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益,如何引“全民”在民勤种植梭梭林?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在陌生的戈壁沙滩中,这些熟悉的“厂牌”,令人意识到在防沙、治沙前线上,互联网公司们也正在积极的参与。

  师天浩 原创  ·  2022-08-31 22:29
互联网+公益,如何引“全民”在民勤种植梭梭林? - 金评媒
作者: 师天浩   

“我们在民勤种梭梭,风沙就吹不到北京去了”这句民勤出租司机大哥的笑谈,至今仍令天浩印象深刻。距离北京直线距离一千五六百里的民勤县防沙、治沙,效果自然不会直接显现在华北大地。可连续三十载全国性的植树防沙“运动”,让曾笼罩在沙尘暴阴霾下的北方,生存环境愈发变得温馨怡人。

图片 1.png 

公益直播中的“种梭梭的马哥”

随着科学理念、自然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世界的一体性,从环境、人文到生存,个体或中小群体的糟糕遭遇,总会以我们想不到的方式“反哺”到社会之上。正因如此,公益的价值愈发为人所理解,善行不再被看做一种单纯的“利他”行为,社会协作的紧密程度越高,公益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我们个体“生活”的关系也就越强。

2022年8月19日,在疫情又一波小高潮期间,作为“公益真探计划”中真探一员,历经波折(在某疫情防控查验站点仅流调就做了三四个小时)来到甘肃民勤县。次日,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马俊河带领和介绍中,一点点深入了解这里防沙治沙的历史,也更深入的了解到正全民化、普及化的民间公益的贡献,互联网+公益正在各领域发挥着自身的价值。

“沙上墙、羊上房”

真实场景的冲击力,远胜于无数视频和图片。中午一行人,由马俊河带领来到民勤一座防沙、治沙一线的村庄,以村路为界,它的一边是民房与绿油油的菜园,另一边则是被沙子半埋葬的民房与被梭梭树固定了的无边沙海。

图片 2.png 

“沙上墙、羊上房”

原来,十几年前由于本地民众认知局限,及物资缺乏和民间公益规模尚小,环境不断恶化导致沙进民退。随风移动的沙丘堆积到屋檐之下,马俊河以“沙上墙、羊上房”形象的六个字,概括着眼前的一切。2012年马俊河、本地民众在这个一线“战场”种下梭梭树十年来当年只有“一扎”的梭梭树,已长成三米多高,稳稳的将沙丘“封印”在村子边缘,大风再未吹着沙丘前进,保住了路另一边绿色的村庄。

更早之前,于四方墩生态林基地马俊河日常公益直播,就对天浩等一行人介绍,民勤县(约1.58万平方公里)夹在腾格里沙漠(约4.3万平方公里)和巴丹吉林沙漠(约4.43万平方公里)之间,如果两侧风沙将民勤县覆盖,中国将多出一个10万平方公里的大沙漠。正是因为官方、民间自发和公益行动的共力下,民勤县绿洲不仅未“缩小”,版图反而逐年扩大,顽强的阻挡着大沙漠化。

据统计,2007年开始,马俊河通过互联网组织志愿者在民勤压沙植树、种植梭梭,截至2021年12月,面向社会募集资金1058万元,在民勤县建设了6个志愿者生态林,种植梭梭等各类林木50000余亩,成活率超过85%。

目前甘肃省民勤县已在全县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了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全县森林覆盖率也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目前的18.28%。作为互联网+治沙的领头人,马俊河无数荣誉傍身,在民勤县他也因为带头使用互联网工具呼吁和吸引各机构、企业及公益爱好者参与治沙防沙,成为本地第三代治沙的代表人物。

1、视频号的“沟通窗口”;微信视频号上,黄V认证“种梭梭的马哥”是马俊河重要宣传基地,各大短视频平台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从梭梭百科、基地里梭梭近况、相关访谈、本地特色农产品介绍,以及本地历史知识到种植梭梭过程实拍等,围绕着民勤县梭梭治沙、防沙,这些他日常拍摄的短视频内容,已成为民勤绿洲和网友重要的沟通窗口。

