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前视力1.0不见得是好事? 听听郑州尖峰眼科专家怎么说
【摘要】
孩子从小眼睛视力1.0真的是好事吗?
其实并不然。医生指出,一般7-8岁的儿童,多少都会有100到125度的远视,但此时是不要配眼镜的,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储备量会逐渐减少,约在12岁时,趋近没有度数,这种称为“远视储备量”,也就是说,如果太早就耗尽远视储备,下一步面临的就是近视找上门了。
眼科医生指出,目前眼轴长已经成为国际监测近视度数变化的重要指标,眼轴长就是指眼球视轴的长度,正常的眼球,影像会成像在视网膜上,也叫正视眼。
一般成人正视眼的眼轴长约23~24mm,婴儿出生时由于眼球还小,眼轴较短,大约在16mm,此时会形成生理性的远视,孩子三岁前大概存有300度左右的远视,随着身体发育,眼轴也会慢慢增长,远视度数也会逐渐消失。
通常到12岁左右发展成正视眼,因此眼轴增加速度过快,代表远视储备量提早消耗完,导致孩子很快就会出现近视,目前临床上,可以通过屈光检查,包括散瞳、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电脑验光等,来测量远视储备量的状况。
医生提醒,孩子3岁就可以检查远视储备量,若消耗过快,就可提早做预防性治疗。
预防近视 刻不容缓
很多家长都认为近视只要戴眼镜就好,忽略了背后的危害。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显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平均每两个5岁以上的孩子,就有1个近视患者,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14.3%,小学生近视比例为35.6%,初中生71.1%,高中生则达到了80.5%,并且据统计,幼儿园6岁儿童中,有1.5%为高度近视,高中阶段已经达到了17.6%。
儿童青少年视力情况不容乐观,若不多加注意,很快就会发展成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也容易引发多种可能致盲的并发症,比如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
医生也提醒,如果要减缓儿童近视的发展速度,除了增加户外活动、定期检查之外,如果可以预先得知远视消耗的速度,并监测眼轴长增加的情况,及时记录变化定期追踪,一旦发现进展“超速”,就可立即介入治疗,降低孩子近视或度数增加的机会,因此建议孩子3岁开始就可以到眼科医院检测远视储备量。

企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