日,但希望大家对胃肠间质瘤患者的关注不仅限于这一天,期待国家医疗保险、商业保险,以及协会、慈善基金会、企业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多支持,推动创新药物更好地惠及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

通过本文,相信大家对胃肠间质瘤是什么病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我们希望瑞派替尼能够顺利进入医保,让更多的患者使用有效的药物,控制住疾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资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