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希诺吸入式新冠疫苗面市倒计时,维力医疗黑科技助力抢滩国际市场

首页 > 企业新闻 >正文

【摘要】

  企业信息  ·  2021-08-04 15:09

7月下旬,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领衔研制的雾化吸入用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 发表临床研究数据,这也是全球首个公开发表的新冠疫苗粘膜免疫临床试验结果 。

这项临床试验由军事医学研究院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共同主持完成。用项目研究员黄建英的话说:“雾化吸入用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是世界第一款吸入式疫苗,它将为世界抗疫作出贡献。”

此前陈薇院士接受采访时曾透露,该疫苗将于国内疫苗企业康希诺共同研发。中国疫苗企业通过科技手段扭转江湖地位的同时,国内医疗龙头企业的伙伴们也紧随其后,如导管龙头企业维力医疗,就在吸入式微量雾化器产品研发部分早有布局。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疫苗与中国耗材的联手,完全中国造的“吸入式”疫苗势必将在世界疫苗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世界第一款吸入式疫苗进入倒计时

据介绍,这种新冠疫苗只需要通过雾化吸入,就可以获得粘膜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三重保护,从而更加安全便捷地在病毒入侵位置预防感染和阻断传播,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可以保护他人。

雾化吸入用疫苗与目前批准上市的肌肉注射疫苗相比,疫苗制剂处方、包装形式和生产设施等完全一致。同时,雾化吸入还能够显著提高已经注射疫苗人群的多重免疫效果,抵御新冠病毒的变异,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推广使用。

据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侯利华介绍:第一,雾化吸入用疫苗,只需要吸一吸就能够完成疫苗的接种,比如胳膊的疼痛、肿胀等不良反应都消失了,可以提高大家接种疫苗的意愿 ;第二,雾化吸入疫苗的剂量较低(肌肉注射疫苗的五分之一),相当于大幅度提高了疫苗的产量 ;第三,它不需要注射器,可以有效解决锐器的医疗废物处理问题。

据了解,该疫苗于2020年6月25日获得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颁发的军队特需药品批件;2020年7月开始,陈薇院士团队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共同研究开展了此次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雾化吸入临床研究;2021年2月25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上市。目前正在推进二期临床试验, 科研人员将继续与时间赛跑,积极申请该疫苗的紧急使用。

中国雾化器助阵国产化抢滩国际市场

疫苗的给药方式从肌肉注射变成了雾化吸入,最需要就是雾化设备。

目前的国际大形势下,吸入式疫苗最好的合作选择无疑是国内的耗材企业。而国内导管龙头企业维力医疗的雾化器产品线已深耕多年,并在吸入式微量雾化器研发部分也早有布局。这看似巧合的背后,是国内医疗龙头企业们对于吸入式疫苗市场价值的共同研判,更是国内企业对抗欧美行业垄断的无奈选择。

据悉,由于吸入式疫苗仅需要“针剂疫苗的五分之一剂量”的微量雾化设计,需要使用一种磁致伸缩高频震荡技术,完全区别于过去雾化器所使用的文丘里原理技术。换句话说,就是需要重新研发一款新产品,这对任何一家医疗耗材企业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维力医疗作为中国医用导管领域的龙头企业,技术研发一直是维力医疗最核心的战略,在每年数千万投入的驱动下,逐步形成了138项专利、15项发明专利。药物雾化吸入领域,维力医疗也已深耕多年,除常见的适用于气管支气管的雾化产品外,还开发上市了雾化粒径更细可达至肺泡的雾化产品,并早在微量雾化器板块囤积了技术重兵。

目前,维力医疗对市场公布的其在研发的测试样品,已可以达成吸入式疫苗沉降下呼吸道所需的相应指标与效果,如雾化速率,雾化颗粒直径、有效颗粒占比、药液残留率等,从而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单次使用的微量雾化器产品,以攻克目前吸入式疫苗在临床推广中面临的难题,即低成本、一次性、无交叉感染风险和便捷执行等。

至于产品何时可以正式投入使用,维力医疗方面给出的答案相对保守,还需要视吸入式疫苗的面市节奏而定,而面对上市后的集中产能需求,维力医疗的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则完全可以保障供给。

此次吸入式疫苗所需的微量雾化器能如此快速精准的卡位,正是源于此前维力医疗在雾化器产品线上长期实验与临床应用数据的强大支撑,这是中国市场对中国医疗企业的反哺。维力医疗的厚积薄发与技术成果或可帮助中国疫苗企业共同开疆拓土,率先拿下吸入式新冠疫苗这片无人区,这也许将成为中国医疗企业联手挑战海外霸主们的经典案例。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信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