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土储货值逾6000亿 奥园学苑系列即将发售
【摘要】
近年,随着三道红线,两集中供地等政策落地,地产行业的逻辑已经发生转变。
回顾过去半年,北上广深、杭州、苏州、成都等一二线城市的集中供地大幕已落下帷幕,央企和国企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然而,参与较少的企业是否意味着就无粮可收?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一方面,随着拿地竞争激烈,杭州本土的龙头房企都喊出争取做到1%-2%净利润的“惊人”之语,公开土地市场对房企的利润考验愈加显著;另一方面,通过城市更新、收并购、合作开发等多元化的方式拓展土地储备,也越来越成为房企在招拍挂之外的重要选择。
克而瑞数据显示,目前80%的百强上市房企有过城市更新改造的经历,并且已有51%的企业达到超百万平方米的规模。
以早在2011年就切入城市更新领域的奥园为例,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5718万平方米,权益比约71%,总货值约6208亿元,而计入城市更新项目后的总货值约12938亿元,足够未来四到五年发展。
事实上,在市场环境趋紧,“两集中”供地新政出台的背景下,有着充裕流动性做支撑,且城市深耕经验丰富的奥园,显然在土地市场具备更大的优势。
因此,尽管今年以来奥园在公开土地市场的动作不多,但基于城市更新的优势,年内奥园已接连新增广州、佛山、东莞等多个城市的城市更新项目。截至目前,奥园目前已成功获取60多个城市更新项目,另有50多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按照奥园的计划,未来三年,城市更新业务可转化货值约1600亿元。此前就有市场消息称,奥园位于广州和珠海的两个城市更新项目——广州奥园学苑壹号、珠海奥园学苑壹号将于近期入市,总货值或可达400亿元。
除了城市更新外,收并购也是奥园一直以来最重要的拿地方式。数据显示,2020年,该公司通过收并购拿地的货值占比约57%。在年初的业绩会上,管理层也曾表示,未来在投资端奥园将坚持固有的收并购优势,同时加速旧改转化,适度参加招拍挂。
坚持投资纪律的同时,奥园也在积极优化财务表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奥园共完成发行3笔共7.38亿美元债,完成两轮合共逾21亿港元三年期境外银团贷款,并已悉数赎回今年内到期所有境外公募债。
显然,随着地产行业经历深刻调整,过去规模决定一切的逻辑早已不适用如今的房企。而对于千亿规模之上的奥园,从谨慎拿地到保证现金流,才是最重要的生存法则。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企业信息



- 好多人问,必须正式介绍一下:deepin-IDE
- 数智融合 联通未来 中国联通创新应用成果亮相2023年智博会
- 书剑人生——李步云学术思想研讨会暨李步云先生九十华诞志庆圆满举办
- 共赴花花都市,邂逅缤纷奇遇,金融街购物中心16周年庆邀您悦享狂欢盛典
- 为何汽车推荐上汽大通MAXUS车型?聚合中国智造诸多优点
- 石家庄自闭症康复治疗哪家医院好?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医教结合,为自闭症孩子带来康复希望!
- 9.9-10日,北京涂雪松教授领衔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专家团会诊,预约从
- 晨兴资管“致初心创未来”2023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论坛圆满成功
- 翔鑫资本参投古力娜扎、陈晓主演热播剧《无与伦比的美丽》
- 旅游大餐吃不够,自然阳光拯救肠道平衡