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中数据风险监管建议——北大-睿智科技Fintech联合实验室研究课题

首页 > 企业新闻 >正文

【摘要】

  企业信息  ·  2021-11-15 11:02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加速了金融服务信息化和金融资产数字化进程,金融行业对数据的依赖越发明显。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兼具金融和数据的双重属性,往往与风险紧密相关。伴随着金融科技的大规模应用,这种风险特征更为凸显,逐渐成为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的关注重点。为应对金融科技中的数据风险,金融行业迫切需要监管政策的更新和标准规范的落地。

在此背景下,北大-睿智科技Fintech联合实验室的课题《金融科技中数据风险的定义框架与监管建议》对此进行了研究。项目负责人、北大-睿智科技Fintech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研究员兼主任助理温晗秋子老师进行了项目汇报。

 “学界现有研究对金融数据风险的认识和研究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金融导向,将金融数据风险纳入传统的金融风险范式之下,从宏观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角度解读金融科技带来的风险变化;二是数据导向,从技术角度搭建数据保护体系和风险框架。”温晗秋子表示,“本文认为,既有研究对金融数据风险的定义框架并不明确。”

image.png

项目负责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研究员兼主任助理温晗秋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初稿)》第 23 条:“金融机构应当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收集、处理、使用、对外提供、展示、保存、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制度。”因此,对于金融企业和行业而言,一个能够指导数据风险防范和监管实践的综合性框架意义重大。

金融数据活动的基础是金融要素和数据要素,其风险则是金融风险与数据风险的叠加。因此,有必要以传统金融研究框架和数据技术思考逻辑为基础,提出金融数据风险的整合性定义框架。《金融科技中数据风险的定义框架与监管建议》将尝试以金融科技发展为背景,结合目前金融数据理论和实践发展,对金融数据采集加工过程中各个环节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定义。

基于风险管理的一般流程,本文从风险的来源、表现、后果三个阶段全面分析并定义了金融数据风险,以便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三道防线,应对不同风险情形。

image.png

 图1:金融数据风险三阶段示意图

图表来源:《金融科技中数据风险的定义框架与监管建议》

“我们从金融数据的基本内涵出发,结合金融风险与数据风险的双重特征,对其风险的来源、表现、后果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以数据生命周期为基础的金融数据风险的创新定义框架,并基于金融数据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特点,从政策、行业、国际交流层面,对此类金融数据风险的治理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温晗秋子表示,在梳理了国外数据安全历程与实践,以及国内数据安全进展后,《金融科技中数据风险的定义框架与监管建议》提出了三点监管建议,“一是完善监管顶层设计,加大数据治理力度;二是探索数据共享机制,发挥数字协同效应;三是加强数据全球合作。”

“与相对完善的信息化程度相比,金融行业在数据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温晗秋子表示,“未来金融数据的治理模式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中国在数字金融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场景,金融数据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该课题,以期日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来自北大-睿智科技Fintech联合实验室的双方代表共20余人参加了该课题的结题会议。实验室副主任、睿智科技联席总裁兼CFO黄建,学术委员会成员、睿智科技模型研发总监刘洋博士就“个体信息安全权利”“金融数据风险后果”等问题与温晗秋子进行了探讨与交流。最后,该项目通过学术委员会的投票,顺利完成结题。

image.png

左起:睿智科技CTO苏明富

项目负责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研究员兼主任助理温晗秋子

睿智科技联席总裁兼CFO黄建

睿智科技模型研发总监刘洋博士

关于北大-睿智Fintech联合实验室

2019年9月,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睿智科技联合发起的北大-睿智科技Fintech联合实验室在北京大学静园六院正式成立。该联合实验室将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金融科技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助力传统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联合实验室的课题研发面向北大师生开放申请。同时,北大师生如有金融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也可以向联合实验室提交单独的申请报告,待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将予以实施并提供经费支持。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信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