许多网友正是通过短视频开始了解民勤县严峻的环境问题,并逐步行动起来,或分享短视频、或捐款甚至来到本地,以他们各自的方式加入到环保公益中来。

2、直播里“报告”与“募捐”;在一亿多活跃在直播间的播主中,“种梭梭的马哥”拥有很强的辨识度,他的直播间不是“穿梭”在梭梭林中,就是在谈和种梭梭、民勤县防沙治沙等有关的内容。他的直播间长期挂着“公益捐助”,网友只需点击“按钮”就可以捐赠一梭梭树。

如今,习惯直播的马俊河,已开始保持高频率的直播,和网友“报告”梭梭林即时情况和“募捐”更多梭梭树捐赠。这些视频平台也通过算法将他的直播间,分发到更多热爱公益、环保的人手机屏幕上天南海北的人迅速在直播中实现“连结”

3、朋友圈卖货的“自力更生”;作为活跃在民勤县梭梭公益(公益治沙)最早的80后一代人,马俊河因为04年《南方周末》一篇报道而被触动,当时根据报刊援引中国科学院专家观点结论是17年之后民勤绿洲将会在地上消失。2006年,马俊河韩杰荣两人成立了“拯救民勤”志愿者组织用马俊河的话说,(当时想)努力了,哪怕17年后民勤绿洲真的消失也不遗憾。

从受触动到真正的行动,中国人对家乡骨子里的热爱是他活跃至今最大的推动力。对于民勤绿洲的未来,马俊河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公益组织和个人的贡献可以加速民勤防沙、治沙的进程。可长期“造血”还要靠本地生态的复苏。

09年开始马俊河就在朋友圈里向好友“推广”民勤蜜瓜、红枸杞、红枣、羊肉、肉苁蓉等特产。

目前,马俊河已与152户群众签订包销协议,授权网店19家,至目前,累计农产品销售额达5117.5万元,带动就业700多人,为农民增收1921万元,电商帮扶农户373家,信息化惠农帮扶农户2600家。

真探期间,天浩也参观了“民勤防沙治沙纪念馆”,在民勤县历史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有组织有规模的防沙治沙行动就已经开始。从最早,科学家们研究出梭梭树、沙拐枣、花棒等在存活率、需水量上适合沙土地种植的植物,到一代人前赴后继植树防沙治沙,再到马俊河互联网治沙模式的推行,几代人的努力和沉淀,才有了现在民勤县绿洲230万亩梭梭林。

它们种植在绿洲几个重要的风口上,阻击风沙侵袭,缓和了当地恶劣的气候环境,让风沙无法肆虐到更多地域。

马俊河因为熟悉互联网工具,通过和外界积极的“对话”,吸引各界力量来到民勤治沙防沙。在这背后,是无数民勤人和全国各地公益人士的努力。因为一颗梭梭树的种植与存活,其中包括打草方格压沙、种植、浇灌等复杂的流程

包括马俊河到本地人,面对着两块四万多平方公里的茫茫沙漠,都知道仅靠人力是没办法完全将其全部绿化,可有科学规划的绿植,可以有效阻挡风沙对绿洲的蚕食如一位当地大姐所说,过去风沙来的时候就像一堵黑墙,现在风里沙子越来越少,开始没那么可怕。过去的一场风沙,很多村子可能一多半农田被“覆灭”,因梭梭林的广泛种植,风沙的威力变小了,它们“肉眼可见”的改变着这里的生存环境。

梭梭林治理风沙的真实意义,在一个个短视频、直播间和朋友圈里汇聚,或正应了那句“科技向善”的话作为工具,互联网也正在成为公益活动一个重要的“倚仗”。

梭梭林里的“厂牌”

一行中,在前往民勤县昌宁镇四方墩生态林基地的砂石路两边,许多梭梭林前面挂着“互联网大厂”的牌子,这是纪念由不同企业、组织及个人捐助梭梭林的纪念告示牌。

一路过去,可见中国绿化基金会百万森林、杭州日报林、上海林、腾讯志愿者协会腾讯林等片片相连。在陌生的戈壁沙滩中,这些熟悉的“厂牌”,令人意识到在防沙、治沙前线上,互联网公司们也正在积极的参与。

