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资管:绿色金融高速发展 迸发绿色经济潜力

首页 > 企业新闻 >正文

【摘要】

  企业信息  ·  2021-11-04 10:51

近日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集中发声释放信号,毋庸置疑的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高速发展,前景广阔。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7.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5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98和2.91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9%。

绿色金融增长高速

 ‘十四五’期间,中国银行将对绿色产业提供不少于1万亿元的资金支持,实现绿色信贷占比逐年上升。”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10月29日在天府金融论坛上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银行还将加快行业授信结构的调整,加强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余额管控,加大对减排技术升级改造、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煤电灵活性改造等绿色项目的授信支持。当前,金融机构均加快绿色信贷布局。最新披露的银行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为1.6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6.8%,高于全行贷款增速15.4个百分点;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3467.43亿元,较年初增长23.42%。

  据人民银行10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7.9%,比上季末高1.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2.74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98和2.91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9%。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贷款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99和3.7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7%和22.8%。

监管部门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近半个月内,央行、银保监会等多部门集中发声,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是最广泛的。通过推行绿色金融制度建设,明确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生态环境责任,通过绿色金融制度建设给予绿色银行以正向激励,培育和激励金融机构的生态环保责任和忧患意识,进而推动和培养全民的绿色消费、绿色投资理念。

  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指出,发展绿色金融必须以可持续为前提。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培育一个长期稳定的市场,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绿色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枢纽作用,将绿色定价作为调节金融资源流动配置的标尺。他表示,要在金融机构内部建立符合绿色金融方向的内部资金核算体系。要引导金融机构在内部定价上体现绿色激励。

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目前我国绿色产业的投融资规模增长较快,整体绝对规模可观,拥有绿色债券(含碳中和债)、绿色信贷、绿色信托等多个品种,同时部分地方试点机制也已初步确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一定现实性困境,比如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以政策性资金为主,市场化资金占比较低),以及有效资金供给不足等。

和合资管表示,在未来发展中将进一步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多渠道满足绿色金融的发展需求。通过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等直接金融工具,投入资金到绿色低碳行业,运用资源配置等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流向绿色低碳行业,通过多种金融工具将风险和收益在不同时期、不同风险偏好者之间重新分配。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信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