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无惧 向“疫”而行|威高连锁透析中心第二批“抗疫先锋队”抵达上海

首页 > 企业新闻 >正文

【摘要】

  企业信息  ·  2022-04-21 13:11

她们,是一群飞越过疫情火线封锁的白鸽,与上海拥抱,守“沪”抗疫。

上海,不一定能记住他们的名字,但一定能感受到他们的真诚。

5.jpg

这是一场义无反顾的“逆行”。4月上旬,上海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大量需求发到医院,血透室频频告急,《关于紧急招募血透工作志愿者通知》《关于招募第二批“援沪血透志愿者”的通知》《关于招募第三批援沪血透工作志愿者的通知》接连发到威高,威高医疗控股公司立刻启动抗疫应急机制。从接到威高支援上海抗疫应急通知那一刻开始,威高连锁透析中心吴冬梅、马晓宁、杨雪芹、卢霜、蒲雪仙从四川各地向成都汇聚,组成了第二支抗疫支援队伍,日夜兼程,跨越几千公里,于4月11日晚上9点30分准时到达上海,与威高援沪(血透)医疗队的第一批战友们顺利会师,并肩战斗。

6.png

五位援沪医护人员:卢霜、吴冬梅、杨雪芹、马晓宁、蒲雪仙

我们都是平凡人

呵护生命,守护相携,是医者仁心的本分;遇到公共疫病紧急危机,挺身而出,是白衣天使的职责;作为威高血透医护人员,倾力支援疫区和医院,竭力救治患者,是他们的使命。支援队伍当中,有医生、护士等精兵强将,有的人身经百战,有的人是第一次出川,她们的心里既有不舍,也有对此去未知的担忧,但是白衣天使的职责和威高人的使命让她们无法置身事外,踊跃报名,纷纷请战:“选我,坚决完成抗疫支援任务!”她们从新都、青白江、什邡、双流向目的地进发,顶着30度的高温,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赶车、倒车,争分夺秒,星夜奔走。她们是母亲、妻子、女儿,有的父母年事已高,有的孩子需要照顾,却奔赴上海远离家乡,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下,无法顾及家人,就把医院当作家,也当作战场,守在一线岗位上。

7.jpg

高铁站出发

4月13日,联系到威高成都肾病医院主治医师马晓宁的时候,她刚被分配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刚结束一场培训,此刻的她,声音嘶哑,说起话来有气无力。其实早在4月10日,她就抵达了上海,被分派到了浦东医院某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处理血透患者的治疗,那是新建的医院,被当地政府临时征用。面临血透患者病情复杂、人数众多,缺少专业护士等情况,马晓宁立即投入工作。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这里接收了一批感染重症的血透患者,病情重,发展快,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医院对院感要求是严格严苛的,马晓宁和所有医护人员穿的防护服、防护衣、工作服,以及戴的防护眼镜和面罩、三层手套,把她们包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气。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他们对各个细节把控不仅要有更加严格的参数,还要随时照顾患者的心理变化。

这是一个关于理发的故事。马晓宁摘下帽子,会发现她留的是紧贴头皮的短发。原来马晓宁被公司安排支援上海后,得知按照阳性重症患者护理要求,告知支援者尽量剪短头发,便于防疫防护,杜绝感染风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且是留了很久的长发,马晓宁虽然感到惋惜,但还是毫不犹豫地走进了理发店。“什么!你要剃成短寸头?您不是在开玩笑吧?对不起,这发我没法理,您再考虑下。”理发师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马晓宁。马晓宁表示,她是去上海支援抗疫的医生,为了对防疫和患者负责,必须剪成短发。得知原因后,理发师很痛快地为她理完了发。哪知她在付款的时候,理发师却死活不肯收她的钱,近乎抢夺般地遮挡收款码,不让她付款,并爽朗地说:“如果没有你们医护人员,也不会有我们的好日子过,您这钱我不能收。”离开年迈的父母,马晓宁没有哭。离开家人和孩子,马晓宁没有哭,但就是来自这样一位陌生理发师的朴素话语和微言大义,却让她的眼睛湿润了一路。

8.jpg

马晓宁短发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咱们老百姓都有自己的认识和觉悟,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生活,在爱国,在支持国家抗疫。街上,已经华灯初上,远远飘来歌曲“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

我们做的都是平凡事

在上海的仁济医院宝山分院,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医护人员每天12个小时以上紧张有序透析、治疗,以及紧急抢救患者结束时,医护人员肾上腺素急速提升之后的绵软无力感,却依旧强撑精神坚持下去的责任感。

威高什邡血透中心护士吴冬梅、双流血透中心护士杨雪芹、青白江血透中心护士卢霜、新都血透中心护士蒲雪仙经过短暂培训后,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她们四人一天要负责40多台透析作业和看护。然而,患者的人数还是在不断增加。仁济医院宝山分院的护士长对威高支援者们为她们缓解了不少工作压力不断表示感激。因为在支援人员来之前,医院医护已经忙到不知白天和黑夜,只能在医院打地铺睡觉。

此时,医院重点封控的都是连续性血液透析区域,已经抽调了一半护士为患者治疗。在周一、三、五的全天有一百多个病人需要透析,专业的血透护士人员需求尤其紧张,威高支援队伍更是全面投入,与战友共同进退。

9.jpg

工作现场照片

12个小时下来,吴冬梅和同事们的手被勒得发白发胀,防护服里面的汗水汇聚在一起,贴在身上,一行动就窣窣作响。那是一种透彻到骨子里的难受。由于长时间潮湿浸透,每寸皮肤又涩又痒,发红起痱,直至连成片,磨破后,又被汗水再次浸泡,像被蚂蚁啃噬,却不敢抓挠,一旦抓破感染,就是工作负担了。12个小时里,她们严格控制饮食,无论身体有多么疲惫,只要一听到患者的机器响起,数据异常,就会迅速冲到患者身边,检查患者和设备,为他们护理治疗。

“患者虽然看不到我们防护服下的脸,但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真情。”吴冬梅说,每当看到朝夕相处的患者症状突然变化,医护人员都非常难受。她们的心不断起伏,经过与患者几天的朝夕相处,那种在逆境中的感情是朴素、真挚的,特别是患者把他们的生命和信任全身心交到他们手中,那种没有隔阂的情愫突然离开,心里感觉空落落的。医护的心理承受压力很大,即使见惯了这种场合和分别,仍希望用微薄之力拯救更多的人。

一碗肉汤的故事。4月13日,在忙碌了10个小时后,医院给吴冬梅和同事们准备了肉汤。当看到这碗肉汤时,端起碗,她们久久没有下口,相互之间不断推让。其实大家都知道,食物等物资在当下是最重要的资源、最珍贵的东西,当她们在战友的不断催促下端起汤时,眼圈发红,腾起的汤雾渐渐模糊了眼睛,咽下的不知是泪水还是汗水。

10.jpg

肉汤工作餐

深夜,她们载着满天星斗回宿舍,回望家乡的方向,一起仰望明月之时,心里默默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信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