图片 3.png 

四方墩生态林基地的腾讯林

据《潇湘晨报》一篇报道统计,2016年以来,以马俊河为代表的民勤民间环保组织“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通过互联网邀请全国各地志愿者参与压沙造林。包括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人民银行、腾讯公司、上海晨光、杭州日报等机构和团体累计投入600余万元。

在治理荒漠化的同时,该协会与本地群众之间建立了良好互动联系,以劳务输出的方式参与生态治理,累计出工1.08万人次,带动劳务增收约162万元,实现生态治理与农民增收双赢。

1、移动支付与互联网公益;提起互联网公益绕不开两大平台,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和蚂蚁公益基金会。在微信上集“小红花”做公益与支付宝上集“绿色能量”做公益,已是覆盖人数最多的两大公益活动。互联网公益的起源,与移动支付工具财付通、支付宝的崛起息息相关,正是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性,公益在移动互联网上“扎根发芽”。

根据腾讯公益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4日,共有超过6.3亿人次爱心网友,累计捐款总额逾189亿元,累计受益公益项目数量超过10万个,领域涵盖疾病救助、扶贫救灾、助学、环保、文化传承等。

从目前两大公益平台上的资金来源来说,分为三大部分,最大一块是平台的“配捐”,每年腾讯和蚂蚁集团都会拿出非常大一笔钱作为“配捐”,两大平台的捐款额度都达到数亿规模。另一块是第三方企业、组织的捐款,平台会有相应的数字化营销工具做服务,激励越来越多企业和组织捐款。另一部分是个人捐款,他们直接通过移动支付工具进行捐款。

2、捐助平台到“公益生态”;无论是现在的腾讯公益,还是其他互联网公司成立的公益平台,随着组织的成长,它们已不仅仅是捐助平台,相继构建了各自的公益生态。去年11月,民政部官网公布了《民政部关于指定第三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公告》,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已有30余家。

公益生态化方面,腾讯公益上,用户通过参与低碳行为、学习公益知识、参与公益H5互动等就可以获得小红花,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其所关注的公益梦想进行捐花支持,腾讯配捐相应金额让这些小红花捐赠”真正的落地到相应的公益项目上。

公益真探活动缘起也大致如此,今年99公益日前,腾讯公益联合恩派公益共同开展透明公益行动计划,由腾讯公益捐赠500资金,支持腾讯公益平台上100家公益机构进行透明力及公信力提升,一方面指导公益机构召开“公益股东人大会”,主动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公开项目财报及成效信息另一方面就是面向公众招募委派“公益真探”,分别前往公益项目地进行深度体验、长期观察及真实记录,以捐赠人的多元化视角,对项目进行多维评估及探访反馈。

互联网公益模式,相比传统公益最大的不同,是将简单的捐款、捐物,转变为从认知、参与、监督等全流程上来,这既加深了爱心人士对公益了解和熟悉,也是一种全流程的“科普”,公众的公益认知提升才是公益全民化的一个大前提。

3、互联网引“全民”参与;马俊河回忆最早种植梭梭的第三方资金来源,某公益机构捐助。随着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民勤绿洲的情况,才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参与进来

从中可以发现互联网给公益带来的三点变化,首先,公益正在成为一种内容形式,融入到短视频、直播、图文甚至音频上,各内容平台的机器算法让它们分发到有公益意识的网友的手机上。

其次,由于互联网公司积极的参与公益和宣传自身公益行为,它们自带流量的特点,影响到它们的消费者、品牌粉丝普通网友,将公益的版图放大。

最后,公益正逐步成为互联网文化的一部分,从知名度愈发高涨的“绿色能量”和“小红花”活动来看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更多的人公益意识对互联网文化的深度融入,让公益行为成为当下时代的一种“新常态”

马俊河回忆2009年情况比较糟糕,开春梭梭要下种了,但协会连3000元都没募集到,报名的志愿者也寥寥无几。通过互联网的号召和发力,到2010年,协会招募来900多名志愿者,当年种植梭梭800多亩。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累计参与人数接近2万人,加入志愿者(队伍)的人数越来越多。

可以说,民勤县梭梭林公益的发展历程,就是互联网公益模式的成长和多元的一个缩影。最早,公益组织只是借助移动支付的便利性进行“募捐”,如今互联网+公益已衍变出多元形态,公益的全部链条上发挥着作用

简单地说,互联网公益真正实现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网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己在公益活动中能力所及的助力。以民勤梭梭林历史来管中窥豹,在许许多多民生领域,互联网公益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救助和被救助的两方“对接”更便捷和迅速,也让公益各个链条都实现最大程度的透明化,而这些成绩还仅仅是开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带动,互联网公益的边界和形态还会继续升级和进化

马哥对未来的“野望”

新中国建立不久后的上世纪50年代,民勤县就开始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工治沙行动,马俊河被看做第三代治沙领头人。互联网公益的参与,加速着当地通过种梭梭防沙治沙理念的实现,不过在他心里,设想的是通过广泛种植梭梭林防风固沙,进而修复家乡生态实现该地域经济生态的“自给自足”,才是他心中民勤最终的“理想国”。

图片 4.png 

双手持“蜜瓜”的马俊河

从天浩现场实际走访观察,刚种植下的梭梭树个头都很小,不过十年时间,它们可以成长到三米高。一旦成为比人还要高的灌木林,这对于阻击风沙而言,就有了质的改变。而这些围绕民勤绿洲的梭梭林,随着长大对民勤绿洲的保护作用会越来越强,绿洲内的农田将能稳定的生产各种农产品。

1、“自给自足”的初心;如果只是简单的回顾马俊河互联网治沙的历史,很多人会有种“孤勇者”的错觉。其实,马俊河在内的几代民勤绿洲治沙人,都在寻求一种可以实现本地经济“自给自足”的治沙模式。2009年,他就专程自费前往内蒙古、宁夏等地,参观学习在梭梭根部嫁接肉苁蓉的技术。

不过,相比于日益恶化的大面积风沙区,这些农作物成长周期过长。种植公益梭梭林才成了更有效、更贴合现实情况的防沙、治沙策略,不过在闲谈之中,这种初心并没有丢掉而民勤县因为特殊地理环境和复杂气候,确实产出极具地域色彩的农作物,“生态循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想法。

2、民勤蜜瓜的“推销人”;如今的马俊河,春秋两季压沙种树,夏天,他还帮农民卖蜜瓜,冬天再去南方筹款,帮群众卖枸杞、锁阳,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只为家乡更美的行动中。在网络上,他也正在成为民勤蜜瓜一个知名的“推销人”,而这种自强精神才是更可贵的力量。“我们在帮助农户销售蜜瓜的同时,也会拿出一部分利润来种植梭梭。”包括民勤肉羊、人参果、沙葱、芦笋、枸杞等本地特色农作物,都是极具潜力的“地方特色商品”

用梭梭阻挡风沙入侵,绿洲里特色农产品实现“自给自足”,这种美好的未来无疑是所有人所期待的结果。

其实,围绕防沙治沙,所要着墨的地方非常之多。比如说,为什么梭梭树是最适合戈壁沙滩地方种植的沙漠之王。比如说,淡水资源和防沙治沙之间的关系。还有,诸如互联网和科技在环境保护上一些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互联网治沙,现在人工智能治沙也正成为现实

据了解,马俊河与深圳图鸥、清华大学、麻省理工、深圳开放创新实验室合作,研发自行式植树机器人,已申请发明专利9项,正在试制原型机。如果原型机投放成功,那么通过自动化提高种植梭梭的效率,可以将治理成本由现在的每亩700元降低一半左右。

十几年的治沙防沙,可书写的故事和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毋庸置疑,在让世界美好这条路上,还有更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和事迹在发生。正在崛起的互联网+公益,改变的不只有民勤,也在各个领域里改变着世界。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师天浩

科技自媒体人,曾就职于 博客中国、互联网实验室、百度等公司,钛媒体认证作者、虎嗅认证作者、砍柴网认证作者、极客网认证作者,百度百家、i黑马、新浪创事记、艾瑞网、淘媒体等平台的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shitianhao01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